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和规格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

2016-07-22 09:44陈杰
防护林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木荷造林

陈杰

(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福建 南平 353016)



不同类型和规格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

陈杰

(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福建 南平 353016)

摘要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 cm、107.10 cm和56.43 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 cm、224.90 cm和113.07 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关键词木荷; 裸根苗;容器苗; 造林

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 Champ.)为山茶科木荷属常绿阔叶乔木,又名荷木、荷树,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南方省区垂直海拔1 5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是中国南方各省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1,2],其生态适应性极强,能耐-10 ℃的短暂低温和42 ℃的酷暑,既喜光又耐阴,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生长尤为良好。且木荷叶色季相变化明显,叶片和树皮较厚、含水量、含灰分高而含油脂少,一直以来都是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碳汇造林、低效生态林改造和美丽乡村等工程的主栽树种[4,5]。经过多年的种植,木荷树干端直、速生丰产、萌发力强、材质优良的特性逐渐为人熟知,在福建省闽北地区作为商品用材树种被广泛种植。然而,传统木荷造林均采用裸根苗,容易受自然条件和造林季节的制约,导致其造林成活率不高、造林成效不稳定。现有的研究表明,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具有造林无季节限制、无缓苗期、苗木成活率高等优点,但我国容器苗仅占全国造林用合格苗的15%。为此,笔者通过开展木荷轻基质容器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Ⅱ级苗造林对比试验,以期总结分析木荷不同类型和规格苗木造林的成效差异,促进轻基质容器苗的培育及推广应用。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东南部的樟湖镇樟湖国有林场黄龙岗工区077林班02大班010小班,戴云山脉、鹫峰山脉、武夷山脉会集于此形成低山丘陵带,介于118°18′25″—118°22′37″ E、26°15′39″—26°18′49″ N、海拔35~69 m。南濒闽江,东接古田、闽清。试验地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300 d,年平均气温21.5 ℃,极端最低气温-6.8 ℃,极端最高气温40.3 ℃,年平均降雨量1 500 mm,平均相对湿度82%;试验地造林前为马尾松人工用材林采伐迹地,坡向为东南,坡度25~30°,坡位为中下部,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达150 cm,土壤较为肥沃。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试验苗木选用木荷1年生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苗木类型及规格:轻基质营养袋苗为5 cm×10 cm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苗高30~60 cm,地径0.40~0.7 cm,大田Ⅰ级裸根苗 (按照GB600分级)地径>0.7 cm、苗高>60 cm,大田Ⅱ级裸根苗地径0.40~0.70 cm、苗高30~60 cm;各类苗木叶片大小、叶形和叶色正常,均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调苗时统一将苗木根系或轻基质容器蘸上已添加0.3‰磷酸二氢钾的黄心土泥浆,然后每30株一捆用薄膜袋将苗木根系包扎好运送至试验地种植。

2.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小区3列、每列10株计30株, 3次重复,种植密度为2 m×2 m(2 500株 hm-2),林地准备采用耙带清理、块状整地、穴规50 cm×50 cm×40 cm,每穴施钙镁磷肥250 g,2014年2月中旬种植,造林后每年实施全面劈草与1 m×1 m块状除草培土相结合,抚育2次,造林当年9月结合抚育施复合肥150 g 株-1。

2.3数据的调查与处理方法

于2014年12月中旬和2015年12月中旬分别进行试验林每木调查,逐株检量、记录地径、树高、冠幅、树干分叉数等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DPS9.05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计算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类型苗木造林1年生成效分析

采用3种类型苗木造林1年生的造林成效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造林成活率方面,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最高,为95.56%,较大田裸根Ⅱ级苗的91.11%高出了4.45%,较大田裸根Ⅰ级苗84.45%极显著高出了11.11%。在叉干率方面,大田裸根Ⅱ级苗造林的叉干率最高,为12.33%,极显著高于大田裸根Ⅰ级苗和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的叉干率,其中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的叉干率为3.47%,较次低的大田裸根Ⅰ级苗的3.93%还低了0.46%。在地径、树高和冠幅方面,轻基质营养袋苗的生长表现最好,其地径生长极显著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但较大田裸根Ⅰ级苗仅多了0.04 cm,差异不显著;而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1年生平均树高达107.10 cm,较大田裸根Ⅰ级苗造林的平均树高94.42 cm显著高出了12.68 cm,较大田裸根Ⅱ级苗造林极显著高出了32.47 cm。在冠幅生长上,大田裸根Ⅰ级苗造林1年生平均冠幅为53.03 cm,较轻基质营养袋苗的56.43 cm低3.40 cm,但高出大田裸根Ⅱ级苗4.70 cm。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3种类型苗造林1年后,除冠幅外,成活率、叉干率、地径、树高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保存率=12.651 0、F叉干率=48.400 0、F地径=12.901 0、F树高=32.365 0,均大于F0.01(2,6)=10.9〕。表明3种类型的苗木造林1年生在成活率、树干叉干率及生长性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1 不同类型木荷苗木造林1年生的生长表现

注:不同列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的处理方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列的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的处理方式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

表2 不同类型木荷苗木造林1年生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注:F0.01(2,6)=10.9;F0.05(2,6)=5.14,下同。

