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修,朱 浩,王立利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8000)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应用
——以高校篮球教学为例
梁 修,朱 浩,王立利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8000)
体育课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天赋如何,而要重视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身体活动,体验学习乐趣,感受运动经验。运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而乐趣是一种足以满足欲望的愉快气氛,一种能提高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其实是透过简单的篮球游戏或比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体验到快乐,以及从比赛的成功与失败中学习自我人格的塑造,并从中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促进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将技战术融入到游戏或比赛中,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策略性问题,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篮球;教学
篮球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之一,传统的球类教学以“掌握技能”为主,课堂教学先是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等学生基本或熟练掌握篮球技能后,才组织比赛。这种教学方式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学生对技能缺乏“理解”,导致学习缺乏信心,兴趣不足;二是虽然熟练地掌握技巧,但缺少在比赛中的表现。因为学生参与技能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动机不足,教学无法刺激他们思考问题,学生极少能体验到运动乐趣。当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游戏或比赛中,却缺乏做决定的能力,在比赛中也就难以运用习得的技能。
针对上述现象,20世纪80年代,英国人Bunker and Thorpe 提出一种新的球类项目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被称为理解式游戏教学(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它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游戏场景的问题中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这一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先后被运用到大、中、小学球类教学中,引起极大反响。
1.1 基本假设
1.1.1 游戏与比赛是体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因为游戏与比赛是充满乐趣的且是终身的身体活动,它还具有各种教育的价值,包含做出决定、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以及技能表现。
1.1.2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能力的程度来理解球类运动的策略问题。如教师能适当地修改比赛规则或形式,那些技能较弱的学生就能进行有意义的练习。
1.1.3 各种球类运动比赛间具有共通的策略问题,能产生相互迁移的效能。当学生了解这些策略问题后,他们可以将一项球类比赛的策略迁移到同类项目的实践中,如篮球比赛中的“跑位”策略,同样可以体现在足球场上。
1.2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构成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作为编排体育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也可称策略性游戏教学模式,它的形成是在 Bunker and Thorpe(1982)最初开发的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模式的基础之上。包含了一个游戏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展现解决问题的运动场景,该模式分6个步骤。
1.2.1 一节课的基本部分通过游戏开始,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需要,简化了游戏比赛规则,目的是向学生呈现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策略问题。
1.2.2 学生参与游戏练习,理解呈现的策略问题。
1.2.3 他们意识到在游戏或比赛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必须使用一些方法来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运动比赛。
1.2.4 练习者针对呈现的问题要及时思考,对“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做出适当的决策。
1.2.5 在游戏技能练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到呈现问题的重要性,此时才能体现技能练习的作用。
1.2.6 一节课以终场游戏或比赛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并检测学生学习技能的成效(比赛表现)。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重要内涵在于体育教师通过游戏或比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和学习,以达成目标领域中良好的社会行为,在游戏或比赛中,无论是什么角色,学生都能从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与成就感。这种模式基于理解式球类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设计、组织管理、教学策略与学习评价之间的连结。
2.1 教学设计
2.1.1 依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游戏与比赛,引导不同层次、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理解游戏中呈现的策略问题。
2.1.2 通过设计的问题讨论,理解技能练习的必要性。
2.1.3 预先设计出解决策略问题的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游戏练习中被学生发现,使学生理解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2.1.4 让学生在比赛情境中展示习得的技能,以提高比赛表现能力。
2.2 组织管理
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游戏或比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运动场景中,激发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涉及到分组学习、分配简单的角色和责任,以此发展适当的运动行为。
2.3 教学策略
