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辉:父母要善于做心理“加减法”

2016-07-26 21:54小单
现代家长 2016年7期
关键词:加减法心理家长

小单

著名心理专家、治疗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创始人。任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及国际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讲师、广东省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佛山心理辅导协会副会长、“心海榕”心理公益团队心理咨询师和团队导师、珠三角多家中小学特聘家庭教育辅导专家。曾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心理专家、广州电视台《夜话》节目特邀心理专家,佛山电台亲子节目《家长社区》特邀儿童专家,还是《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心理专栏作家。著有《放下》《健康从心开始》《一只乌龟的生活智慧》《人心管理》等40余部著作,部分专著被翻译为外文在国外发行。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于东辉融会贯通中西方智慧,将国学传统文化精粹融入现代心理咨询之中,提出“治疗=自疗”的心理治疗观点,创立了全新的“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在业界有广泛的影响力。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心理的维生素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几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还非常严重。许多家长不解,处于同样的环境,碰到同样的事件,为什么有的孩子出现心理障碍,而有的孩子所受影响较小,甚至不受影响?

于东辉(以下简称于):总体说来,是因为孩子们的心理免疫力有差别。打个比方:一群孩子淋了雨,有的会感冒,有的不感冒,原因何在?是孩子们的生理免疫力有强弱之分。心理也如此,我把心理免疫力称为心理防御能力。许多专家认为,人的心理创伤来自外部打击,即环境影响,尤其是童年的环境影响更大。我认为这样的论断有失片面。同样的打击,为什么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后果?很显然,人的心理防御能力的强弱需要考虑在内。所以,我把心理治疗的重点放在增强人的心理防御能力上。

记: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防御能力?

于:要增强孩子的心理防御能力,就必须给他们补充三大“维生素”,即爱、安全感和自信心。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需要爱、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滋养,如果这三种心理维生素充足,孩子的心灵就能健康成长,时刻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中,从而无惧外来的种种打击。相反,在孩子的生活历程中,尤其在童年,如果孩子缺乏这三种维生素的滋养,心理防御能力就会明显减弱,难以承受外来的种种打击,从而导致种种心理疾患。比如,患抑郁症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缺少父母的爱,患焦虑症的孩子大多缺少安全感,自卑的孩子则是自信心严重不足。

记:这是您开创“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的理论基础吗?

于:是的。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是一种全新的心理辅导模式,通俗地讲,就是专注于补充患者心理所缺失的心理养分,帮助其重建心理防御体系,而不用将精力集中到心理创伤的修复上。

记:实践中,您的新疗法效果如何?

于:效果很明显,而且方法简便。

记:这种疗法适用于家庭吗?

于:当然适用。如果父母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关注孩子,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努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基本上就能得到保障,对孩子的未来人生有深远的良性影响。

自己治疗自己

记:您的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是如何形成的?

于:那要从2008年汶川地震说起。当时,我作为领队,带领一批心理专家赶赴灾区帮助受灾群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有一所社区学校在地震中被严重破坏,十多名学生遇难,幸存的学生和老师有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孩子的家长更严重。地震的时候,房屋摇晃,有一位老师很难抉择,不组织学生跑出去吧,教学楼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而跑出去或许有一线生机,于是老师组织学生往教室外跑。不幸的是,教室门口的楼梯塌了,13名学生遇难。有些失去孩子的家长把责任推到这位老师的身上,让这位老师抱着孩子的牌位在镇上走了三圈。说是给孩子送行,其实是谢罪。老师很无辜,带着巨大的压力和心灵创伤,她照做了。孩子的家长更加断定,这位老师有责任。

记:这位老师真不容易!以后,每天怀着这种负罪的心情,她怎么给孩子们上课啊?您是怎么帮助她的?

于:我无力改变家长们的看法和做法,只能帮助那位老师增强心理防御能力。我给她做心理辅导,首先,我告诉她,孩子们遇难是地震这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不是人为选择造成的,她已经尽到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其次,我告诉她,家长失去了心爱的孩子,心情过于悲伤,情绪过于激动,使他们做出了过激行为。家长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但要尽量理解。这便是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在实践中的第一次运用,即不改变环境,只增强心理防御能力。事实证明,这个办法不错,那位老师很快走出了心理阴影。

记:那些幸存的孩子呢?他们除了对地震的恐惧,还有失去同伴的痛苦,您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于:当时,心理不正常的孩子很多。我们当时考虑,如果要进行心理创伤修复,恐怕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条件也不允许。我灵机一动,开始有意识地探索用“治疗=自疗”的新模式来帮助孩子们。我们首先为遇难的孩子举行告别仪式,让幸存的孩子明确意识到那些曾经生活在一起的同伴已经离开了。社区小学的学生,都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一起学习和玩耍,这样的“心灵告别”很残酷,但是这样能让他们迅速恢复。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不大容易摆脱心理阴影。“心灵告别”如同在一个腐烂的伤口上挖掉坏肉,虽然疼痛,但有助于康复。接下来,我们让所有幸存的孩子组成一个紧密的团队,互相传达爱、安全感和自信心。他们都是受灾的孩子,更容易彼此理解,也更容易支持对方,所以很快凝聚起了强大的集体心理力量。即使心理创伤仍然存在,但只要这种相互间的温暖和支持发挥出力量,一样可以战胜创伤的困扰。

记:效果一定不错吧?

