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的真相

2016-07-25 04:55如松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0期
关键词:战斗力京城士兵

我们嘴中的弱宋,主要源于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战争中的不断失败,即便订立和平条约,也以磕头上贡为代价。

宋朝的军力很差吗?至少在北宋前期,这个结论一定是有疑问的。

宋朝虽然没有唐朝那么多的名将,但宋朝也不缺乏名将,更可贵的是,宋朝许多文臣武领都是忠义两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这些千古诗句激励了后代无数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是诗人誓死捍卫家园的内心写照,宋朝不缺乏舍生取义的臣子。

北宋初期,后周世宗建立的强大禁军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辨证一》记载,宋朝前期禁军的战斗力,训练水平很高,单兵素质也很高,战斗力很强,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朝代。无论劈刺还是拉弓射箭,契丹军队与禁军相比明显处在下风。

宋朝以前,仍处于冷兵器时代。宋朝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军事科技一样取得飞跃式进步。从宋朝开始,火器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宋军可以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球、铁火炮、火箭、火球等火器,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火器和投石机的使用,使得宋军无论野战还是攻坚的能力都有跨越式的提升。

宋军武器的先进性,相对北方游牧民族也占有优势。关键有三方面的原因,制约或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

第一是决心。虽然宋朝不缺乏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将帅,但是,期望募兵制(宋朝一种职业军人制度。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族军队。)下招收的吃粮当兵的大兵,也具备同样的思想境界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北宋后期,长时间的和平,士兵养尊处优,更不能期望他们有这样的决心。和北方士兵相比,差距巨大。

第二是制度。基于赵匡胤的不光彩历史(以禁军统帅之位篡夺后周的盟主之位),北宋年间对军队制度进行了改革,对统兵将帅给以很多限制,兵不知将,将不专兵,相互牵掣。领兵元帅不知自己手下将校的特长如何,能力如何;而将校不知自己手下士兵的训练程度,也不知道士兵的战斗力。在北宋前期,无论将校还是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禁军战力非常强大,隐患还不是十分严重,后期随着战事的减少,经济繁荣,军纪变差,从而使得将校和士兵的战斗力下降,后患充分显示了出来,仗也就没法打了。

第三是财政的原因。从北宋中期开始,宋朝过渡到赤字财政,这在贵金属货币的时代是致命的,因为贵金属是印不出来的,那时也没有发行国债一说,也就意味着必须缩减财政开支。随着宋朝进入赤字时代,宋朝的禁军数量大幅缩减。宋朝前期,宋军的精锐部队——禁军的数量有二十多万,十万驻守京师(开封),十余万驻守各地。这个数字到太宗和真宗时期有很大的增长,因为这些时期和辽国多次征战,禁军数量增加,京城驻军也相应增长。

北宋中后期,财政赤字开始扩大,局势出现了变化。禁军改革后,到元丰末年,在京禁军数量减少一半,人数约11万人。徽宗年间,虽然缺少关于京城禁军人数的官方资料,但史中有记载。宋朝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载有:“国朝旧制,殿前、侍卫、马步三衙禁旅合十余万人。宣和间,仅存三万而已。京城之破,多死于敌。”

宣和年间指的是1119—1125年,说明到宋徽宗后期,虽然制度规定京城禁军的数量应有十余万,但实际数目已经严重不足,仅有3万,当然,如果加上吃空饷的数目,应该不止3万。

(摘自《如松看货币之道》)

猜你喜欢
战斗力京城士兵
五环再耀京城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情侣出行,精致护肤
洛阳纸贵
门牙士兵
士兵与海豚
瞭望塔
体育少年“战斗力”大测试
京城:请听雕塑家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