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杰, 杨 颜, 吴才源, 龙立汪, 邹光进, 潘和平, 龙秋蓉, 杨 静*
(1.黔东南州烟草公司黄平县分公司,贵州黄平 556100;2.贵州省烟草公司黔东南州公司,贵州凯里 556000)
烟蚜茧蜂生物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效果
陈 杰1, 杨 颜2, 吴才源1, 龙立汪1, 邹光进2, 潘和平2, 龙秋蓉2, 杨 静2*
(1.黔东南州烟草公司黄平县分公司,贵州黄平 556100;2.贵州省烟草公司黔东南州公司,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效果。[方法]研究烟蚜茧蜂防治、化学农药防治、不采用任何防治方法3种处理对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大田环境下利用繁蜂大棚持续性放蜂可有效缓解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烟蚜防治后,平均有蚜株率由放蜂前的14.4%减少至3.5%,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由104.0头/株降至18.7头/株,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为74.82%,防治效果达86.04%,蚜传病毒病(PVY+CMV)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指减退率为73.07%,防治效果显著。[结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及蚜传病毒病效果显著,并且可降低成本。
关键词烟蚜茧蜂;烟蚜;蚜传病毒病;防治效果
烟蚜是烟叶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烟草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其刺吸烟草汁液导致烟叶品质降低,所分泌的蜜露能诱发煤污病对生产造成损失,现已证明蚜虫可以传播的病毒涉及14个属的病毒种类[1-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常年烟叶产量在40万担以上,烟叶生产是黔东南州的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地方财政税收来源的主要产业,而烟蚜危害一直是影响黔东南州烤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研究了烟蚜茧蜂防治、化学农药防治、不采用任何防治方法对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黔东南州开展烟蚜茧蜂综合防治烟蚜及蚜传病毒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烤烟品种K326。
1.2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4~2015年在黔东南州镇远县舞阳镇黄桑魏家屯村、施秉县城关镇下翁哨村、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村进行,植烟土壤都为黄壤,肥力中等,烟草连作地块。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3个县分别选择蚜虫和蚜传病毒病发生情况相近的烟田,设3个处理,处理1为释放蚜茧蜂防控烟蚜,处理2为采用化学农药吡虫啉防控烟蚜,处理3是空白对照,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各个处理区间距不得少于5 km,每个处理3次重复,调查地块面积不少于0.27 hm2。
1.4调查方法
1.4.1蚜传病毒病(PVY+CMV)调查。 采取5点取样法,定点定株,每点20株,分别在空白对照区、烟蚜茧蜂防治区每5 d调查一次,记载发病株数及病害严重度,计算病株率、病指、病指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其中放蜂防治区于5月10日开始大田放蜂棚持续放蜂。
1.4.2烟蚜茧蜂防效调查。分别各选择多块蚜虫或蚜传病毒病发生情况相近的烟田,各地块不少于0.27 hm2。分别开展释放蚜茧蜂防控烟蚜、农药防控烟蚜和不开展烟蚜防控试验,各处理3块以上。人工放蜂、施用化学农药15 d后调查有蚜株率、有蚜烟株单株最高蚜量、总僵蚜量、僵蚜株率、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
1.4.3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成本调查。在放蜂区与化学农药防治区分别随机挑选3块烟地,分别调查化学农药的施用情况、劳动力投入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烟蚜茧蜂对蚜传病毒病(PVY+CMV)的防治效果烟草黄瓜花叶病(CMV)和马铃薯Y病毒病(PVY)的发生与有翅蚜的发生、迁飞紧密相关。在空白对照区进入5月随着烟蚜种群数量的增大,有翅蚜迁飞数量增加,烟田中开始监测到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且发生情况随着烟株的生长、有翅蚜迁飞量的增加,病株率和病指不断升高,呈加剧的趋势。
通过2014~2015年烟蚜茧蜂防治区跟空白对照区病株率、病指发生情况对比发现(表1),蚜传病毒病(PVY+CMV)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放蜂15 d后(5月25日)病指减退率达36.17%,放蜂后期病指减退率最高达73.07%。随着放蜂时间的推移,烟蚜茧蜂对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呈增强趋势,放蜂20 d后,防治效果持续超过40%,最高达47.73%,防治效果显著。
表1 蚜传病毒病(PVY+CMV)田间系统调查结果
2.2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通过调查放蜂防治烟蚜区放蜂前、放蜂后烟蚜情况及化学农药防治烟蚜区烟蚜发生情况可知(表2),开展试验的3个县茧蜂防治区在放蜂前平均有蚜株率为14.40%,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为104.0头/株,通过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烟蚜防治,有蚜株率降至3.50%,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减少至18.7头/株,总僵蚜量由放蜂前的9.3头增加至513.3头,僵蚜率由0.67%增加至100%。在化学农药防治区,通过施用农药,平均有蚜株率由13.90%减少至0.50%,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由101.3头/株下降至3.7头/株,其僵蚜率由0.67%下降至0.17%,可见,化学农药的施用对烟蚜天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烟蚜茧蜂防治区与化学农药防治区对比发现,烟蚜茧蜂防治区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为74.82%,相比化学防治区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低11.59个百分点。烟蚜茧蜂防治区的防治效果为86.04%,化学农药防治区防治效果为98.01%,烟蚜茧蜂防治相比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低11.97个百分点。虽然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没有化学农药好,但通过后续的跟踪调查,烟蚜茧蜂防治区域内茧蜂数量增大,后期能有效控制烟蚜,防治时限长。
2.3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成本在放蜂区,放蜂后烟蚜基本上被烟蚜茧蜂控制,减少了吡虫啉等杀蚜虫农药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喷施农药的用工投入(表3),放蜂区施用防治烟蚜农药次数平均为4.95次/hm2,化学农药防治区防治烟蚜农药施用次数平均为30.00次/hm2,可减少农药施用次数25.05次/hm2,按每次花费吡虫啉45.00元/hm2计算,放蜂区可节约烟农农药成本75.15 元/hm2,按照黔东南州烟叶生产的平均工价,请工打农药一次需支付工价150.00元/hm2,放蜂区可节约烟农防治烟蚜用工成本250.50元/hm2,综合看来,放蜂区可节约烟农防治烟蚜成本325.65元/hm2。
