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峰
摘要:文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并指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以后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建议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E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四、关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以持续发展为核心
持续发展并非要禁止人们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彻底断绝,而是要有计划,懂其利害关系,而不是盲目的对林业资源进行无休止的开采。以持续发展为核心。就是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互结合,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但如果不加以科学管理。就极有可能沦落至吃无可吃的境地。所以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有计划的对其利用,提高生产力,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以不损害林业的保护。
2.以科学技术为推动
社会实践的发展再次验证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所以个人认为在对林业保护的战略制定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含量。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领先,对我国而言是挑战,亦是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技术方面。笔者认为在初级阶段,不妨借鉴与学习,然后加以革新,增添我国实际案例为养分,培育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技术手段;相关部门要加强科技研发。同时加强普及力度,保障科技成果能及时且有效的注入到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中,激发一切可利用的积极要素;在林业管理方面,受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相应的地貌也较多,所以不同的地区,要有各自独特的管理方式,一些较为干燥的林区,尤其是相应的季节,要注意防范森林火灾。
3.以全面宣传为手段
在我国。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远远不够。就发达国家而言,其公民能较为自觉的做到生态环境及林业资源的保护,立法也较为完善,这是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不足。个人认为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加强宣传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1)学校等教育机构,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输出,使学生从小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而学校对于人的三观塑造具备重要意义。所以林业保护的宣传到位与否,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落实,形成管理和社会公众的全员参与。此外,学校中的书本运用较多,纸张量大,所以林业资源的利用丰富。如果能采用代表时代发展的新媒体。譬如电子书本的运用。都可以有效减少对林业资源的开采。
(2)企业及各单位,劳动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参与到社会,企业是重要的单位,企业对于环境的重视,首先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使资源的损耗与再生能保持在合理范围,其次例如“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既可以繁荣企业文化。又能较为实际的对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所以值得提倡。
(3)媒体的推广,无论是新旧媒体,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产所,如果在此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网络,其信息量大,传播快,成本低都可以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宣传的重要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