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原址传承“船脉”的几点思考

2016-07-23 09:35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林樱尧
海峡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船政船坞轮机

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 林樱尧

船政原址传承“船脉”的几点思考

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 林樱尧

沿革船政基业的马尾造船厂,已实施异地搬迁,船政旧址应有造船的“活体”传承,此为众多人士共识。本文提出三个设想,并作初步阐述,以期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妥加规划,让未来的船政文化产业园更加精彩。

船政旧址 传承造船 “活体”展示

晚清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福建船政,延绵至今年已150周年。100多年来,在马尾这块热土上,船政先辈们艰苦创业,为国图强,开拓中国造船工业,建设近代新式海军,为改变我国有海无防的落后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先生赞曰:船政足为海军根基,要兴船政而扩海军。毛泽东也曾高度评价,马尾船政的创办,中国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

沿承船政基业的马尾造船厂,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青春焕发,全面振兴,改制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担当福建船舶工业发展重任,在省市政府统一布署下,马尾造船公司如今正实施整体搬迁,已在闽江口粗芦岛建设新基地,规模宏大,以半潜式钻井平台及100米以下海工辅助船为主要产品,矢志谱写百年船政新篇章。

环顾古今中外,在原址延续造船150年的老企业,或许只有福建船政及其沿革的马尾造船厂这一家。

三十多年来,国家及福建省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船政文化建设。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船政轮机厂、绘事院、法式钟楼、一号船坞和马江海战烈士昭忠祠等。马尾造船厂还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国内造船行业中仅此一家。根据规划,搬迁后的马尾造船厂原址将建设“中国(福州)船政文化产业园”,以多种形态,展示船政史迹,弘扬船政文化。有识之士认为,如此大手笔,必将深度发掘船政文化的丰厚内涵。船政文化的重要载体,诸如船政衙门、船政学堂、船政天后宫、船政博物馆、船政文化一条街等,已重修或复建,并相继告成。船政遗址还将组建更多体现船政辉煌业绩的展示场所。不少历史学家、船史研究专家指出,马尾造船厂整体搬迁后,但船政的“船脉”应当继续延承,其意义非凡。在船政原址沿承“船脉”,不但能为船政文化增辉添采,更重要的是,跨越三个世纪的船政“船脉”,有“活体”绵延,在当今世界,应是独一无二。著名海军史研究专家陈悦先生,日前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刊发《150年血脉传承——船政;海防近代化和国家工业化的起点》一文,也强调重视船政文化的传承。本文谨对船政“船脉”之因因相循,提出以下三个设想。

1 以“二号船坞”为中心,保留1.5万吨船台,以“造船活体”的形态,延承船政的“船脉”,并由此构成产业园区中极具观赏性的造船生产活动

二号船坞曾是船政重要生产设施,始建于1860年,是“五口通商”后英商在福州修建的坞式船舶修理厂。该坞1914年被船政局收购,相对于罗星塔下的船政一号船坞,而命名为“二号船坞”。二号船坞见证了船政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几经改造后,1997年扩建为2万吨级新船坞,曾是当时海峡西岸最大容量的船坞,为两岸之间的三通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坞设施完备,造修船功能正常。若放弃生产使用,必导致荒废,损失难以估量,原因有三:

(1)二号船坞具备2万吨级船舶坞修能力,且方位隐蔽,具有舰艇维修的军事价值。当今东海、台海、南海波诡云谲,我国海防战备高度警戒。地处东南沿海的船政“二号船坞”,依然是我国现代海防的重要设施,其军工潜能不可轻易废弃。

(2)与北侧的一万五千吨级船台相配套,可建造高技术等级的游览船(艇),开拓并引领环保型造船新路子,并与闽江沿岸游览船(艇)基地相结合,以小见大。若经营得当,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反哺船政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

(3)与景区有机对接,构成小规模或局部性造船生产线(如船体分段吊装组合、新船下水),极具观赏性,可提升船政文化产业园的旅游品质。

(4)更现实的意义还在于,能化解船坞维护之困。船坞与其它大型生产设施一样,若不使用,其配套的设备将毁损报废。最好的保护就是维持生产,以生产促保护。同时,也能以生产聚集旅游人气,以生产展示现代化造船科普知识。

