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索新
慢慢回归理性的一二级市场的资本方,又面临一个新问题:好公司充满“风口”诱惑,但众星捧月下又带来高估值困惑。
“冷面”与“捧杀”,有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概念的草根创业者,那么资本对你的回应,可能付之“冷面”;而若你来自“BAT”、有个“明星光环”,资本则对您另眼相看,有时还会集体“捧杀”。
“投,还是不投”,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钱荒”和几个月前的“资本寒冬”后,慢慢回归理性的一二级市场的资本方,又面临一个新问题——“惑”:好公司充满“风口”诱惑,但众星捧月下又带来高估值困惑。
最近,一位公募基金的老总就“大倒苦水”——当下要找出没有瑕疵的资产很难,价格低的有很大问题,你不敢放钱配置进去,你看好的行业估值又很高,这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是一场考验,需要不断地权衡利弊。
不过还好,在经历了一番鄙夷与“冷面”、狂热与捧杀的“两极”后,无论创业公司,还是资本方,他们的心态与行为都渐渐务实起来——在意数字,更在乎可持续性;追求回报,更关注投资标的的真正价值。
草根创业遭资本“冷面”
“抽空我们再见个面,帮看一下我的商业计划书,还有哪些地方要修改……”微信另一端的廖黎言辞恳切地发来邀约,上次在金融街话别已有两个月,我当时答应帮他引荐投资人的话,他依然记在心上。
从过完春节到这个端午节,廖黎来北京寻梦已足足100天。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这位来自大连的创业者,告别了家乡的妻儿和熟悉的环境,带着一份“互联网+体育”的融资计划书,奔赴中关村——这里被无数人尊为“创业圣地”。
廖黎此次来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起初,自视对互联网体育研究7年的他将引资的目标,设定为雷军这样的明星天使人,但在一次次碰壁后,他渐渐放低自己的引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想法听起来还不错,但你还没有十分成型的商业计划书,目前用户量和黏性也不够……”廖黎碰见的几位投资人如是说,但他们并没有说的真相是——你非海归、非名校、非名企背景,又没有明星级合伙人,凭啥去投你?
与中关村“创业圣地”齐名,位于望京SOHO的“创业天堂”,这里因聚集雪球网等著名互联网公司,也被很多草根创业者视为创业的又一沃土,“85后”创业者程飞的公司正位于其中一栋楼16层。
与豪华气派的办公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程飞公司的办公区不足10平方米,没有窗户,一张能放四台笔记本电脑的桌子横卧其中,将有限的空间填得略显局促,但这些却挡不住这个年轻团队的创业激情。
前年夏天,程飞正式告别了此前4年的理财媒体生涯,开始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大潮,他最初的想法是建立一个帮助“小白”理财的分享社区,后经历了几番“不断推翻自己”的过程,直到现在才逐步清晰公司的定位。
转眼又是一年,程飞苦心经营的“蛋糕”,仍没有找到除种子投资之外的“主投方”,而融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人对项目的挑选更加苛刻,而此前投入的大把资金和热情却在一日日挥发。
“如果6个月内无法找到投资方,我们可能就会破产!”中午吃饭的席间,程飞对记者私下说,高昂的办公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尚未全面铺开的运营成本,成为这类公司攸关生死的不可承受之重。
过去几百天,一大批年轻的职场中人辞去工作,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他们大多出身草根,渴望实现财务自由;他们愿洒汗水,无惧资本寒冬……但他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资本很残酷,也很“势利”。
“投资人眼里什么算是优秀的团队呢?名人明星创业是特等;BAT出走的团队乃一流;其他知名科技公司出走的是二流;海归学生是三流;如果什么都没有,也就只能占个‘90后团队的爆点了……”这是一则流传于创投圈的黑色幽默式段子,从侧面反映出投资人挑项目“看脸、看背景、看噱头”的势利心态。
趋之如鹜争投“好公司”
与资本面对草根创业者的“冷面”不同,资本面对明星创始人或热门创业公司的态度,却是另一番景象。
各路资本疯狂围猎的“好公司”,尤其以影视领域最为火爆。据业内估计,目前至少有20多家影视专业基金,他们手持重金,四处打探项目,遇到好项目一哄而上,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令一些理智的投资机构望而生畏。
