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铁,李 江,陈 因,曹永彤
(中日友好医院 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29)
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雌二醇及游离雌二醇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张铁,李江,陈因,曹永彤*
(中日友好医院 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29)
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不断升高。HUA是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因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所致[1]。多项研究表明,HUA多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与上述疾病呈显著正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目前,HUA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显示,性别因素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原发性痛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而在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痛风的患病率男女之比约为3∶1[2]。女性在绝经期后会出现血清尿酸水平的显著上升,这些结果提示雌激素是痛风发病的重要保护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实验根据研究方案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对照组,共入组193例样本,均为男性,高尿酸血症组90例和正常对照组103例,年龄45-85(59.12±9.08)岁,其中高尿酸血症组(60.43±12.34)岁,正常对照组年龄(58.43±13.08)岁。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HUA的诊断标准依据《内科学》第七版的高尿酸血症的定义,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清尿酸≥420μmol/L,筛选血清尿酸水平正常和≥420μmol/L的样本为对照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及继发性HUA,且入组前两个月未服用影响尿酸合成及尿酸分泌的药物,未服用影响性激素代谢的药物及激素。
1.2研究方法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禁食9-12h后取肘正中静脉血5ml,500g离心10min,取500μl血清置于1.5ml冻存管中-80℃保存待测血清雌二醇、睾酮、SHBG与血清空腹胰岛素。其余血清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尿酸、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
血清尿酸采用酶法,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金斯尔,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睾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蛋白采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贝克曼),总睾酮(T)和SHBG并代入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游离雌二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年龄匹配的情况下,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雌二醇和游离雌二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结果具有显著性。而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和性激素结合蛋白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2。
表1 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
2.2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血清UA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血清UA含量与睾酮为负相关(r=-0.312,P<0.01),与游离睾酮负相关(r=-0.416,P<0.01);血清UA与雌二醇为负相关(r=-0.319,P<0.01),与游离雌二醇为负相关(r=-0.526,P<0.01)。血清UA与肌酐相关性较弱(r=0.114,P>0.05)。与HDL相关性较弱(r=0.065,P>0.05)与LDL相关性较弱(r=0.021,P>0.05)与FBG相关性较弱(r=0.093,P>0.05),与SHBG相关性较弱(r=0.067,P>0.05)。见表3。
表2 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血清尿酸、性激素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
表3 血清尿酸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3讨论
一直以来,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方面,而对其发病机制尤其是其在不同性别中患病率差异的机理研究极少。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晶体在组织或器官中沉积并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痛风,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及尿酸性肾病[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痛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40岁以上的男性关节炎中,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居于首位。HUA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性激素分泌入血液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质可逆性结合,极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仅游离形式的性激素具有生物学活性[2],能够反映体内性激素的生物活性水平。人体内约38%的雌激素和44%的雄激素与SHBG结合,SHBG水平变化对血清性激素水平产生明显影响[3,4]。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性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有关[4]。雌二醇可以增加女性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尿酸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分泌,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甘油三酯、血糖水平[5]。此外,不同性别细胞器的卵磷脂膜的构造差异对于尿酸盐导致的胞浆溶解反应性有很大影响,女性细胞器的卵磷脂膜富含雌二醇,相同血清尿酸水平下对胞浆溶解抗性较强,不易发生胞浆溶解,因此较少出现痛风症状[6]。
关于尿酸调控基因方面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上调hUAT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促使尿酸排泄增加,从而导致血清尿酸降低[7]。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组雌二醇及游离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血清雌二醇及游离雌二醇含量与UA为负相关,提示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升高可能对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具有保护性作用。Yahyaoui等[8]在一项变性人变性前后的研究中发现,男性变性为女性经过1年的雌激素治疗后,血清UA水平较变性前有显著下降,Ichikawa等[9]的研究发现,在绝经期妇女中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够降低HUA患者血清中的尿酸浓度。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提示了雌激素对高尿酸血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睾酮含量与UA为负相关。睾酮在高尿酸血症中的作用尚不明确,Ljubojevic[10]报道阉割后的雄性大鼠促进尿酸分泌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表达降低,提示雄激素降低可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雄激素可能对高尿酸血症具有保护作用。正常对照组与高尿酸血症组之间,SHBG水平无显著差异,且与血清尿酸水平无相关性,提示SHBG与高尿酸血症中作用较小。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以上研究仍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来证实。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雌二醇、游离雌二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血清雌二醇、游离雌二醇含量与UA负相关。提示雌二醇及游离雌二醇对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具有保护作用。这为临床上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石白,殷海波,张锦花.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51.
[2]李婵.中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D].《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张春天,彭隽,杨成,等.血清尿酸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81.
[4]WeaverAL.Epidemiologyofgout[J].CleveClinJMed,2008,75(Supp5):S9.
[5]DubchakN,FalascaGF.Newandimprovedstrategiesforthetreatmentofgout[J].IntJNephrolRenovascDis,2010,(3):145.
[6]Marcello,Maggio,GianPaolo,Ceda.SHBG.sexhormones,andinflammatorymarkersinolderwomen[J].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11,96(4),1053.
[7]TakiueY,HosoyamadaM,KimuraM,etal.Theeffectoffemalehormonesuponuratetransportsystemsinthemousekidney[J].NucleosidesNucleotidesNucleicAcids,2011,30(2):113.
[8]YahyaouiR,EstevaI,Haro-MoraJJ,etal.EffectofLong-TermAdministrationofCross-SexHormoneTherapyonSerumandUrinaryUricAcidinTranssexualPersons[J].EndocrineCare,2008,93(6):2230.
[9]IchikawaA,SuminoH,OgawaT,eta1.Effectsoflong-termtransdermal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Onthe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plasmabradykininIcyelsandbloodpressureinnormotensivepostmenopauaalwomen[J].GeriatrGerontolInt,2008,8(4):259.
[10]LjubojevicM,Herak-KrambergerCM,HagosY,etal.RatrenalcorticalOAT1andOAT3exhibitgenderdifferencesdeterminedbybothandrogenstimulationandestrogeninhibition[J].AmJPhysiolRenalPhysiol,2004,287(1):124.
*通讯作者
文章编号:1007-4287(2016)06-0995-03
(收稿日期: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