(5)二号船坞若经营得当,甚至可以带动罗星塔东侧一号船坞的开发利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一号船坞,当前处境很不乐观,若与二号船坞配合互动,携手传承“船脉”,则前景看好。

2 构建“船脉”活体大区域,建造“平远”号纪念舰或其他舰,用实体展现船政建设海防的辉煌历史,具有特殊意义

近代中国海军建设与发展,曾谱写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篇章,勿忘历史,开创未来,是海军史研究者的强烈心声。山东威海曾是晚清北洋海军舰队的基地,为了留住那段悲壮的历史,十几年前威海方有关部门就复制了“定远”号纪念舰,让参观者回顾甲午海战历史,并从中感到震撼。

201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黄海大海战爆发120周年之际,国家海洋考古队在辽宁丹东大东沟海底发现“致远”号沉舰残骸。致远舰沉船因破损严重而失去打捞意义,辽宁省有关部门决定复制“致远”舰永誌纪念。复制工程于今年9月29日完工并下水,不久将对外开放,这又是一个勿忘历史的大举措。而作为近代中国造船工业发祥地的马尾船政,于1889年造出我国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在甲午海战中平远舰勇猛出击,重创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和其他它敌舰,平远号的作战性能展示了船政先进的造船水平。

若在船政文化产业园区内,利用3000吨船台复制“平远”号纪念舰,并就地展示,可谓因地制宜,得天独厚。复制“平远”舰成本不高,技术难度不大,造出实船用于展览,产生出的社会影响力,不亚于“定远”和“致远”舰,这也是船政“船脉”极形象生动的传承。若扩而展之,再行复制“扬武”号、“开济”号各舰,所用场地在三千吨船台南侧平台,构成船政代表性舰船群体。船政“船脉”有如此实体展示,其壮观程度,必定更具震撼性和特殊性。

3 重现船政轮机厂生产情景,精心规划,加持文物,也是传承船政“船脉”独一无二的载体

船政轮机厂落成于1867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工业生产车间。1871年,我国制造的第一台船用蒸汽机(580马力)就在这里诞生。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朝廷,在马尾设厂造船,再三强调的就是制造机器,即蒸汽机。聪明智慧的船政学生和工人在轮机厂内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创了中国机器制造业,意义极其重大。

蒸汽机的制造,是机器制造业中多工种机械加工的产物,也体现了中国工人从手工业制作到采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历史性嬗变。利用轮机厂现存有的1800平方米的场地,再现当年机器生产的情形,尤其是在电机动力未产生之前,用蒸汽机皮带轮输出动力带动多台机床生产的场景,在当今世界各地,应是鲜见,国内更无此类展馆。联想到很多地方设有旧式农业生产用具的展馆,都颇具观赏性和吸引力,而早期工业生产的工具和操作方式,其独特性无疑更胜一筹。

在轮机厂内,还可以置放新发现的船政旧设备,也可以复制各种机械加工设备,甚至可以复制第一台竖式蒸汽机模型。同时关注国家考古部门在长江口打捞“万年清”号沉船信息,如有可能索要若干船上机器和部件、以及观通导航遗物,配合展示,再现一百多年前我国开拓工业化的最初情形。动静结合的轮机厂复制品和遗留实物展示,也是船政“船脉”极为生动和具有说服力的传承。

以上三点建议,仅是对“船脉”传承的设想,若进一步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可供有关部门开展前期可行性研究。马尾造船厂搬迁后的各厂房设施,还可以做出许多再现当年情景、弘扬船政文化的大文章。如现仍保存的船政铁胁厂,民国期间改作制造水上飞机的重要工场,其厂房的铁柱钢梁犹在,见证着我国航空工业起始阶段。若精心规划设计,亦是极佳的“船脉”展示活体。

船政开办以及其后的扩张,规模曾达600多亩,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舰船制造基地。如今尚有400多亩(27万平方米)的旧址场所,除了开辟建成“船政格致园”用地100余亩外,尚有300亩场地。划出其中的70亩(从二号船坞到三千吨船台),以及具有文物性质的旧厂房,作为传承“船脉”用途,并精心规划做好这篇大文章,可谓举世无双。

猜你喜欢
船政船坞轮机
船坞主泵选型及结构优化设计
分级帷幕止水技术在某船坞改造中的应用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一带一路”背景下闽台船政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船舶轮机常见的故障
面向实操评估的轮机虚拟拆装考试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