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

2016-07-25 00:22孙伟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铅笔探究活动

孙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56-01

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开拓学习新视角、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现阶段应大力提倡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并应用于教学实际。在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应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智,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呢?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处于发展时期是通过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从感知开始,内化为表现通过定向的分析综合活动获得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从而在脑中形成知识。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因而为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从而促进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的过渡。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出示:4只小鸡在草地上吃虫,又跑来一只。老师问:“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但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思考怎样列式计算。通过上述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已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来,并积极探索新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生动、活跃、全方面地发展,教师应该尽可能提供必要的质疑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敢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二、提供合作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逐步深入。只有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能取得成效。

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但也出现了求多、求形式热闹而不顾实效的弊病。我们认为,在低年级采用合作学习形势,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主动参与学习。而不能一味图课堂热闹、形式好看而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该用的一定要用,可用的可不用则要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般来说,一节课中学生的合作活动最多不可超过三次,否则容易使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学生重点把握不准,认知停留于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形式必须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才能发挥作用。那么何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才恰当呢?

1、方法多样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再教学生“9加几”,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时,方法就有很多种。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对于以上种种算法,教师问:“你喜欢那种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最后一致认为“凑十法”算的既快又简便,这样的学习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习效率。

2、在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长短》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不同长度的铅笔,让他们说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都积极发言抢着回答。接着又问:“你们是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的?”学生不作声,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这时,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寻求比较铅笔长短的方法。通过操作和讨论,让学生懂得,不管是把铅笔竖着站在桌面上或手上,还是把铅笔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要把铅笔的一端对齐。由此得出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回答问题时,有时班内意见不统一,学生各有意见,这时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挖掘教材的内容。例如:在“认识钟表”时学生对时针在7、8之间,分针在6时,是7点半,还是8点半,意见出现了分歧。如果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钟表模型,让他们去讨论、探究,学生对通过讨论来的结果比老师告诉的结果印象要深刻的多。

三、设置数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七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较薄弱,让他们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这个美丽的音符上,但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设置活动过程,加大活动力度,可以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人翁的位置,引导他们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协同并用,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巩固和应用知识。

1、动手操作,促进“发现”。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只有学生自己的“再创造”,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运用。依据“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操作活动。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事先在讲台前摆张桌子,出示四个不同形状的教具。上课后教师带着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活动,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带来的牙膏盒、魔方球、茶叶盒等学具摆放在它的朋友旁边。活动虽用去了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等立体图形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概念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被牢固掌握。

2、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争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把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变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往往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中学生“玩”“乐”的同时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发展,教学目的得到实现。比如在有关数的组成及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口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小小邮递员等游戏竞赛活动,变机械计算为丰富多彩的游戏竞赛性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玩”“乐”中增长才干,增长智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铅笔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