章谦
现代人经常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总在抱怨睡不踏实,路灯太亮了,街上太吵了,小区不安静了等等。可是,你了解真正的睡觉是什么样子吗?它的前世今生又是什么样子的?
近古之人:一夜睡两觉
长期以来,我们总在关注自己的工作、学习,对自己的睡觉,好像从未关注过。这种看法似乎理所当然,而且根深蒂固,导致了一个历史之谜——19世纪之前,人们晚上几时睡,睡多久,现在根本无从知道。
在戏剧、诗歌、日记等文献的字里行间,搜寻散落的零星记载,我们终于发现了19世纪之前欧洲人睡觉的朦胧模样。与今天的大不相同,那时每晚睡觉分成两段(前半夜和后半夜),中间时间相隔大约一小时。天黑时上床睡觉(前半夜),半夜时他们醒来,要么商量孩子的事,要么起床做些家务,要么回味梦境祷告,要么夫妻行房等等,然后他们继续睡觉(后半夜),直到天光见亮。
这些记载是可信的。科学家模拟出漫长的夜晚,每天晚上安排参与者住进黑暗寂静的环境长达14小时。持续几周后,参与者睡觉时自然而然分成了前半夜和后半夜,中间相隔一至两小时。
我们跨越时空,继续搜寻古人怎样睡觉。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写成的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以及公元前8世纪末,古希腊诗人荷马写成的《奥德赛》(与《伊利亚特》一起,统称为《荷马史诗》),在这两部古籍里,都有零星记载古人睡觉分成了前后两个半夜。今天,偏远的一些原始村落里,科学家考证当地人睡觉也分成了前后两个半夜。这样看来,晚上睡觉分成前半夜和后半夜,半夜醒来做点事情再接着睡,这是古人的睡眠习惯。
科学家不由得猜想,睡觉不分前后两个半夜,这是在最近两百年才慢慢形成的习惯。现代人工作紧张,节奏又快,人造光照如白昼,彻夜明亮,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等现代生活,使人们彻底改变了睡眠习惯。
今天,我们睡觉不分前后两个半夜,每晚躺下时都梦想“一觉到天亮,睡到自然醒”。这样睡觉一定是好的吗?它节约了时间,效果怎样呢?
科学家安排一些大学生,每天住进黑暗的房间,确保他们晚上多睡一会。结果发现,他们每天入睡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睡觉效果明显,当把之前欠的“睡觉债”睡够补足,他们达到一种极佳状态——毫无疲劳,精力旺盛。要保持这种极佳状态,就须每晚睡够8小时。
今天我们一觉起来,立即洗漱出门,开始紧张的学习、工作。睡觉成了学习与工作的暂停开关,有人会对“开关”足够重视吗?很少,恐怕只有极个别人,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老教授,就把睡觉看得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他的课堂上打瞌睡,不仅不会遭批,还会奖励额外的学分!
远古之人:睡觉花样多
把视线拉远一些,我们发现,更远古时代的人类睡觉又不分前后两个半夜了。坦桑尼亚的埃亚西湖畔和非洲南部旷野,生活着一群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南美的玻利维亚则有一群人以狩猎农耕为生。这些人就是今天的“远古人类”,他们生活简单而原始,以采集、打猎、农耕为生,丝毫没有现代气息,根本不知道何谓电灯电器,然而,他们每天睡觉却只有5.7-7.1小时。每天太阳下山几小时后,他们才上床睡觉,然后一觉到天亮,其他时间几乎从不睡觉。他们每天平均睡觉6.4小时,这与现代人的最低纪录基本持平。
为什么这些“古人”睡觉与几百年前欧洲古人不一样呢?科学家推测,从人类历史来看,大约10-13万年前,远古人从非洲迁移出来,大约4万年前到达欧洲。与非洲不同,欧洲纬度高,冬季漫长,夜晚也漫长,远古人逐渐适应欧洲气候,改变了非洲的习惯,睡觉分成了前后两个半夜。这种习惯,与漫长人类历史比较,也算是“最近”4万年才慢慢形成。
当然,今天的“古人”睡觉习惯并不都是相同的。印度尼西亚的托拉雅有一个原始民族,与坦桑尼亚、玻利维亚的不同,他们睡觉既不分前后两个半夜,也没有一觉到天亮。他们“挤”着睡觉,三五成群挤在地面上,一条毯子下相互挤在一起,而且整晚不断醒来,以保持一定体温。
由此看来,远古时期,人类睡觉也许并没有固定模式,不同区域的民族睡觉习惯大不一样。
睡觉、梦与心灵
我们研究古代文献,挖掘其中只言片语,搜寻睡觉蛛丝马迹,不单单是为了还原人类到底怎样睡觉,更重要的是应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好的睡眠是调节身心的良好方式,它使我们祛除疲劳,恢复活力。只要睡觉足够,我们能事半功倍,比如篮球队员明显提高了罚球命中率。睡觉必不可缺,人人都要睡觉,因此睡觉辅助行业的产值达到550亿美元。
睡着后,我们会做梦。梦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影响源远流长。原始村落里,一到晚上黑灯瞎火,人们半夜仍然醒来,并且不把这当成是睡觉的困扰。因为半夜醒来,可以把梦记得更清楚。托拉雅人就是这样,以前的欧洲人也是这样;西印度群岛的阿洛人每天晚上不仅这样,而且他们先醒的叫醒后醒的,相互分享梦境和愿想。
如果醒来时,梦境依然清晰且印象深刻,它就会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19世纪前,英国许多画作上,不论男女,他们都对梦反映强烈。女人渴望甜蜜的美梦,就把蛋糕放在枕头下,期望它的香甜把自己引入美梦。男人若心有余悸,就在卧室使用符咒,杜绝自己做恶梦。
南美亚马孙流域一带密布原始森林,那里气候多变,风雨莫测,夜晚动物惊蛰,猛兽骚动,原始居民睡觉时,常被惊醒,于是梦境渗入了现实,现实又沉入梦境,两者相互交缠,真可谓“庄周梦蝶,蝶梦庄周”。
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信仰、冥想,灵修,甚至迷信,曾经对人类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以前英国人,会因为梦境的残酷而斩断与某人的情谊,也会因梦境的预兆而开始浪漫新生。人们对梦非常重视,把梦视为未来之先兆,视为冥想之结果,视为灵魂之升华。如果半夜突然醒来,依然记得梦境,这就是神灵的启示,上天的应许。
今天,我们只把睡觉当休息,舒困解乏,养足精神,恢复体力,想着怎样睡得更好,第二天更高效工作。然而,我们不应忘记祖先经历的特殊半夜,它特有的时辰,安宁而详和,静谧又无牵——它就是睡到半夜而清醒起来的那段时间。这段时间,人们的脑电波和荷尔蒙激素水平,处于一种“冥想状态”上。科学家模拟出近古之人的睡觉环境,参与者适应几周后,睡觉自然地分成了前后两个半夜,中间清醒一两小时。数据测量之后,科学家发现半夜这段时间,参与者的脑电波和荷尔蒙激素水平与白天不同,而是与“冥想状态”的水平极其类似。这种状态正是人们清空自己、寻求灵魂安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