表3 放蜂区与化学防治区化学农药施用情况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通过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烟蚜防治,能有效防治烟蚜,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为74.82%,防治效果达86.04%,蚜传病毒病(PVY+CMV)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指减退率为73.07%,减少了吡虫啉等杀烟蚜农药的施用,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5.05次/hm2,节约烟农农药成本75.15元/hm2,节约烟农防治烟蚜成本250.50元/hm2,综合看来,放蜂区可节约烟农防治烟蚜成本325.65元/hm2。
烟蚜茧蜂是烟蚜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对烟蚜的自然寄生率为20%~60%,最高可达89.16%,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可减少防治烟蚜所需农药量的50%左右,连续多次释放烟蚜茧蜂可有效防治烟蚜[3-5]。在烟蚜发生期持续释放烟蚜茧蜂,增加自然界茧蜂存量,有效地控制烟蚜的发生在防治水平以下的可能性[6]。该研究利用烟蚜茧蜂能对烟蚜进行有效防治,其防治效果达86.04%,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降低了烟叶农药残留的可能性,提高了烟叶生产安全性。对烟蚜数量的防控措施中,化学防治效果最好、速度最快,其次是生物防治,但蚜茧蜂产卵寄生到产生僵蚜至羽化需要一个过程,相比化学防治存在滞后性,生物防治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化学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烟蚜数量,但烟蚜茧蜂防治措施下烟田蚜传病毒病的防控效果最好[7]。连续2 a进行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自然环境中烟蚜茧蜂有了一定存量,所以2014年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效果明显,其病指减退率要优于2015年。同时由于自然存量增加,利用烟蚜茧蜂进行烟蚜的防治对蚜传病毒病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2015年的总体防治效果要优于2014年。
参考文献
[1] 高崇,崔昌范,高玉亮,等.龙井烟田蚜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34(4):339-343.
[2] 杨旭光,罗大全,车海彦.蚜传植物病毒传播复合体形成机理[J].热带农业科学,2005,3(25):76-79.
[3] 陈家骅,官宝斌,张玉珍.烟蚜茧蜂与烟蚜的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6,3(1):8-12.
[4] 李明福,张承华,王秀忠.烟蚜茧蜂繁育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343-346.
[5] 黄继梅,邓建华,龚道新,等.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37-441.
[6] 赵万源,丁垂平,董大志,等.烟蚜茧蜂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0,1(3):405-415.
[7] 母少东,廖勇,刁朝强,等.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5(33):211-213,217.
基金项目黔东南州科学技术项目(2013年)。
作者简介陈杰(1986- ),男,湖南衡阳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烟叶生产及科技推广研究。*通讯作者,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烟叶生产及科技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06
中图分类号S 4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4-188-03
Control Effect of UsingAphidiusgifuensisto ControlMyzuspersicaeand Aphid-transmitted Virus
CHEN Jie1, YANG Yan2, WU Cai-yuan1, YANG Jing2*et al
(1. Qiandongnan Huangping Tobacco Company, Haungping, Guizhou 556100; 2. Qiandongnan Tobacco Company in Guizhou Province, Kaili, Guizhou 5560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of using Aphidius gifuensis to control Myzus persicae and aphid-transmitted virus. [Method] Three treatments were set up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on Myzus persicae, including Aphidius gifuensis, chemical pesticide and without using any prevention method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sheds to breeding A. gifuensis and continually releasing them into the field could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increase of M. persicae populations in tobacco field. After releasing A. gifuensis by labour to control M. persicae, 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aphids reduced to 3.5% from 14.4% before releasing, the average individual with aphids quantity of tobacco plant with aphids reduced to 104.0 head/plant from 18.7 head/plant. By using A. gifuensis to control M. persicae, the decline rate of aphids was 74.82%, the control effect was 86.04%, aphid-transmitted virus was controlled very well, and the decline rate of disease index was 73.07%. [Conclusion] A. gifuensi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to control M. persicae and aphid-transmitted virus, and can reduce cost .
Key wordsAphidius gifuensis; Myzus persicae; Aphid-transmitted virus; Control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