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2016-07-24 16:31王臻张斌韩镔涂柯涵胡轩欧阳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螺钉

王臻,张斌,韩镔,涂柯涵,胡轩,欧阳明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六合医院骨一科,江苏南京211500)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王臻,张斌,韩镔,涂柯涵,胡轩,欧阳明*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六合医院骨一科,江苏南京211500)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 plate,PF-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对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LCP(48例)和PFNA(54例)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平均(14.2±1.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优于PF-LCP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LCP和PFNA都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PFNA疗效优于PF-LCP,临床上值得优先考虑。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老年人

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约90%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此类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1]。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极易引起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优点已得到大多数医生的认同[2]。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骨折可采用髓外固定法和髓内固定法,疗效各有特点。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 plate,PF-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02例Jensen-EvansⅡA、ⅡB及Ⅲ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02例。纳入标准:a)老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5岁;b)按Jensen-Evans分类法,属于不稳定性的ⅡA、ⅡB及Ⅲ型骨折;c)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伤前生活均能自理。排除标准:a)年龄小于65岁;b)开放性骨折;c)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d)合并有胫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或股骨颈骨折;e)严重心脑肾、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3]。

根据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分为PF-LCP组和PFNA组。其中PF-LCP组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为67~93 (78.5±6.7)岁;Jensen-Evans分型,ⅡA型22例,ⅡB型15例,Ⅲ型11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44例。PFNA组54例,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65~91(78.6±8.4)岁;Jensen-Evans分型,ⅡA型25例,ⅡB型18例,Ⅲ型11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Jensen-Evans分型及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1/7,尽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恢复肢体长度。完善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内科基础疾病,待病情平稳后在3~7 d内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PF-LCP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置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适当纵向牵引,维持患肢外展、内旋位。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满意后,取股骨近端外侧切口,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转子间骨折块后,将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放置股骨外侧,尽量与骨面贴服,近端按照锁定螺钉角度依次拧入3枚锁定螺钉,远端以3枚以上双皮质锁定螺钉固定,活动患肢体见骨折固定牢固,再次C型臂透视确定接骨板位置及颈干角位置满意后,缝合切口[3]。

PFNA组麻醉及体位同PF-LCP组。C型臂透视位置满意后,于大转子顶端做约4 cm切口,以大转子顶点或稍偏外侧为进针点,插入导针。C型臂透视确认导针完全位于髓腔内,沿导针扩髓,旋入长度合适的PFNA髓钉,调整髓钉的插入深度,连接导向器,经套筒插入股骨颈内导针,至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测深、扩外侧皮质,将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于解锁状态打入,锁定螺旋刀片,螺旋刀片以位于股骨颈中下部分为宜,远端螺钉行静力性固定,再次C型臂透视确认后缝合切口[4]。

1.3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毕均放置引流,术后24 h拔除。术后积极治疗原有内科基础疾病,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治疗至术后2周。清醒后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及踝、趾关节跖屈背伸活动,促进患者下肢肌张力的恢复,加强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 3周指导患者借助拐杖或者助行器进行行走锻炼,由不负重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1.4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第1、3、6个月分别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12个月,参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进行评价。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2±1.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见表2,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引流量及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PF-LCP组:髋内翻1例,肢体短缩2例,内固定物断裂4例,切口感染1例,总发生率16.7%;PFNA组:髋内翻1例,肢体短缩1例,股骨头切割2例,切口感染1例,总发生率9.3%。PF-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PF-LC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一为78岁男性患者,右股骨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Ⅲ型),行PF-LCP固定,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2。典型病例二为75岁男性患者,左股骨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Ⅲ型),行PFNA固定,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3~4。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的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Harris评分(分) PF-LC组48 109.3±35.3 378.1±141.8 150.2±107.9 19.2±4.5 81.7±8.4 PFNA组54 88.8±36.5 285.8±187.2 129.8±146.4 21.3±3.5 85.8±9.3统计值0.005 0.007 0.439 0.512 0.024 2.878 2.772 0.778 0.733 2.299 P值

3 讨论

图1 右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X线片

图2 右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个月X线片

图3 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X线片

图4 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个月X线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好发于老年人群的骨折类型[5]。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及多种内科基础疾病,自身体质差且多数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极易发生髋内翻、肢体缩短以及多种卧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6-7]。目前认为,除患者身体条件不能耐受麻醉与手术外,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治疗目的是稳定骨折端,以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从而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及关节置换等,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8]。

PF-LCP是根据股骨近端外形设计的髓外锁定固定系统,股骨颈内3枚呈“品”字形分布的螺钉形成内固定支架,对股骨头颈部把持力强,可以有效分散应力;同时,钢板和锁定螺钉形成的内固定支架具有较高的角度稳定性,避免骨折端移位,对骨质疏松骨折可提供较强的稳定固定,使螺钉松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PF-LCP与骨皮质不需要紧密接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端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活动,减少关节僵硬。因此,适合于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然而,由于PF-LCP属于髓外偏心固定方式并且力臂较长,对于股骨矩缺损的Jensen-EvansⅡB型以上不稳定性骨折,容易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钉板结合部,导致钢板疲劳性折弯或断裂[9]。

PFNA包括1枚防旋的颈螺钉、1枚承重的髋螺钉和1枚较长的髓内钉,结构相对简单,尤其适用于股骨颈细小的老年女性患者。其防旋螺钉植入时不需先钻孔,术中无松质骨丢失,出血也较少。螺旋刀片打入后,对其周围的松质骨造成挤压,使本来较疏松的松质骨变得更加结实、密集,减少了对股骨颈的切割作用,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具有一定优势[10]。螺旋刀片锁定后,自身不会再旋转,其形成的长方形骨隧道对股骨头也有较好的把持力和抗旋转作用。另外,PFNA采取轴心固定,力臂内移缩短,可以承受较大应力,有效减少内固定装置断裂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负重锻炼。

本研究对在我科行PF-LCP和PFNA内固定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PFNA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关节功能好及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优先考虑。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47-948.

[2]樊仕才,金大地,苏训同,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4):30-32.

[3]郭恒,石明国,杨占辉,等.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133-1135.

[4]戴兵,孟祥德,骆洪涛,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7):688-690.

[5]Chirodian N,Arch B,Parker MJ.Sliding hip screw 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outcome of 1024 procedures[J].Injury,2005,36(6):793-800.

[6]Bansal R,Luscombe J,Cooper JP.Post-operative mortality related to waiting time for hip fracture surgery[J].Injury,2005,36(8):984.

[7]陈述祥.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影响[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9(4):468-471.

[8]辛健,汲长蛟,毕荣修,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84-1087.

[9]孙强,许平安,郑加法.三种手术方式固定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2):1078-1082.

[10]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89.

R683.42

B

2015-07-10

王臻(1978-),男,主治医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六合医院骨一科,211500。

1008-5572(2016)01-0061-03

*本文通讯作者:欧阳明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