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2016-07-26 04:32谷雪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市场准入市场监管

谷雪

摘要:由于外资银行的特殊性,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的体制机制,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新加坡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体制的经验,进而总结分析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我国外资银行的市场经营监管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监管;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退出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引言

外资银行具有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他们的进入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自由竞争,并可以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经营[1]。美国等国家有着相对比较完善、成熟的金融监管制度,其先进的监管理论与实践保障了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是在长期演进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可以通过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我国建立起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制度具有参考意义。

一、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英国、新加坡和中国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的监管

1.美国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的监管

(1)市场运营监管。美国对外资银行市场运营监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表2-1所示[2]。

表2-1 美国对外资银行市场运营监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监管内容 监督要求

存款保险 吸收存款少于10万美元的外资银行分行必须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

存款准备金制度 美国外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美联储制定。规定在22%的限度内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外资银行需缴纳足额的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 同美国国内银行一样,外资银行对储户所付利息不得超过美联储规定

资金运用管理 禁止从事政治相关的贷款投资;禁止吞并和购买美国的非银行公司;禁止外资银行持有美国公司和企业股票。

财务活动监督 外资银行须按月、季、年向美联储、货币管理署等机构送达资产负债表

(2)风险监管。美国建立了外资银行的“母行支持度”体系。主要评估有三方面:一是了解母行的经营状况。二是评估母行的对外资银行的支持能力与支持度。三是根据评估结果出具相应监督策略。

(3)监管框架。美国针对不同性质外资银行制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2.英国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的监管

在英国,外资银行通常实行国民待遇政策,除了某些方面也有特殊规定。

(1)对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对于资本充足率要求较高,监管当局要求资本充足率6%,总资本要求达到12%-15%[3]。

(2)对外资银行流动性的监管。虽然英国金融服务局对于流动性比例没有统一规定,但是经常会与各银行管理层对于流动控制情况进行会谈,虽不是法律或法规规定,但各银行都十分重视。

(3)风险监管、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设立了银行组织检查队,评估各银行风险状况,并提交报告。

3.新加坡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的监管

(1)对于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法》规定境内所有银行,包括境内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2%,并且全是核心资本。现金金额和流动性资产要求维持在其负债基数6%和20%。

(2)针对流动性监管。新加坡资产流动性比率18%,是世界上较高的水平。

(3)风险监管、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新加坡有金融监管局对外资银行风险进行监管,其运用统一组团监管的统一原则。

4.中国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的监管

(1)资本充足率监管。2002年修订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25条也有相应规定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由此可见对外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也成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一部分[4]。

(2)流动性监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此举可确保外资银行有充足的、合格的流动能够性资产。能够确保在外部环境压力下未来三十天的流动性需求。

(3)对资产质量的监管。我国银监会根据贷款的风险,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5]。后三类统称为不良贷款。

(4)风险监管、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中国建立外资银行监管1+3体系,即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三个综合评价体系[6]:外资银行法人评价体系(骆驼评级)、外国银行分行评价体系、外国银行母行支持度评价体系。

(二)美国、英国、新加坡和中国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比较

美国在市场经营监管方面属于多元制监管,这种监管方对于维持行业稳定和保障客户利益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其独特优势表现在:外资银行受多个监管者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监管者之间相互制衡,减少了腐败和黑幕交易,提高了管制效率和管理质量;稳健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的公众对银行体系信心增加。但也有不足之处,多方监管也会造成权利的重叠和浪费。英国在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监管方面则属于监管严格权力集中,管理手段多样,市场门槛较低。其优势在于:新政策或新规定可以比较快速的实行和应用;由于监管方式采取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也比较容易的可以发现外资银行存在的问题。问题是较易受到来自外部市场的冲击。新加坡外资银行得市场经营环境相对开放。监管体制的特点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但相应的监管却并没有相应完善。既阻碍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活跃市场,也容易在外资资银行进入后产生乱象。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机构也相对单一。

二、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现阶段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资银行监管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市场经营的监管体系还存在着许多漏洞。目前法律法规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笼统,缺乏实操性,许多条款缺乏实施细则。此外,不同的法律条款之间缺乏协调,不易执行。

2.外资银行监管内容不全面

(1)监管手段不完善。我国监管措施主要是以现场检查为主,以非现场检查为辅,现场检查多属于事后稽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缺少透明性。而非现场检查手段更为单一,只是简单的分析金融机构定期提供的财务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以此来判断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然而,单凭一些财会报表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说明金融机构真实的经营状况。

(2)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在风险监管中,内控机制同外部监管同等重要,应该引起监管当局的足够重视。

(3)外资银行的信息披露、自律制度和社会监管有待加强。

(二)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1.对于业务经营监管的建议

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不能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模式,应该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系。具体改进措施:我国应对外资银行及其分行或子行的业务范围提出具体要求,不能笼统概之。对于监管的范围也应该有明确标准,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要紧紧盯住。什么有明确标准,什么要灵活应变,都应该对应制定出相应的的规章制度。监管当局应该组织专业的监管小组,灵活机动的对外资银行经营业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

2.对风险监管的建议

风险监管是银行监管的核心。我国目前仍对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应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对外资银行的当前风险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方便管理当局有预见性的制定出风险应急预案。对于已经发生问题进行分析和排查,组织权威的调查和评估小组对外资银行连续性的跟踪调研和监管。

3.监管方法及手段的完善

应加快我国监管电子化进程,使外资银行与我国监管机构从线上到线下全方面的接洽。网络监管不仅降低监管的运营成本,而且能够更加全面的反应外资银行资产运营情况,使得其经营更加公开透明。外资银行也应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让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经营和管理状况。

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对话

我国监管当局应与外资银行母行达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协议,实时沟通和传递监管的信息和结果,一旦发生问题,母行可以更迅速的的与子行或分行进行风险预测、信息沟通和事故处理。紧跟时代脉搏,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差距。

三、结论与展望

总之,我国对于外资银行监管的研究和方案实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银行体系结构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面对全球化背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我国自身新格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还需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和深化银行业改革,遵循谨慎的原则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使我国真正拥有持久稳定不惧风险的外资银行监管系统。

参考文献:

[1]王雪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研究[D].汕头大学,2009.

[2]尚劲宏.美英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引领全球新趋势[J].国际金融,2014,04:78-80.

[3]古晨.在华外资银行监管现状问题研究[J]. Guide to Business, 2013(10):27-27.

[4]王刚.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比较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7):103-105.

[5]杨俊.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规则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王明中.中新外资银行监管比较研究及启示[J]. 生产力研究,2012(1):168-170.

猜你喜欢
市场准入市场监管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河北市场监管周年回望
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军事装备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实施意见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市场准入许可共谋行为博弈分析
种子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我国将放宽停车场建设市场准入
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准入国际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论《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市场准入与国内规制的平衡——以美国赌博案为例
基于控制超调量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