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剑芬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宝文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裘剑芬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宝文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3)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社区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66例常规治疗,而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I/FVC)、呼吸峰流速(PEF)、6min步行距离及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I)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I/FVC、PEF、6min步行以及FEVI各项指标在1个月和6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康复治疗;可行性;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阻,在40岁以上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1]。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并且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我们对社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中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社区内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并合并慢性咳嗽、呼吸急促、胸闷以及气喘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6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55~79岁,平均(65.1±4.9)岁,其中5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56~81岁,平均(65.3±5.1)岁,其中6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运用抗生素、祛痰药以及支气管扩张药等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①行为方式干预。社区医师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耐心给患者讲解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识,包括预防措施、影响因素、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以及并发症等,让患者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疾病,并且告诉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中医疗法。中医学上认为,肺内痰液积聚、肺气虚弱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发生该病还与地域、气候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2]。中医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一般坚持化痰祛湿的基本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化痰祛湿方治疗,基本药方为:防己、茯苓、薄荷、陈皮各15g,苍术、南星、威灵仙、白术各20g,猪苓、甘草、半夏、当归各25g,冷水煎药,取汁500mL,250mL/次,2次/d,1剂/d,发挥止咳化痰、祛湿利水之功效[3]。③咳痰指导。社区医师应该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在咳痰前,先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屏气片刻后,前倾躯干,然后运用两臂肘部轻轻加压两侧肋部,咳嗽的过程中腹壁内陷,连续进行2~3声的咳嗽,咳嗽停止后,缩唇并尽量吐尽剩余气体。④呼吸指导。指导患者尽量采用腹式呼吸法,能够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坐位或者立位,叮嘱患者经口呼气,用鼻吸气,呼吸要均匀、缓慢,并且控制好呼气力度,避免太过用力。吸气的过程中,尽量放松腹肌,鼓起腹部,呼气时收缩腹肌,使腹部下陷,也可以用手轻轻按压腹部。需要注意的是,呼吸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缩小胸廓的活动度,控制好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一般为2~3∶1,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10~15min,每天进行2次训练。⑤心理治疗。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较长,再加上患者年龄较大,合并诸多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高,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比如烦躁、消极、焦虑等,容易对治疗计划和疗效产生影响。所以,社区医师在指导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个性化心理治疗方案。耐心给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目的、效果等,让患者了解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其重视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第1s用力呼吸容积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呼吸峰流速(PEF)、6min步行距离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FEV1/FVC、PEF、6min步行距离以及FEV1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I/FVC、PEF、6min步行距离以及FEVI各项指标在1个月和6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等特点,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时,其目的主要为控制病情发展,延缓肺功能减退,改善临床症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运用抗生素、祛痰药以及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临床研究资料表明[4],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并且从行为方式、咳痰以及呼吸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社区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13,30(1):8
[2]尹平辉.陈欣.BODE指数评估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9,5(8):154
[3]邹国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8,8(9):64
[4]张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及护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05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3-0255-02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3.0255
(收稿日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