3.2不同类型苗木造林2年生成效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3种类型木荷苗木造林2年生,其保存率、叉干率的差异与1年生相比规律完全一致。但地径、树高和冠幅较1年生有极大的提升,说明试验样地区域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宜木荷的生长。3种类型木荷苗木造林仍以轻基质营养袋苗生长为最佳,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 cm、224.90 cm和113.07 cm。较大田裸根Ⅰ级苗的地径多出了0.04 cm,较大田裸根Ⅱ级苗2.10 cm的平均地径高出了24.29%;在树高生长上,大田裸根Ⅰ级苗造林2年生平均树高为201.67 cm,较轻基质营养袋苗低了10.33%,但较大田裸根Ⅱ级苗的184.69 cm的平均树高高了9.19%;冠幅生长方面,与造林后1年生的情况类似,大田裸根Ⅱ级苗依然最小,平均冠幅仅为95.41 cm,显著低于轻基质营养袋苗,但与大田裸根Ⅰ级苗106.82 cm的平均冠幅差异不显著。3种类型木荷苗造林2年生的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表4),保存率、叉干率、地径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保存率=12.651 0、F叉干率=48.400 0、F地径=14.313 0,均大于F0.01(2,6)=10.9〕,树高和冠幅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F树高=8.294 0、F冠幅=5.483 0,均大于F0.05(2,6)=5.14但小于F0.01(2,6)=10.9〕。这说明,3种类型的木荷苗木造林2年后,生长性状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类型的苗木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地径分别较1年生增长了0.79 cm、0.97 cm和0.98 cm;树高增长了110.06 cm、107.25 cm和117.80 cm;冠幅增长了47.08 cm、53.79 cm和56.64 cm。

表4 3种类型木荷苗木造林2年生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4结论与讨论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造林成败最直接的体现,而苗木叉干率则是木荷造林成材与优质干材培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地径、树高、冠幅是苗木生长是否优良的基本指标。通过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木荷苗造林2年生的保存率和叉干率均与造林第1年规律一致,其中轻基质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均高于2种类型的裸根苗,而叉干率均低于2种类型的裸根苗。在地径、树高和冠幅方面,造林1年生,相同苗木规格的轻基质容器苗较裸根苗造林分别高出了0.32 cm、32.47 cm和8.1 cm; 2年生,这一差距扩大到0.51 cm、40.21 cm和17.66 cm。同样在地径、树高和冠幅方面,规格较小的轻基质营养袋苗较大田裸根Ⅰ级苗在造林后1年生便全面超越,在2年生时,容器苗仍较规格高的裸根Ⅰ级苗在生长指标方面保持优势,并将优势稍稍扩大。这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在今后的木荷造林中应首选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成效极显著高于同规格的裸根苗,甚至优于高较大规格的裸根Ⅰ级苗,而裸根Ⅰ级苗的平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相对较低的84.45%,这是由于和轻基质营养袋苗与大田裸根Ⅱ级苗具有更多的叶量和根系,起苗时虽力保根系完整,起苗后又及时打泥浆处理,但在苗木运输过程中,因枝叶的蒸腾作用和根系须根多且裸露,更容易脱水,造成苗木活性降低。

参考文献:

[1]辛娜娜,张蕊,徐肇友,等.不同产地木荷优树无性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4):33-39

[2]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林学会.广东省100种优良阔叶树种栽培技术.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3]杨天平,韦书远,戴勤,等.桂北木荷生长性状及其相关性分析.四川林业科技,2015,36(5):79-83

[4]阮传成,李振问,陈诚和,等.木荷生物工程的防火机理及应用研究.成都:电子科技人学出版社,1995

[5]俞益武,江志标,胡水旭.杭州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3):242-246

[6]姜新.我国木荷研究现状与展望.河北农业科学,2013,17(1):42-45

[7]刘伟,周善松,张先祥,等.不同立地条件下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29-834

[8]许飞,刘勇,李国雷,等.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3,26(1):64-68

[9]刘其文.木荷人工林经营效果分析.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24-28

AfforestationComparisonTestofSchima superba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Specification

Chen Jie

(Zhangh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Fujian Province,Nanping 353016,China )

AbstractEffects of seedling types and specifications on survival rate,preservation rate,sapling growth and bifurcation rate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using the afforestation comparison experiments of Schima superba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specificationlocated in Zhangh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Fujian provinc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ree types (nutrition bags with light matrices ,grade-Ⅰbrae-root seedlings,grade-Ⅱbare -root seedlings) of Schima superba seedlings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t. Among them,the seedling preservation rate of 95.56% and the stem forking rate of 3.47% were obtained by used light matrix nutrition bags of seedlings,which first years after planting,the average DBH,tree height and crown width is 1.63 cm,107.10 cm and 56.43 cm respectively;second years after planting,the average DBH,tree height and crown width is 2.61 cm,224.90 cm and 113.07 cm respectively. Tahey are all optimal than theⅠand Ⅱlevel bare root seedlings.with light matrix nutrition bags Schima superba seedlings planting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decrease the rate of seedling fork stem,increase afforestation effect.

Key wordsSchima superba;bare-rooted seedling;container seedling;afforestation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7-0040-03

收稿日期:2016-05-11

基金项目: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第四期“木荷育种体系营建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闽林科〔2013〕1号)和第五期“木荷核心育种群体构建与种子园高产技术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陈杰(1975-),男,福建福清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与规划调查工作,Email: cj9139@126.com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7.013

猜你喜欢
木荷造林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已经谁备好了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广西南宁木荷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修剪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及通径分析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如何正确掌握造林方法与技术
不同地形条件下木荷幼林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