在登陆新三板后,开心麻花也遭到各路资本的“围攻”。不久前,开心麻花抛出定增方案,拟以每股106元的高价发行284万股,这一价格比此前实际控制人张晨入股时的2.4元高出近44倍。
没有大明星、没有大背景的开心麻花,缘何能得如此多的资本垂青?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夏洛特烦恼》的一炮走红,这样一部投资几百万元的小成本电影,却收获了近15亿元的票房,成为去年当之无愧的“大黑马”。
要知道,《夏洛特烦恼》只是这家公司手握数十个话剧IP之一,如果将其他话剧IP悉数改编成大电影,那将带来怎样的资本盛筵?正是基于这样的合理想象,总部位于北京车公庄的开心麻花成为各路投资人“拜码头”的新去处。
几个月前,一位多日不联系的朋友打来电话,问能否帮引荐认识他们的负责人。不过,面对各路慕名而来的投资人,开心麻花一位负责人表示,确有不少资本想挤进来,都被婉拒了,因为他们更看重资本背后的“硬资源”。
“资本只是手段,业务才是目的。”谈及各路资本的垂青,一位手握大量原创游戏IP平台的创始人透露,现在账上的钱还很多,并不想为了资金去做资本想做的事情,只希望将平台价值和发行内容的能量结合起来。
在资本的疯狂围猎下,部分公司估值也随之拉高。以IP身价为例,如今一部热门网络小说版权要200万一500万元,而一些点击率极高的网络小说甚至能卖到上千万元,以至于某文学网站的估值也比2014年时涨了近10倍。
“IP热带来了电影投资圈的浮躁。现有跟很多明星谈合作,如果你手中没有超级IP,他们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在多个“影视+资本”论坛,知名编剧汪海林直言,现在的IP已经投资过热了。
让资本产生想象诱惑的并不止IP领域,来自VR、教育、影视等其他热门方向的公司也感受到资本扑面而来。据最近获得数千万融资的某在线教育人士透露,他们融资时很多机构想进来,选择投资人的过程也很“痛苦”。
从“破净”边缘的大蓝筹到估值近百的“新概念”,从融资无门的初创公司到高溢价增发的“BAT”子公司,在“趋利避害”的各路资本身后,留下了一曲曲“冰与火之歌”。
“冰与火”背后的迷茫
从“破净”边缘的大蓝筹到估值近百的“新概念”,从融资无门的初创公司到高溢价增发的“BAT”子公司,在“趋利避害”的各路资本身后,留下了一曲曲“冰与火之歌”。
面对不同的创业公司,资本方所表现出的“爱恨交织”背后,是这些资本管理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不确定性的焦虑,而在其中,产业资本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宁可投自己熟悉、但有泡沫的行业,也不敢投看不懂的行业。
白洁,一位土生土长的唐山人,曾在当地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了20多年。多年银行信贷工作,让白洁见证了唐山民营钢企老板们,从创业艰辛到飞黄腾达、从出手阔绰到深陷高利贷的全过程。
“唐山的老板,豪放、仗义,也敢下大赌注,对于看好的项目,尤其是熟人介绍的,很容易押上重金赌一把。”白洁认识好多这样的老板,过去10多年,他们敢拼敢干,借助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但好日子终有到头的一天。2012年以后,随着钢铁价格的持续下跌,唐山民营钢企老板的日子也越发艰难。同期,当地房地产投资日盛,正遭遇实业投资困境的民营钢企老板,将向中小房企放“高利贷”视为投资的不二选择。
对于手持重金的唐山钢企老板而言,吸引他们将钱“借”给房企的理由是后者动辄每年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高额利息。在民间巨量资金的推动下,楼市很快成为当地继钢铁之后又一个严重过剩的产业。
据唐山一位金融人士透露,前两年,在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后,深陷民间高利贷的民间资金多达数百亿,其中多数来自当地民营钢企老板,参与其中的他们,从几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从实业转型的迷茫,到遭遇高利贷之痛,再到对专业财富管理的猜疑,唐山民营钢企老板们所面临的种种投资困境,正是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裂变大时代中具有普适意义的资本困局。
“这些人情绪比较低落,对未来也很焦虑,从高利贷中受伤后,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投资什么。”说起对唐山民企老板的印象,诺亚财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汪静波告诉记者。
