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在车辙维修处治中的应用

2016-07-23 02:27毅,曾辉,倪
现代交通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

林 毅,曾 辉,倪 玮

(1.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12)



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在车辙维修处治中的应用

林毅1,曾辉2,倪玮2

(1.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12)

摘要: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MAC作为一种新型混合料,具有抗车辙、抗滑、节约资源、环保和降低能耗等优点,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中有广阔的前景。文章结合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路面维修工程,对复合增效型沥青混合料MAC-10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参数进行探讨,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车辙处治;施工工艺;配合比设计

1 概述

2002年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进行水泥路面“白改黑”改造,改造后路面一直使用至今,经过十多年的车辆反复荷载作用,路面车辙逐渐增大。2013年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路面进行维修处治,对车辙深度大于20 mm路段,采用铣刨2.5 cm原路面,回填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MAC-10进行处治维修。

2.5cm铣刨重铺方案相对于传统铣刨重铺上面层,甚至铣刨重铺中、上面层,减少了原材料消耗从而节约投资。而采用复合增效剂则具有以下优点:(1)能极大地改善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性能,提高沥青胶结料的高温PG等级,进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2)能有效降低沥青的黏度,保持基质沥青原有的低黏特性,从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降低压实温度25℃以上,延长可施工周期;(3)可以降低改性沥青的生产温度,极大地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能耗,同时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起到绿色环保的效果;(4)兼有抗车辙和温拌改性剂等多重特性,进一步减少了多重改性的费用,节约了工程造价,因而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结合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路面维修改造工程,从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MAC-10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总结技术关键控制环节,供类似工程参考。

2 复合增效MAC-10材料要求

2.1沥青

复合增效型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为了保证施工处治效果,在规范基础上对软化点、离析和60 ℃动力黏度3项指标进行了相应提高,其中软化点提高至70 ℃,贮存稳定性离析(48 h软化点差)不大于2.0,60 ℃动力黏度提高至3 000 Pa·s。为保证MAC混合料施工质量,黏结层需采用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高黏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2.2集料与矿粉

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与规范技术要求一致。

2.3复合增效剂

为确保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抗滑性能的同时,保证压实效果,节约能源,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了复合增效剂,其掺量不低于矿料质量的0.3%,其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复合增效剂技术要求

3 复合增效MAC-10配合比设计

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设计流程与传统改性沥青混合料一致。混合料设计级配、马歇尔体积指标及配合比检验指标的技术要求见表3和表4。由表4可以看出,复合增效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明显高于常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基本与常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

4 复合增效MAC-10施工

4.1施工准备

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路面养护工程,采用铣刨重铺2.5 cm复合增效MAC-10处治车辙深度大于20 mm路段。首先对原路面进行铣刨,铣刨宽度为3.65 m即车道标线内侧宽度;铣刨深度2.5 cm,车辙凹槽底部未铣刨到的位置,采用人工凿毛。待局部病害处理完后对铣刨断面进行除尘,配合人员清扫,保证断面干净整洁。

4.2黏层施工

在复合增效MAC-10混合料摊铺前,对铣刨界面喷洒高黏改性乳化沥青黏层,喷洒量应控制为0.2~0.3 kg/m2(纯沥青用量)。对于铣刨界面5 mm以内的裂缝,可不进行处治;对于大于5mm的裂缝,应先喷洒0.7 kg/m2的高黏乳化沥青,贴抗裂布,后进行黏层油的洒布。

表3 MAC-10设计级配

黏层油施工宜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黏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黏层不受污染。

表4 马歇尔体积指标及配合比验证指标

4.3混合料拌和

(1)根据每盘料的重量,采用干法将投入拌锅当中。考虑到混合料摊铺厚度较薄,拌和温度比常规SBS改性沥青温度低5~10 ℃。

(2)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复合增效剂先与矿料干拌10~15 s,再加入沥青湿拌40s。

4.4混合料运输、摊铺与压实

(1)运输

拌和完成后尽快运输到前场等待摊铺,并确保在拌和后1 h内使用。运输车使用不透光的棉被或者帆布进行覆盖,防止混合料沾染灰尘及温度下降过快。

(2)摊铺

保证摊铺过程的连续稳定,摊铺速度应与拌和能力相适应,通常控制在2~3 m/min;铺面确保无明显离析、推移、裂缝等现象。

(3)压实

初压采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13~16 t)静压1~2遍;复压采用1台胶轮压路机(26 t)碾压4~5遍;终压采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13~16 t)静压3~4遍进行收光。

(4)养生及开放交通

在封闭交通情况下养生时,自然养生,无需采取任何措施;在开放交通情况下养生时,复合增效MAC-10混合料压实成型后至少24 h方可开放交通,同时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4.5施工质量检测

现场施工完成24 h后,对新摊铺路面进行现场检测及取样,结果如下:

(1)渗水试验共进行了4处,渗水系数均小于50 mL/min,合格率100%;

(2)路面厚度平均值2.48 cm,代表值2.38 cm,满足施工指导意见要求;

(3)马氏压实度代表值为98.2%,大于98%,理论压实度代表值为93.6%,均满足规范要求。

(4)油石比为5.79%,级配在上、下限范围内,呈现S型,且与设计级配相当。

4.6后期评价

从方案实施一年后路面检测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车辙及平整度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见图1、图2),特别是路面车辙平均深度从22.0 mm下降至3.2 mm,降幅达85.56%;而平整度平均值从2.48 m/km下降至2.10 m/km,降幅15.09%。

图1 路面平整度变化趋势

图2 路面车辙深度变化趋势

5 结语

复合增效MAC-10型沥青混合料作为薄层施工工艺,与原路面黏结至关重要,黏层材料选用时,应保证黏度要求。复合增效剂的用量直接影响该类型材料抗车辙、抗滑性能及温拌效果,在混合料拌和时需准确控制添加比例。

本次复合增效型沥青混合料MAC-10技术在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路面维修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混合料和路用性能均满足要求,路面车辙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了废气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节约了资源,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宁连一级公路南京段路面维修工程技术服务报告[R].

[2]朱石成.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技术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9):181-183.

[3]谢祥根.抗车辙外掺剂在AC-20型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8,75(5):167-169.

[4]余亮,郭世跃.高速公路安全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资讯,2012(13):5-6.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Efficiency Asphalt Mixture in Rutting Maintenance Treatment

Lin Yi1, Zeng Hui2, Ni Wei2
(1. Jiangsu Expressway Management Center, Nanjing 210009,China; 2. JSTI Group, Nanjing 211112, China)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asphalt mixtures, composite efficiency MAC has broad prospects in asphalt pavement rehabilitation or maintenance for it's adventages of anti-rutting, anti-skid,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tc. Combining with pavement maintenance of Nanjing section Ninglian expressway, this paper analyzes MAC-10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material requirement, mixture ratio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tc, which could be taken as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composite efficiency asphalt mixture; rutting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ixture ratio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89(2016)03–0014–03

收稿日期:(2015-08-18)

作者简介:林毅(1975-),男,江苏南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MSS40移动模架连续后退施工工艺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工艺的探讨
隆潘卡尔电站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泵送施工
论配合比设计在公路建设施工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