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松延
Y同学是我回国从事留学顾问工作之后独立带的第一个学生。来自重庆的她,大大的眼睛,爱笑,眼睛里总是充满着热情和自信。她是当年清华大学主持专业的专业加试状元。虽然已经拿到了名校的录取信,但录取的却不是她心心念念想要学的传媒专业。于是,在高考“失意”之后,Y同学想到了出国,又凑巧遇到了本科学传媒的我。
当时,Y同学一家都对美国本科教育不是很了解。我一边分析Y同学的优势和劣势,一边介绍了美国的传媒专业。作为一名热爱艺术的学生,Y同学在过去几年做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多次主持晚会,参加各种级别的主持人比赛,担任校话剧社社长、校电台台长兼主持人,等等。Y同学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她英语不错,之前还在大学的双语主持加试中取到了不错的成绩。她没有“美国高考”成绩可能会是一个大问题,但Y同学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是,美国没有播音主持专业!与国内的传媒专业最为接近的是Communication Arts专业。国内的传媒学院下还分出了很多专业,例如播音主持、编导等专业。但是在美国,这是一个更广泛的专业,大学四年内培养的“专业技能”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对媒体、媒介的了解和研究。换言之,如果下定决心留学美国,Y同学必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从一名“艺术生”转型成一名“文科生”。对此,Y姑娘给出的回应是“Challenge accepted(迎接挑战)!”
Y同学的父母离开北京回老家的那天,郑重其事地把女儿交给了我。看着像小姑娘一样抹眼泪的Y同学,我怎么也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月她会在留学的路上过关斩将,完成又一次蜕变。
当朋友们还都沉浸在高考之后的狂欢中时,Y同学拿起了单词书,电脑里装上了TPO软件。微信朋友圈被一次又一次的同学聚会刷屏,而Y同学在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申请文书。为了更接近美国“文科生”的标准,Y同学在我的指导下开始了她平生第一项学术研究。就这样,本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高考后的暑假,Y同学的日程里却排满了托福、ACT课。不上课的时候,Y同学就回到宿舍刷题做作业,或者挤在我办公桌旁边写文书、改文书,或者研究美国大学。以前的同学们都是出去玩到凌晨才睡觉,Y同学却是做题做到凌晨。我常问她累不累,会不会觉得压力大而后悔。她总嬉皮笑脸地回我道:“不然怎么办呢?”
本想10月份的ACT考试能够一次攻克“美国高考”,然而,没有任何ACT考试经验的Y同学因为跨区答题考卷被作废。这意味着她要放弃整个早申阶段,并且不得不将未来都赌在了12月份的ACT考试上,那是能够用于当年申请的最后一次ACT考试机会了。当时,我看到Y同学没有任何慌张的表现,但申请结束之后,她才终于告诉我,那个时候她已经忙得没时间慌张了。
备战托福、ACT考试,请老师写推荐信,头脑风暴文书主题、反复修改主文书和附加文书,Y同学一关一关地都走过来了。临近申请尾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我们两个人在一间小教室里做模拟面试。我问道,“Why do you want to study Communication Arts in a U.S. university?” “It all started with my…” 她低下头,重新组织语言。尝试了几次,却都没办法把一句话流利地讲出来。终于,她没忍住哭了出来。
小教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没有打扰她。片刻之后,她情绪稳定下来,但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哭,而是用英语请我再问一次刚才的问题。这件事,我们后来一直都没有提起过。一直到次年一月月底的某个深夜,她给我发了一张截图,然后紧张不安地问我:“我是不是被录取了?”“没错,这是密苏里大学传媒系的录取通知书!”听到我带着哭腔的肯定,Y同学终于说出了在那间小教室里流泪的原因。在此,我把她说的这段话献给准备高考之后留学的同学们:
“我一直都很优秀。我不是盲目自信。从小,我就学习如何在聚光灯下完美地表演。爸妈为我骄傲,老师们有什么活动都最先想到我,我家里摆了那么多奖杯、奖状。我不能说我的高考是失败的,因为我考上了让很多人羡慕嫉妒的学校。但是,为了学传媒我放弃了。我又经历了一遍高考不说,我还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地证明自己根本不优秀。你总说有你肯定有学上,我怀疑的不是你,是我自己。ACT考不出分,文书通篇语病,模拟面试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全都是因为我想学传媒,一个你嘴里念完了也找不着工作的专业。我这算梦想吗?这一切都是梦想的代价吗?那会儿我觉得梦想太沉重了,坚持梦想太难了。但是我想起来你描述的大学生活,一两百人的大课,扛着手摇摄像机拍作业,拿胶布贴胶片,跟着编写教科书的教授学电影史,一部电影看到能按照镜头从头到尾讲一遍… …我觉得这样太好了,我要这样的大学四年。可能学传媒真是我的梦想吧,所以被打到谷底的时候,才能想起你描述的梦一样美好的画面,才能抹了眼泪接着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