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所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思考

2016-07-20 13:35林琴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新常态

林琴

摘要:关于“新常态”是当前我国比较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领导多次提到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以后,更是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当然进入新常态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异于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为切入点,对新常态下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转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领导多次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这标准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从一种固定的发展状态转变成另一种固定的发展状态,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经济发展能耗大、物耗大、可持续性不强,经济结构的低层次,不合理是其重要的原因。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基础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所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很迫切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各行各业取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国却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的不合理、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红利减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如此显著,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人口红利,其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成本的回报率等。然而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严格的实行了计划生育,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增长,但随着计划生育的继续进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将会造成劳动力成本提高,直接受影响的就是GDP增长率的下降。

(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向下调整

高储蓄率必将伴随着高投资率,然而过高的投资就会出现产能过剩,这个产能过剩的情况,过去这些年是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大部分工业部门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也带来了过度的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

(三)内外需求失衡

内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同时外需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却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内外需求失衡。

(四)资源红利减弱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对脆弱的国家,但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大量投资来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30多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非常大,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居高不下,就长远来看,我国继续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必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并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五)全球化红利减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向前发展,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然而,由于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的变局,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全球化红利开始减弱。

三、新常态下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对策

(一)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经济发展理念是指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南针。应该进一步的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观念,加大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宣传力度,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强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结构转型

政府职能转变,实际上是指对政府行政权力、行政职位以及相关的角色调整。首先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并服务于市场,即建立服务型政府。表现为:政府从以直接的行政命令为主的行政管制向提高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并通过制度创新为各类企业提高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应不断的提高公众服务能力、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实现高效管理。

(三)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的水平,为经济结构转型助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力量,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较快速度的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其主要依靠于大量的物质资源消耗和廉价的人力成本为代价来实现的。这种不合理、可持续性不强的发展方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大大的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使我国行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而且能够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上一个新台阶。

(四)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市场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市社会场引进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五)强化区域融合互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来看,相关经济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大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调整缓慢。这种不协调就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原因之一,因此应该明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根据不同区域制度相应的发展机制,响应“一路一带”促进区域之间的相互融合,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新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史晋川.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蔡昉.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南亮進,牧野文夫,郝仁平等.中国经济的转折点:与东亚的比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新常态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建设与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