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唤唤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阿六头说新闻》的节目特色分析
董唤唤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一档节目想要占领市场且屹立不倒,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受众。《阿六头说新闻》走过了10年多的时间,能够长久以来俘获受众的“心”,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特色。在语言方面,用杭州话播报,给人以天然的方言亲切感;在主持人方面,非专业的播音员即兴的解说与动作结合,毫不矫揉造作;在播出时间方面,黄金的时间正切合人们的休息和娱乐;在内容方面,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将新闻编辑成故事,受到观众喜爱。这些特色都是使其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特色;语言;内容
“方言节目办的成功的关键是要说地道的方言”。
《阿六头说新闻》用杭州话播报。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和入声,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杭州话原则上指吴语杭州小片方言,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杭州地区的吴语—临绍小片方言人口近400万,分布于主城区以外的各乡以及杭州下辖各市县。比如:杭州话“头毛”就是“刚刚”的意思;“夜里头、晚上头”指的是“晚上”;“跌了得来”是指“遗失了”等等。
杭州人对杭州话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们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杭州话,上学之后才慢慢接触普通话,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一辈子都在讲杭州话。有鉴于此,杭州电视台推出一档用杭州话播报的新闻节目,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进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人们爱看,喜欢看,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取得超高收视率。
《阿六头说新闻》的两个主持人都不是专业的播音员。安峰一直在杭州电视台做主持,主创《开心十三点》《拍案传奇》等栏目,对杭州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周志华从事剧本写作,有多年的剧本创作经验和舞台实践经验。他们搭档主持《阿六头说新闻》,主要采用角色化主持,塑造了一个“阿六头”形象,它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普通市民,喜欢打抱不平,爱伸张正义,两个主持人轮流扮演阿六头,进行新闻播报。他们没有预定好的台词,大多是即兴发挥,用杭州话把事情说清楚,再加上一些动作,诙谐幽默,受到人们的喜爱。
大多数新闻节目都是晚上黄金时间或者早晨、中午播出,例如:《新闻联播》每天晚上7点准时播出,此时人们正在或者刚刚吃完晚饭,需要休息一下,看看电视,而大多数人会关注世界和国家大事,所以新闻联播选择这个时间播出;《朝闻天下》每天早上6点到8点半播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刚刚起床,吃着早餐,看看新闻,了解时事,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而《阿六头说新闻》每天晚上9点30分播出,一般情况下,人们晚上10点就会休息了。在睡眠之前,应该看一些幽默的东西,从而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人们工作的必要条件,《阿六头说新闻》正是根据这一睡眠规律,每天半个小时的节目,了解周围发生事情,语言诙谐幽默,使人精神放松,更有益于进入睡眠。
新闻节目一般都是以硬新闻为主,比如,《新闻联播》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外交、娱乐等各个方面,主要播出当天发生的重要事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除了一些重大政策),人们看新闻联播,大多是了解而已,而且,它的播报形式比较正式,语言比较官方。
而《阿六头说新闻》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将新闻编辑成故事,语言诙谐幽默,形式自由。比如:2015年4月8日的一期节目,微博上爆出杭州348路公交车不仅垃圾遍地,而且漏水。记者随机登上公交车,发现地面没有垃圾,采访了3个乘客,也一致说地面很干净、人们都会把垃圾扔进车上的垃圾桶里,也不存在漏水现象,难道是新闻线索有误?随后阿六头作为一个普通乘客登上公交车,发现垃圾遍地,有很多食品包装袋,而且后排的座位上贴着“漏水”两个大字,阿六头伸手摸了一下,结果摸了一手水。记者采访公交车司机和公交车单位,对方表示漏水一定会及时修理,垃圾每一趟车都会打扫,但垃圾更多的是需要人们自律,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公共环境需要大家共同保护。
《阿六头说新闻》的片头:杭州有个阿六头,一天到晚外头走。亲眷朋友木姥姥,看见总归要点点头。小手一根金箍棒,妖怪看到要发抖。顺手捏牢了个空心拳,要为亲人敲敲背。脚踏两只风火轮,哪里热闹哪里候。头戴一顶紫金冠,为民服务最拿手。熬稍熬稍,阿六头来了。片尾:杭州杭州,直哩哩有名堂。西湖明珠,嚓啷啷啷放光。京杭运河,唰唰唰唰毛忙。钱江潮水,咣啷啷有声响。我们杭州,名气蛮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现代文明,大气开放。人杰地灵,福寿安康。杭州就是,人间天堂。其中,“木姥姥”“熬稍”等词是典型的杭州俚语儿,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演播室的背景是杭州的风景、杭州的街道,现场只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瓶水,简单,一目了然,主持人拿着一把扇子,站在桌子旁边播报新闻,轻松愉悦,贴近平民生活,没有那种严肃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媛.谈电视说话类节目方言运用中的语音问题——陕西电视台方言节目《说案》的语音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4):77-80.
[2]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87-02
作者简介:董唤唤,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