于:是的,效果出奇的好。我和同事们也从中领悟到心理维生素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治疗自己”这种疗法的可行性,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记: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也能用这种方法帮助孩子吗?

于:可以的,而且效果会更好。因为诸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同学关系不睦这类小事,孩子的心理创伤并不严重,如果父母不慌忙给孩子报辅导班,也不介入孩子间的纷争,只向孩子表达爱,给孩子安全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就足以解决问题。就算遇到亲人过世、父母离婚之类的家中大事,用这种方法同样立竿见影。家长要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是茁壮的生命体,有强大的自救、自愈能力,足以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但是,如果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都替代,就等于在做与补充心理维生素相反的事,当孩子再遇到挫折,就会因缺少挫折体验而心理崩溃。

学会做加减法

记:关于父母为孩子补充心理维生素的方法,您能具体谈谈吗?

于:道理很简单,就是父母要善于做心理“加减法”。维护孩子的心理建康就像一道道数学题,父母学会做加减法是大智慧。

记:父母需要在哪些事情上做减法,您能举例说明吗?

于:笼统地说,减法就是减少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比如,有的妈妈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每天给孩子拍照,然后发微博、微信、QQ空间。这样做看上去无伤大雅,但潜在的危害却很大。就像人的身体,需要有适当的阳光照射才能健康,而阳光暴晒会对皮肤造成损伤一样,妈妈的过度关注也是一种不良控制。如果妈妈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一方面会变得没有自我,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与不开心,可以说是一种双输的结果。另外,妈妈这样做还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的稳定。

再比如,有的父母以孩子的漂亮、聪明为骄傲,过分地强调孩子某方面的突出,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对孩子某部分的特别关注,往往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方向。如果父母关注的部分是孩子的外表,那么孩子也会以外表自豪,而忽略了内在的品质。相反,如果父母关注的部分是孩子的内在品质,那么孩子也会以内在品质的优秀而自豪。众所周知,外表的美丽是短暂的,并不能给人带来最终的幸福,如果一个孩子只注重外表,而忽略内在的品质,人生往往变得不幸福。

记: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敏感,发现不足便要给孩子报辅导班。这也属于过度关注吧?

于:是的。就像吃饭,适当分量的饭菜有益于健康,但让孩子吃得过饱,就会把好事变成坏事,有损身体健康。学习也是如此,适当的辅导班学习,尤其是孩子喜欢的内容,对于其心理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让孩子有更多发展机会。但是,一旦辅导班过多的话,就肯定会变成一种负担。就像吃得过饱一样,变得有害了。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适度,尤其是要听取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家长的心情过于急切,会苦口婆心地说服孩子,孩子迫于压力无奈答应,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很难坚持,或者过于疲劳,学习起来事倍功半。

记:那么,父母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加法呢?也请举例说明。

于:好的。父母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加法:

第一,学会拥抱,为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很奇怪,她不喜欢与自己的孩子亲昵,孩子向她撒娇,她一概拒绝。她对此相当痛苦。深入交谈中我了解到,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无趣的家庭中,父母刻板、严肃,很少亲她抱她,尤其是父亲,永远严厉,永远高高在上。当她做了妈妈,也会身不由己地拒绝与孩子做出亲昵的动作。0~3岁,是孩子建立对这个世界信赖感的时期,父母的微笑和搂抱可以向孩子表达鼓励。只有孩子发现他的大后方是稳定的、友好的,他才会不怕尝试和失败。这是孩子勇气的源泉。

记:这个案例好像很特殊。

于:但反映出的问题很普遍。中国人的性格大多数很含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回避与父母的亲近,他可能很孝顺,会给父母买这买那,但不会跟父母交心,也不跟父母同榻而眠,这都是孩提时期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后遗症。

记:所言极是。第二方面呢?

于:第二,学会鼓励,给孩子的成长增加一些乐趣。有一个小女孩,刚开始学钢琴的时候很兴奋,立下大志,长大后要当钢琴老师。可是半年以后,演奏指法变难,曲目枯燥,她有了畏难情绪,想放弃。妈妈网购了58元钱的小贴纸,大大的一包,专门用来奖励女儿,还打电话给亲友,请他们上门来当听众。女儿给亲友表演时,妈妈给她穿上美丽的金丝绒裙子,像电视里的钢琴家一样。亲友们正襟危坐地聆听,演奏结束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小女孩渐渐找到了学习钢琴的乐趣,也终于领悟到音乐之美。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观众效应”,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无论对这件事的感觉如何,只要有人在旁边鼓励,就会做得特别认真,效率也特别高。孩子的成长也如此。

第三,学会放手,为孩子的成长加一些酸甜苦辣。这方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太多,不赘述了。孩子一遇到困难,父母就出手相救,不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容易放弃,或者养成过度依赖的习惯,甚至变得无法无天。从小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让孩子体验体验痛苦,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是好事。就像让孩子从小接触到一些脏东西,可以培养他身体的免疫力一样,适当的挫折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成熟。在成年之后,往往对于各种创伤事件具有更好的抵抗能力。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其学会在错误中成长。就像学习走路往往会跌倒一样,人生其实也需要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猜你喜欢
加减法心理家长
图画里的加减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
单词加减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