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德国记者 张朋辉 青木 ●本报记者 吴志伟 曲翔宇 ●冯国川 柳玉鹏
如果特朗普成为美国下届总统,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当地时间7月21日晚,特朗普在正式接受共和党总统提名的演讲中告诉人们:美国正处于国家历史上的“危机时刻”,“政治正确”对美国来说已经承受不起,他将把“美国主义”而不是“全球主义”作为执政信条,因此,美国要停止接收叙利亚难民,要和中国重签贸易协定,要削减对北约盟国的义务……“特朗普上台可能导致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美国政策的断裂”,路透社22日的评论道出了外界对这位总统候选人的猜测和担心。“我个人认为,特朗普的很多讲法都是比较真实的,但最终很难做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说,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惯性非常大,“而美国总统的权力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特朗普的口吻像“战时总统”
21日晚,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正式接受共和党提名,成为该党2016年总统候选人。在长达77分钟的个人演讲中,特朗普描绘了一幅非法移民、IS恐怖袭击、不公正贸易往来、种族暴力等多重背景交织下的“美国衰落”的景象。《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带着愤怒的腔调”站在国旗背景下,展开了他的提名演讲。他眼中的美国已是一个衰退、甚至蒙受耻辱的国家,而他自我标榜为美国人的“全能救世主”。在全场支持者的欢呼和掌声中,特朗普喊出最近警员被袭的几个州的名字。
特朗普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若当选总统,我的外交政策将大大不同于二战后的共和党传统,美国面临国内乱局,我们无权对其他国家说教。”
特朗普在演讲中批判奥巴马把美国变得一团糟,顺带狠狠批判希拉里,称她应为IS的崛起负责。“我们的军人在伊朗人枪口下被迫下跪,我们的领事馆在利比亚被炸。自奥巴马让希拉里负责外交事务以来,美国的安全比之前差得多。”“经过15年战争,花费上万亿美元和牺牲成千上万人生命后,中东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糟。这就是希拉里的遗产:死亡、破坏、恐怖主义和虚弱。”此时台下有人大喊“把希拉里关起来!”特朗普回应称:“等到11月把她打败吧!”
“等我上台后这一切就会改变”,特朗普说,“我们与对手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将美国列在第一位,美国主义,而不是全球主义,将成为我们的信条”。
特朗普讲到贸易时谈到中国,称希拉里支持中国加入WTO,“这是克林顿执政时犯下又一个重大错误”。他许诺“不会签署任何让我们的工人感到伤害的贸易协议”,称会制止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制止中国商品的“非法倾销”以及“操纵汇率的行为”,还说跟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协议“都要重签”。
当特朗普开始讨论非法移民问题时,台下响起其支持者狂热而熟悉的口号:“修建隔离墙!修建隔离墙!”
《纽约时报》称,虽然提名演讲通常充满个人主义和乐观主义,凸显候选人最光辉的形象,但特朗普的口吻听上去像“战时总统”:演讲中7次提到“威胁”。
“美国主义显示美国人的忧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2日的调查显示,57%的被访者对他此次演讲“反应非常积极”,18%的人“有点积极”,24%的人认为“很消极”。演讲结束后,“社交媒体中针对特朗普的负面描述显得比正面描述要稍稍多一点。”
“叙利亚难民想要特朗普知道什么?”CNN22日以此为题发表文章称,刚刚抵达美国的叙利亚难民恐怕还不能听懂特朗普的提名演讲,但早已知道他对穆斯林移民的立场。在接受CNN采访时,他们表示:“虽然我很尊敬特朗普先生,但他的话是错的”“美国人没有理由害怕我们”“我有票的话不会投他”……
英国《卫报》称,特朗普的演讲“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念稿子的他丧失了幽默感等魅力……他只是不停地长时间地呐喊。”特朗普的演说被美联社称为“几乎完全缺乏具体政策细节”。法新社则略带调侃地报道称,特朗普的演讲“把自己描绘成一个颠覆传统的新政治家,能够拿出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的新方法,并帮助那些感到被遗弃了的工人阶级们。”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特朗普结束全代会的手法与开启竞选活动的方式如出一辙。他有3个法宝:攻击现任的政治领导人、利用选民对犯罪和外国人的恐惧、承诺治疗美国的疾病。
“ 美国!美国!”的口号响彻会场,彩色气球从空中飘落,政治明星特朗普作出许多承诺,要推行“美国主义”——然而这更像是一场政治秀,奥地利《标准报》22 日说。“德国之声”22 日则说,特朗普征服了共和党。与之前的表态相比较,特朗普此次讲话“明显有更多实质性内容”,“特朗普的态度是认真的,其中包括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
“特朗普提出‘美国第一主义,要使美国重新变得伟大”,日本共同社22日报道称,“似乎是考虑到了日本等,他要求盟国承担相应的防卫费用,并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使美国制造业毁灭而计划拒绝TPP。”
“‘美国主义显示美国人的忧虑”,德国电视台22日称,特朗普承诺一切:法律和秩序、城市安全、更高的工资、在国外受到尊重等,这正是许多美国人所渴望的。对他们来说,美国在衰退,“美国梦”正远去。德国《明镜》周刊称,共和党提名大会是一场灾难,在特朗普眼里,“美国现在与南苏丹无异”。
特朗普的讲话引起共和党大佬的担忧。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对路透社表示:“我可以想象我们的北约盟友,尤其是波罗的海国家,听到特朗普先生的话会有什么感受,我也可以想象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怎么想,他肯定非常开心。”
美国大选会不会像英国脱欧
21日晚,数百名外国记者在克里夫兰报道特朗普的提名盛会。《今日美国报》称,不少海外观众对此次美国总统竞选都兴趣满满。报道引用中国一名媒体人的话说,很多中国人“是特朗普的忠实粉丝”,这是因为过去30年的经济飞跃使得中国人变得重商主义,“人们都想变富”,而特朗普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不过很多中国人讨厌他也是真的,因为不喜欢他的种族主义以及抨击中国的言论。在澳大利亚,人们抱着看真人秀的态度消遣这次大会。在法国,人们更关注尼斯和早前的巴黎恐怖袭击,但也关注美国是否会挑选希拉里作为第一位女总统。而对中东来说,“美国大选的结果将是非常关键的”,黎巴嫩作家马卡龙说,“我们都不大喜欢这两位候选人,他们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变得强硬,如果是特朗普,将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结果。”
德国电视二台22日公布的民调显示,88%的德国人更喜欢希拉里担任下一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只有5%。《斯图加特日报》22日称特朗普是充满傲慢的“搅拌机和打蛋器”,“房地产大亨的演讲再次证明他是一个粗俗的民粹主义者,只是银行账户比其他人更丰满”“他对美国的复杂问题一知半解。”
“特朗普试图模仿普京”,俄罗斯联邦新闻网22日引用一名美国议员的话说,“他打算采取无法预料的外交政策,以让自己与俄总统普京相似。”他说,一些共和党议员也希望特朗普能够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俄国际监测组织分析师贝索科称,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学者已将特朗普视为“俄罗斯的候选人”。
美国民主党将于25日至28日在费城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届时希拉里将正式接受民主党的总统提名。最近的民调显示希拉里的支持度明显高于特朗普,但差距并不稳定。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外交室主任袁征22日对《环球时报》说,这次美国大选与英国脱欧一样,“很难看得懂”,因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现在的公开报道和统计很多来自精英媒体,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很难得知。或许正如特朗普所说,“政治正确”已经为很多人厌烦,却不便公开谈论,只能诉诸无声无影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