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7月25日文章,原题:有待开发的潜力:投资中国防洪可促增长 2016年的洪水可能成为历史最严重的洪水之一。6月以来,暴雨侵袭中国南北很多地区,造成洪水、山体滑坡和溃堤。
人为因素助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洪水,包括政府投入不足、地方防洪资金不够、堤坝修建糟糕、路面下的排水和污水管不够、以及缺少有效的地区性合作。每次夏季洪灾肆虐后,官员们总是誓言增加投入并加强防洪。但洪水一退,此类承诺就被抛诸脑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已投入数以千亿的资金防洪,甚至成立了两个全国性委员会管理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但近年来,洪灾变得更严重了,原因在于管理不善、环境退化、工业化和腐败。
政府宣传投资千亿元建造的三峡大坝是帮助控制洪水的里程碑成就,但对沿较小河流堤坝的投资严重不足。城市化和工业化吞没了湖泊和河流,它们原本可发挥天然的蓄水功能。
更糟糕的是,中国热衷展示其世界级的大城市,那里有宽阔的林荫大道和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并有高速铁路相连。但埋于路面之下的排水和污水系统老旧不堪。
但愿这一次洪水退去、损害评估以后,内地各政府部门能下定决心,果断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这块严重不足。
实际上,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建议的,当前增长放慢之际,加强防洪和地下排水系统建设能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新动力。
据估计,给内地主要城市建成有效的地下排水系统,每年要花几千亿元。这也有助于吸收钢铁、水泥和机械行业的过剩产能。▲
(作者王向伟,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