在汪静波看来,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难以为继,一批发迹于传统产业的老一代企业家的心态,也渐渐从“骆驼心态”变为“狮子心态”,他们建立在既往辉煌上的自信与盲目,已无法适应变革中的新趋势。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叠加“去产能”的现实语境下,唐山民营钢企老板遭遇的投资困境也是时下所有民营资本的困惑——一方面,实业赚钱的难度愈加艰辛;另一方面,实业投资困境之下,他们不得已将资金投向人人追捧的热门行业。
不过,一个积极的现象是——旧的增长动力在衰竭,新的动力在培育之中。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走访了很多企业,一边是传统的煤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叫苦不迭,另一边又是某些新兴企业从市场融得了A轮、B轮、C轮资金。
理性务实下“智者不惑”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在经历了最初的生死期,进入创业“平飞期”的创业者又面临一个新烦恼——若满足现状,则可能后来者复制赶超;若另寻出路,则可能被自己“革命”。如果处理不好,同样攸关公司生死存亡。
这个夏天,对于已获得两轮融资的互金创业者刘敏而言,同样过得并不开心。尽管从外表的数字看还不错,投资方那边也没有太大压力,业内排名也比较靠前,但他却自感面临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让刘敏陷入深深忧虑的是,在经过了跑马圈地式的“行业红利期”后,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而相比那些背倚大财团、大机构的对手,刘敏的公司并没有这些“巨无霸”做背书,如何在市场中“活下去”已是一个严肃问题。
为此,在刘敏的提议下,公司全部中高层开了整整两天的闭门自我检讨会。第一天,员工向公司高管提意见,对方只需悉心接纳,不准反驳。到了第二天,高管才允许对问题做出解释,然后一起寻找解决的对策。
“资本市场永远都在寻找新故事,他们最爱追捧那些在风口上或上行通道的新业态。”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汇付数据总裁穆海洁告诉记者,资本更愿意听“哪家平台的规模有几百亿”,而非谁的风控做得更扎实。
在接触了多家互联网金融融资案例后,穆海洁发现,资本市场认为“规模增长”才是最“性感”的因素,即便你风控做得再好,他都不愿意听。不过,在经过一系列融资风险后,资本方也渐渐认识到风控才是最重要的。
不久前,“85后”抓财App创始人宋博终于拿到了来自安芙兰资本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后者为中国十大天使投资机构之一。自创立之初,宋博就确立的严格风控体系,这也是其此次获得对方融资的重要原因。
在资产端,宋博拒绝服务还款能力弱势的企业,只有经过负责人面谈、实地考察、对借款缘由及偿还能力过关后才开放借款权限;而在融资端,他坚持投资项目透明化,让投资人可根据标的信息自主投标。
在拿到本轮融资后,宋博感慨他深耕的汽车产业链金融终于得到市场的认同,远非有些人所说的“步入冬天”。此前,在行业红利期,会讲故事就能轻松拿到钱,随着资本回顾理性,只有扎实做事才能获得资本垂青。
在近半年多的采访中,多位涉足新兴行业的创业者也向记者表述了同样的感受——他们并不认同“资本寒冬”的说法,现在市场上的钱很多,只要创业人的项目好、公司棒,照样会有很多资本找过来,并不过分担心“融不到钱”的情形。
从去年上半年的“资本狂热”到下半年的“资本寒冬”,让不少深耕一级市场的创投资本顿有“一夜入冬”之感,而随着近期资本和企业估值都回归理性,对这些资本而言,此时正是最好的“布局窗口”,尽管不少公司还是有些“贵”。
“这些行业我们都看好,但具体做投资有一个择时问题。”泰达宏利总经理刘建日前记者表示,看好某行业但未必会投这个行业,因为估值高也意味着风险高。但他们会保持高度关注,等它的估值下来,就会重新予以考虑。
面对部分行业的高估值困惑,刘建却有清醒的认识。“资产荒”下,大量资金没有出路,传统行业不愿去,只能追逐少数新兴行业,此时要权衡利弊,定力要强,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要有耐心,对机构投资都是考验。
与刘建的“智者不惑”一致,九泰基金总裁助理、产业投资部总经理郑立昌认为,他们从最初就明确了以一级市场理念做新三板投资,通过企业基本面的改善来赚取企业成长的收益,因此不惧怕也不困惑,短期波动对其投资影响不大。
(责任编辑 刘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