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6-07-27 00:44张永军杨静茹
河北医学 2016年6期

张永军, 杨静茹, 王 芳, 李 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张永军,杨静茹,王芳,李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第一磨牙Ⅱ~Ⅲ度根分叉病变骨下袋病例40例,随机分为A,B 两组,即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和翻瓣组(对照组)。在手术基线、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记录各组牙周临床指标和根分叉区骨质增减情况。结果:应用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在治疗3、6个月后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和放射线下骨损害(the radiographic defect depths, RDD)均明显降低。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效果显著。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根分叉病变;引导组织再生术

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 FI)是累及多根牙根分叉区的牙周病变,以下颌第一磨牙患病率最高。该区域由于解剖部位复杂多变,妨碍刮治器的进入,使存积在此的菌斑不易清除,易造成牙周组织感染,且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1]。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特性,如无毒,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黏附等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口腔医生的关注[2,3]。而羧甲基壳聚糖是壳聚糖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不仅具备壳聚糖的功效且吸收更快,临床应用潜力更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羧甲基壳聚糖与胶原膜联合对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成骨效果进行评估。

1材料与方法

1.1病人选择: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慢性牙周病患者40例,年龄37~51岁,其中女性19人,男性21人。患牙临床检查和牙周放射直视影像(Radio Visio Graphy, RVG)均有骨下袋,诊断为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本研究病人无全身性系统疾病及过敏史,无吸烟史,未妊娠及哺乳,6个月内无全身性抗生素用药史,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所有病人均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刮治及根面平整,如需要则进行咬合调整。基础治疗8周后,研究位点要符合以下要求:①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4mm;②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4mm;③牙周基础治疗后有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经过基础治疗后病人被随机分配为翻瓣组(对照组)和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在基础治疗后基线,3个月和6个月均对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记录。

1.2临床和影像测量:所有测量均由同一医师进行,在术前,术后3月,6月分别进行数据记录。PD、BOP和AL的测量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精确到1mm,PD为龈缘位置到牙周袋袋底的垂直距离,AL为釉牙骨质界到袋底部垂直距离。牙龈退缩为AL减去PD。BOP为探诊后30s内出现出血。放射直视影像于基线,3个月,6个月分别拍摄。X线缺陷深度(the radiographic defect depths,RDD)在拍摄数码成像系统(radiovisiography,RVG)后进行测量,可反应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在操作中为了实现标准化测量在口内进行局部蜡模处理。

1.3手术和治疗程序:术区行局部麻醉,翻起全厚瓣,充分暴露根分叉区。刮治及根面平整后A组将羧甲基壳聚糖充填到根分叉区骨缺损位置,胶原膜覆盖,不可吸收线缝合切口。B组常规行翻瓣术。患者使用洗必泰漱口水(第1天2次,以后每天1次),1周后拆除缝线并接受口腔卫生指导。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P均值的比较

注:a表示治疗3、6月与基线比较,aP<0.05.

2结果

表1结果显示,单纯翻瓣组和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在基线、3月、6月上B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结果显示,PD和AL羧甲基壳聚糖组与单纯翻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RDD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与单纯翻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 AL和RDD均值的比较

注:治疗3、6月与基线比较,aP<0.01;bP<0.01;羧甲基壳聚糖组+胶原膜组与对照组比较,cP<0.01

3讨论

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治疗骨内缺损和磨牙根分叉病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通常可形成新附着和病损区的充填,为提高GTR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成功率。移植材料首先作为一种填充材料植入病损区以防止膜塌陷,应用多种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作用的材料与膜联合应用以期获得根分叉病变区骨质的改善。

本文就羧甲基壳聚糖应用到根分叉病变的骨缺损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与单纯翻瓣术对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成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的治疗方式都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有所改进。羧甲基壳聚糖联合胶原膜对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成骨疗效确切。

研究结果显示,羧甲基壳聚糖胶原膜组与单纯翻瓣组PD和AL有明显区别。对比RDD羧甲基壳聚糖组与单纯翻瓣组也明显低于基线。由于羧甲基壳聚糖的生物黏附特性,术中操作更容易,并可使其在治疗位点保持持续作用的时间更长;此外,其抗菌作用在术后还可以起到抗感染作用;羧甲基壳聚糖所具有的组织再生能力和止血特性还可以省去使用额外材料的需要,从而缩短临床医生的手术操作时间。

【参考文献】

[1]Matia JI. Bissada NF. Maybury JE. et al. Efficiency of scalingof the molar furcation area with and without surgical access[J]. Int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86, 6 (6): 24~35.

[2]Senel S, Kas HS, Squier CA.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in dental drug delivery and therapy. In: Muzzarelli RAA, editor. Chitosan Peros: From Dietary Supplement to Drug Carrier[M].Italy: Atec, Grottammare; 2000. 241~256.

[3]Senel S, Ikinci G, et al. Chitosan films and hydrogels of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for oral mucosal delivery[J].Int Pharm, 2000, 193 (2): 197~203.

[4]Tonetti MS, Cortellini P , Lang NP,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treatment of human intrabony defects with GTR/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 or access flap alon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lin Periodontol, 2004, 31(9): 770~776.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6-0999-0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