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隆
从去年开业至今,山中杂记已经成为了这条明清古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冲着它来,也顺便逛逛明清古街,反而意外地发现了古街独一无二的传统之美。
2013年,因为到松阳采访的关系,媒体人夏雨清第一次造访了这座老城。当时他在做一个名为《地方志》的板块,走遍了浙江的县城与乡村,这一次他来到松阳,深深地被这座浙西南小城浓厚的市井气息、保存完好的乡村建筑所打动,他决定在这里做一点什么。
来松阳之前,除了从事多年的媒体工作,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莫干山“颐园”民宿的老板。这家莫干山上历史最久、游客趋之若鹜的民宿,是夏雨清通过民宿的形式成功进入乡村的第一个产品。然而这一次,他选择了一种更有趣的方式来到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松阳,就是这一间位于松阳明清老街的“山中杂记”杂货铺。
山中杂记的二楼是装潢精致的茶室。当地人一开始以为会无人问津,但随着松阳声名鹊起,这里也开始慢慢有了生意。
这是一家和现在的松阳有点“格格不入”的店。夏雨清自己也说,这是一家本该存在于台北的店,怎么就开在了松阳?带着这样一点“台北气质”的山中杂记是一家“书店+杂货+茶室”形态组成的杂货铺。一楼是书店和杂货,二楼做成茶室。书店的售书以艺术、文史、社科类为主;杂货区则是他们通过这两年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将松阳本地的食材、土特产进行重新包装的产品,目前开发出来的产品有古法红糖、红茶等等;二楼的茶室,光影摇移、亭台楼榭,移步换景之间颇有精致的小资情调。这栋经过改造的民宿,已经从里到外都透露着精致文化的味道。而这样的精致,突然出现在市井气十足的明清古街中,很难让人不驻足观看,或一探究竟。
夏雨清说,去年山中杂记刚开业的时候,有路过的人来看热闹,谈笑间说着“这个老板肯定要亏死了,这么大的地方做这样的生意。”对于当时的松阳来说,他们确实不能理解“这样的生意”是什么。整个松阳县城只有一家新华书店,里面卖得最好的是教材和教辅,县城更谈不上有什么娱乐和夜生活,谁来买书?谁又来这么好看的茶室泡茶?景点乏善可陈,店面门可罗雀,他们费尽心思去包装的产品,又卖给谁?
而对于夏雨清来说,这种种都可以用“实验”二字来解答。夏雨清说,山中杂记就是一个实验,当时他来松阳的时候,原本想开民宿,没想到却被明清古街浓烈的市井与生活气息所吸引,这里就像一个中国传统县城的缩影:火星四溅的打铁铺,药香四溢的草药铺,还有弹棉花的、做棕板床的……早已在城市消失的传统行当,竟然在这样一条老街上有生命力地存在着。夏雨清觉得这样气质的老街上,不适合开民宿,更适合开一家和这些行当一样有生命力的杂货铺。
杂货铺的核心当然是售卖商品。夏雨清通过发现松阳在地的传统特产,用现代的方式重新包装,赋予特产新的价值。夏雨清和他的伙伴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挖掘当地特产上。杂货铺中销量最好的是古法红糖,一般只有女人做月子的时候才吃。在松阳有一个名叫蕃薯寮的村子,一直以种植甘蔗并用甘蔗制作红糖闻名,但名气始终走不出松阳。通过山中杂记的包装,加上这两年松阳名气的发酵,这个村子又重新在红糖制作上获利。类似的案例,还有红茶、黄米果、笋干等等。这种“传统+精致”的产品模式,因为有了用心发现、用心包装,加上优质的产品本身,已经开始慢慢带动传统特产平淡的销路,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夏雨清很清楚,做这件事情是不赚钱的。从有这个念头开始,他们就没有想从销售量上盈利,相对于赚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带动传统业态的发展,继而激发当地的业态和转型。山中杂记就是一个平台,去推动、展示松阳当地的优质产品,做好产品的发掘、包装,而非销售者。
这栋建于清末的老房子原本要用作经营餐饮业,当时夏雨清觉得“暴殄天物”,随后找到县委租下这栋房子,才有了今天的山中杂记。
从去年开业至今,山中杂记已经成为了这条明清古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冲着它来,也顺便逛逛明清古街,却反而发现了古街独一无二的传统之美。本地人也慢慢接受了它,有人来书店买书,有人到茶室泡茶,这也是夏雨清乐于看到的,通过一个“点”,来催生、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夏雨清的杂货铺实验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