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人生必备的定力

2016-07-21 06:01王蒙
当代贵州 2016年21期
关键词:努力奋斗动感定力

王蒙

人应该有两方面,一个是追求,一个是不追求;一个是欲望,一个是恬淡;一个是动感,一个是平静;一个是努力奋斗,一个是适当休息,适可而止。

今天,我们把“动”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喜欢讲动感,以此说明社会正在剧烈地运动着、变化着、进步着。香港是一个动感的城市、一个动感的特区,在那儿走的人都很急、都很忙,你看香港人,街上行人走路速度比我们快三分之一。韩国也喜欢表现他们的动感,韩国官方就有一个宣传项目,项目就叫“动感韩国”,强调动感。

但是万物都是有动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老庄强调的是静。庄子多次在《庄子》一书中,说静才能够正确地分辨是非、认识现实。他说你拿水来说,水动着能照出一个正确的形象来吗?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由于没有现代的水银等做的镜子,所以人常常是要靠照着水里头来看看自己的形象。水在那儿波动着,你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形象可言的,只有水完全平静下来,静才能够平,一个人也是一样,人的心平静下来,他才有—颗公正的心。

应该说,静动是一对双生子。一个人光静不动,这也受不了;光动不静,也受不了。现代在这一类争论很多,养生的人都讲,生命在于运动,还举出许多例子来,全部是正确的。还有人提出来生命在于静止,能歇、能静止、能保持平稳,才能够有生命。而有些老人甚至于说生命在于静止,他的例子就是乌龟。为什么乌龟它能够长寿,是因为它能静止。其实这些都是片面地谈的。

事实上,我们的最佳、最玄妙的理念是,以静制动、以气胜力、以退为进、以无胜有、以不变应万变、以少胜多、借力打力、韬光养晦、知其白守其黑、知雄守雌、难得糊涂。两千多年前,范雎就是靠装死,越王勾践则是靠装熊装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类常处逆境中的哲人、能人、阴狠之人或大志盖天之人,锻造出来独特的哲学,自然就可能把槁木死灰当成学道、道行、道性的最高境界。

在宋朝,苏洵提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他说你要想当军事的将领,你首先要治心,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泰山在眼前崩了,你心不跳,连脸色都不变一下,一只小鹿在你这边出来了,跑了,你连斜看一眼都没有,这个对定力也是极好的形容,说明一个人的沉稳。这点是太难做到了,我就深深地体会,一个人要想学到这种槁木死灰的本事太难,这功夫深了。

在庄子所处的环境里,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今天会盟、明天交战,忽友忽敌、忽上忽下,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你要没有一种相对平静的心态,你什么事也干不成。而当下生活更是如此,信息化技术的发达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频繁、迅捷。一天当中,你会遇到好事,会遇到坏事,会遇到愉快,会遇到不快。如果你对外界的反应那么强烈、那么敏锐,碰都碰不得,经不住坏事,那么你能成就什么事呢?

回归本源,正应了林语堂的分析,他说自古中国人喜欢的许多品质都类似老人的品质,不那么着急、不那么刺激,这种心态有的时候又被解释为—种定力。

庄子在外篇《刻意》里面又讲:“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一个人得做到恬淡,恬淡的另一面就是贪欲,就是刻意追求急于求成。恬淡,恬就是说什么事你都让自个儿轻轻松松松的,舒舒服服的。淡就是不刺激,不强烈,不激动,不执着,就是远离激动、血气方刚、撒癔症、歇斯底里。

如果做不到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更加做不到槁木死灰一般地对待天下的纷争鼓噪,那会怎么样呢?于是有了各种的哭天抹泪,有了各种的仇恨愤怒,有了冤冤相报与以暴易暴,有了战争、暴政、造反、人间的永远的敌对与厮杀,至少是有了屈原也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了《窦娥冤》也有了《悲惨世界》,有了“牛虻”也有了“切·格瓦拉”,也有了同样属于拉美的独裁者——智利的皮诺切特。于是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冤屈的,是被老天爷、社会历史与他人、他族、他国欠了账的,是既痛不欲生又死不瞑目的,人生是太痛苦了啊。

也许当真的庄子也承认人需要一枝之栖,一腹之饮,他也不是无条件的。我们至少可以想象,人应该有两方面,一个是追求,一个是不追求;一个是欲望,一个是恬淡;一个是动感,一个是平静;一个是努力奋斗,一个是适当休息,适可而止。人身上有驱动设施,也得有制动设施。有紧张的时刻,也有全然放松的时刻,有坚持性,也有灵活性。这样说,应该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

(责任编辑/王远白)

猜你喜欢
努力奋斗动感定力
言论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努力奋斗照亮成功之路
定力在心安如山
高中作文选粹
冬·发心
奋斗没有终点
明天更美好
动感剧场
动感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