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斌 艾永乐
【摘要】为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针对电子应用岗位群,突出学生电子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以“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典型特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教学载体。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突出能力、鼓励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产品制作 项目教学 教学做一体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7-01
1.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专业间的知识渗透越来越深入,“电子技术”作为传授发展最快的电学知识的一门共有技术和共有理论课程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一定的工程意识,强化学习自信心,培养动手能力,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
针对电子应用岗位群,突出学生电子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以“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典型特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在课程设计中遵循的理念是:
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跟随现代先进实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突出能力、鼓励创新的思路。
3.教学模式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组通过调研分析,参考同类院校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课程中开展了“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具体的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让老师在具体的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制作为纽带,实现“教、学、做”一体。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识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单一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载体开发
课程组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密切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充分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岗位群中的电子产品组装、检测、调试、维护与管理的技能进行归纳,提炼出与传感器技能相关的行动领域,在转换成学习领域,然后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本课程立足于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工作任务如表1、表2。
5.结语
课程项目、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套适应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电子技术”课程采用“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知识进行了重构与整合,提取了典型的学习任务;(2)在课程教学中不再区分理论课、实训课,理论与实训都以电子产品制作载体;(3)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4)较为全面地实施了过程考核评价模式;(5)老师、学生的互动明显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能力现实化视野中的我国职教课程改革基本命题[J].职教论坛,2012(12).
[2]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18).
[3]屈孝初.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生成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4(4).
[4]程宜康.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课程决策[J].职教论坛,2014(3).
[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谢文林,林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8]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作者简介:
刘学斌,男,电气工程硕士,讲师,教研方向为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