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一年一度。媒体里开始了对小长假的种种攻略:旅游、度假、美食、聚会。这个春夏之间的节日,似乎是最适合休闲与放松的。
且慢。莺歌燕舞之前,我们必须先郑重地重提这是一个劳动者的节日,这个节日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尊重劳动与劳动者。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面,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脑力劳动也好,体力劳动也罢,我们都接受过爱学习爱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教育。时代在发展,生活方式在变化,劳动创造价值的根本是不变的。只有付出了自己劳动的人,才有资格在这个节日里光荣地休息。
本期《老劳模·大工匠》专题,意在向劳动者致敬,意在探讨工匠精神的对代意义。
在解读工匠精种的文章中,很多人认为德国人和日本人当中这一精种较为著名。其实,工匠精种一向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只是很多工匠无名可考。即便如此我们仍能从史书中寻到他们的踪影:比如铸剑的干将莫邪,比如木匠鼻祖鲁班,比如解牛的庖丁:我们也能从流传至今的文物古迹上,看到历代工匠的心血印记:比如长城秦俑,比如秦砖汉瓦,比如青铜器青花瓷。
近现代社会,工匠精种似乎离我们有些距离了。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社会动荡,求一方平静的书桌都难,何谈工匠精种的坚持与坚守?改革开放前物质匮乏,温饱尚难解决,怎谈工匠精种的精细与精致?改革开放前期,重要的是速度与效率,难谈工匠精神的创新与超越。
到今天我们重提工匠精神,星在社会安定、富裕,经济稳步炭展的前提下,呼唤干一行爱一行,呼唤行行出状元的文化传统的回归。
当然,在我们今天的各行各业,很多默默劳动默默工作的劳动者。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本期选登的8位“大国工匠”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老媒体人梁衡曾经说过:大师是前进路上的里程碑。工匠是不可或缺的铺路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时代需要大师,我们的时代更需要工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