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呛咳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2016-07-27 00:44赵晓君武晓瑛许小春张丽娟许彦钢
河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

赵晓君, 武晓瑛, 许小春, 张丽娟, 许彦钢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利多卡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呛咳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赵晓君,武晓瑛,许小春,张丽娟,许彦钢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利多卡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呛咳、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共计156例,以随机分配法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手术方案、麻醉方案都相同的前提下,术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比较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丙泊酚药物使用量分别为(57.2±11.65)min、(42.5±8.75)mg,试验组分别为(34.7±13.49)min、(17.3±2.68)mg,在拔管后5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咳嗽评分均高于试验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利多卡因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对血压及心率影响较小,且降低意外咳嗽的发生几率,有助于术后恢复。

【关键词】利多卡因;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呛咳;血压及心率变化

我科为研究利多卡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呛咳、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特做了临床试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共计156例,以随机分配法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78例对照组患者均由临床结合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包括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为(52.2±4.15)岁,病程均在1~7年,平均病程为(3.6±1.42)年;78例试验组患者均由临床结合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包括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为(53.1±6.37)岁,病程均1~8年,平均病程为(4.1±1.28)年。两组患者均不存在其他相关疾病及既往病史干扰,无重要脏器损伤,不存在手术禁忌症及试验相关用药过敏史,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排除精神状态异常或心智不全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本次研究经我院获批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试验目的及过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验。患者术前接受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予以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依托咪酯药物联合;后予以丙泊酚用以麻醉维持,并与手术结束10min左右停药。根据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不同体重分别配置生理盐水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5387,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于手术结束后给药,给药剂量为1.5mg/kg体重,静脉推注,给药时间控制在4~5min。拔管前,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情况是否达到每分钟呼吸12~20次,同时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潮气量等常规指标,达到自主呼吸恢复良好的状态即可拔管,若恢复较迟缓,发生呛咳或躁动现象,可静脉注射丙泊酚,并予以机械通气,直至达标。

1.3观察指标[1,2]:记录拔管时间及拔管前丙泊酚的使用量;测定患者拔管5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及咳嗽评分(评分标准:0至2分,可分为3个等级,以导管置留期间自主呼吸良好,为出现呛咳现象,导管移除后未发生咳嗽或偶见为0分、导管置留期间自主呼吸良好,患者出现轻微呛咳,导管移除后伴有咳嗽为1分、以自主呼吸恢复不佳,导管置留期间严重呛咳,拔管延迟为2),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评价。

2结果

2.1给药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拔管时间、拔管前丙泊酚使用量上均高于试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前丙泊酚使用量比较±s)

2.2拔管后情况比较:补充拔管前数据及分析结果,如果拔管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比价拔管前后的的变化值说明两组有无差别。拔管后5min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进行测定,发现对照组患者均高于试验组,且在咳嗽评分上,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拔管后5min情况比较

3讨论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期发病原因不确定,与先天血管壁发育不全或血管畸形有关,此外,后天患有动脉硬化、颅内脓肿或感染、脑膜炎、手术创伤、外伤等同样有可能导致发病。患者在瘤体破裂前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若患者在紧张、焦躁、异常兴奋、便秘、过度用力等状态下,瘤体容易破裂,造成偏瘫、失语、痴呆、神经疼痛、视觉障碍等,少数患者由于出血严重可造成昏迷甚至脑干损伤。

我科此次为了研究利多卡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呛咳、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特做了临床试验,对照组患者在拔管时间、拔管前丙泊酚使用量上均高于试验组。拔管后5min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进行测定,发现对照组患者均明显高于试验组,且在咳嗽评分上,对照组为(1.22±0.07)分、试验组为(0.73±0.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在临床上常用于局部麻醉,进入机体后可刺激心肌细胞,使钾离子外流,从而增强心肌活性,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同时,可控制心脏传输速度,降低心脏收缩频率,使输出量降低,从而达到降低心率及血压的目的,而术后拔管可对机体构成一定刺激,进而导致机体出现躁动及呛咳等,利多卡因可起到镇静作用,从而降低了对患者的刺激。本次试验结论与罗中兵等学者观点相似[3]。

【参考文献】

[1]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39.

[2]秦尚振,马廉亭,徐国政,等.颅内动脉瘤治疗十年回顾(附1372例治疗及随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1~4.

[3]高岩升,宋来君.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9):1432~1435.

【基金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06C080)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6-0976-0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35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利多卡因凝胶对老年男性膀胱镜检查患者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