修改、简化游戏规则或比赛方式,透过呈现的策略问题,启发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展现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2.4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学习评价应该在真实的运动情境中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意、技能与社会行为中的成效,可透过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实施,它要求在教学中应采用解决策略问题的方法,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应围绕呈现篮球运动的策略问题展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战术运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游戏课场景中呈现解决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游戏或比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学习活动设计
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实施共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准备阶段与拟订计划阶段(6周);第2阶段为篮球课教学实施阶段(10周),每周1次课(2个学时);第3阶段为观察阶段(与实施阶段同步进行);第4阶段为反思阶段。
3.1.1 计划阶段 (1)制订计划,拟定教学方案。研究者以个人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背景,研究对教学做整体的观察,了解该班学生情况,分析适合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科内容,帮助实施这一课程的资源,建立初步的研究计划、课程纲要和教学方案。并与参与者进行讨论,搜集、探讨相关理论资料,共同拟定方案。(2)开发研究工具、观察记录评价表。研究工具与观察表是教学现场的还原与师生互动的记录,是研究重要的佐证资料。为了实施此教学模式,研究工具分别有:表现性评价工具;GPAI观察比赛表现的评价工具。
3.1.2 实施阶段 实施课堂教学:首先,开场游戏或比赛呈现本节课和策略问题,然后从旁观察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中断比赛,继而向学生发起问题进行讨论,以刺激他们思考比赛时所需要的技巧和该活动的特点。其次,安排游戏,展现技能练习的必要性,学生从中理解游戏或比赛的实践要求。老师中间加插教授基本技巧以配合比赛的需要。然后通过终场游戏让学生将习得的技能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结束时问题讨论,展示学生获得的运动认知。整堂以模拟比赛及讨论形式循环进行,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理解策略问题与技能练习,适时做出决策。
3.1.3 观察阶段 观察与实施同时进行,研究者与参与者对每次课教学细心观察,课后收集教学观察资料(教学日志、观察教师的记录与评价)以及课后学生反馈的情况,从不同角度与资料分析验证,以寻求客观性观点。
3.1.4 反思阶段 对课堂教学观察与课后访谈进行反思,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为研究者通过自我评鉴与自我批判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并在课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2 教学目标与评价
理解式球类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分成技能、认知、行为与社会性、情意评价四类,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为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可透过表现性评价工具和GPAI观察比赛表现的评价工具,以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3.2.1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运动技能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挥想象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透过游戏或比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当他们意识到技能练习的必要性时,就会主动练习必要的动作技能,游戏练习就变得轻松、有趣味且富有挑战性。
3.2.2 提高学生的情意表现与良好的社会行为 这是由于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是以比赛贯穿始终, 多数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个人之间有相互竞争,而组与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竞争中不怕挫折,享受着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有激情。同时在比赛过程中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说明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领域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体育课中运用游戏或比赛作为教学的一个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运动习惯。学生从运动中所获得的乐趣能促进人际交流、团队协作、技能提高等多层面发展。此外,学生除了学习到技能以及理解游戏或比赛之外,随着教学的进行,有关设备管理、进入场馆的规定、器材使用的要求、比赛时的一些礼仪、规则和日常习惯等,慢慢融入到各种练习中,学生能感悟到游戏或比赛的社会价值。
理解式球类教学从一个简单的游戏或比赛开始,学生从中学习如何理解策略问题,进而认识到游戏或比赛的价值,学生经由教师引导,培养做适当决定的能力,当他们在游戏或比赛中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性时,会促进自己练习所欠缺的技能,让其在比赛中提高技能表现。
游戏或比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与应变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认知性、创造性与参与性显著提高。然而此教学模式以比赛或游戏形式为主,需较大的活动空间,因其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学生秩序较难掌控与管理,而教师本身要有好的创意去施教,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1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38.
[ 2 ]朱伟强.体育课程模式[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76.
[ 3 ]梁修.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2):57.
[ 4 ]黄品瑞.理解式球类教学法中篮球比赛表现评量工具[ J ].台湾:学校体育,2007(9).
G807.4
A
1674-151X(2016)09-080-03
理论与方法探索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42
投稿日期:2016-07-07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课题(2015jyxm682):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篮球为例。
梁修(1969—),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