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彩红
摘 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近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重点,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把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崛起,经济各领域每天都发生着巨大变革。以创新为视角,通过对新常态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从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人才等层面来分析必须加快创新步伐、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的迫切性、必要性,进而探讨新时期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我国经济基础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科技创新;生态文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持将近30年的较高速增长,即所谓的“增长奇迹”。经济高速增长首先表现为我国GDP增长的速度快、持续的时间长;其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在于它特有的非常规性:经济增长理论着重强调的若干要素,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积累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我国并无过多的独特之处相比于其他国家,甚至某些方面仍处在较低水平的阶段。①
创新,是任何注重经济发展的国家都在时刻强调、重点投入的关键环节。经济发展,崇尚创新,努力探索创造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绿色发展,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要义,坚持走绿色发道路。坚持以创新为视角,以科技为支撑,积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切实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与质量。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匮乏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科技创新产品较少,这种发展会使企业止步于自身现有的固定发展模式和技术支撑,无法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跨文化的发展步伐,技术创新成为各行各业必须坚持的一条提高自身的关键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能源的消耗、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产能的过剩,这一切都是源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合理的开发投资,不断建立的大中型高能耗、低收入、低利用率的企业,导致大量生产力过剩和产能过剩。由此可知,我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而并非大量开发稀有能源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投资,提倡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创新型企业的绿色发展。
(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积极推动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协调发展,三大产业的合理分配,一直以来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发展要素不能及时的流入农村,农村和偏远地区仍存在着局部的贫困,与中高等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很大悬殊,甚至有些地区,至今仍有儿童无法按时入学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相比之下,大中型城市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进入高等学府接受良好教育,生活优越。
因此,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缩减城乡贫富差距,加大对农村可持续经济的投入,加大教育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加速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保护好农村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破坏环境的方式换取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绿色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核心地位,缩小城乡之间、沿海内陆之间的差距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人类环境日趋恶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毫无节制地对大自然的破坏、不合理的利用,导致一系列后果正在一步步地破坏着人类生存的大自然环境,也影响着自然系统的可再生循环。尤其生态、大气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破坏,最显著即北方频繁的风沙、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学校停课、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这一切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
二、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一)实施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从全球化的格局分析,低碳经济日趋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有利证明及巩固加强在当今世界格局的竞争地位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危机等问题。因此,各方力量应该着力思考,付诸实践,勇于改变过去企业效益低、质量次、创新力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现状,依靠科技、注重创新,提高自身核心技术和创新理念,应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引进先进技术理念,实施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今天,世界经济日益融为一体化,低碳循环成为一国经济立足于世界竞争强林的主导力量。低碳、环保、循环,优化,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生态安全,积极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的科技革命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大战。
(二)将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把握中国最大实际的同时,也要经常性回顾总结过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勇于创新,争取在稳中求发展,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特别重视我国经济当前和今后长期的发展路径选择,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都迫切要求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监管,完善体制创新,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注重质量和追求效益的创新层面上。
从长远分析,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顺应当今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全球化趋势:
1、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核心力量,技术创新对于我国绿色经济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需要新一批知识性创新人才作为坚强后盾,优化科技创新人才配置,知识和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2、核心在于企业创新。企业的创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程度。截至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力量平均已经达到全社会总体的70%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的相对水平,从这方面看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②同时,一些企业创新力不足,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积极吸引创新人才,建立创新团队,改变传统观念,促进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模式的调整。我国企业都应该积极关注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研发新技术、开拓新产品,积极努力步入创新型企业的行列。
3、重点在于管理创新。将传统管理加以创新革新,给员工创造温馨舒适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高情商的管理者善于变换管理思维模式,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技巧,使人心悦诚服,认识到领导的用心和旨意,促进全身心投入工作。宏观层面上,管理创新包括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以及管理体制创新等,成熟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人员遵守规章法则,保证共同努力和团队合作的前提。拥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可以使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潜力,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促进人们积极努力的开拓创新,研制新技术新产品。现代化管理与创新是相辅相成、高效创新的管理模式,促使人们感知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认识到自身在企业的价值,促进工作高效化。
4、保障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在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其自身的创新性,从而在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制度创新也是维护效率和公平公正的纽带,革新老套的规章框架,保障高新技术产品产权所属得到有力保护,使创新成果得到合理的奖励支持,促进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激励,降低创新研发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通过制度保障,为企业创新、技术研发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监督保护作用。
三、对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探析
(一)实施创新驱动型战略,注重科学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实施,首先要依靠科技,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院校等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好科研技术支持。依托科技、坚持创新,是提升我国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保障。同时,企业要积极吸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适时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政府、司法等公共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支持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做好新型企业创新的风险评估,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重视创新型企业的风险把控,重点扶持拥有较好前景、风险系数小的高新技术的新型创新模式企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构建美丽中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施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发展模式已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落后型向现代型转变,由浪费型向节约型转变,由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以及新能源开发是转变的主攻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环境改善,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构建美丽中国:1、政治方面,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布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党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促进政治生态良好、纪律严明的创新型政党;2、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放为战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融入创新驱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步伐,坚持协调发展,保护生态,提高人们幸福指数;3、文化方面,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推进文化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中华文化交流与传播,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吹响嘹亮的号角;4、生态方面,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③
(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长远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资源优势互补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1、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分配三大产业的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重视第三产业的市场需求,善于发掘市场方向,大力发展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服务业,使资源达到最优化开发、配置。
2、优化东西部资源配置。我国东部地区有便捷的交通和有利的市场,同时,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化东西部的资源配置,相应的调整产业结构,从而缩小东西部的区域差距。
3、优化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生产要素的优化,密切关注市场的供需变动,根据市场的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生产经营的主流,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着力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习近平在人大代表会议上多次提出,我们国家要时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积极全面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良性运作发展,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④
对此,必须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切实保护自然生态,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把控,企业自觉做好污染排放和后期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倡导低碳经济,真正实现健康、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最大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 靳涛,李帅.中国经济增长之谜:基于体制柔性的解释[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5.9.
② 郑新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C].求是,2015(21).
③ 经济纵横[J].经济纵横杂志社,2015(11):11-18.
④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 经济纵横[J].经济纵横杂志社,2015(11):11-13.
[3] 求是[J].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2015(23):55-57.
[4]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1-01.
[5] 白春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C].求是,2015(23).
[6] 曹建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C].求是,2015(23).
[7] 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C].求是,2015(23).
[8] 靳涛,李帅.中国经济增长之谜:基于体制柔性的解释[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5.9.
[9] 郑新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C].求是,2015(21).
[10] 辛向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C].求是,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