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法艺术风格分析

2016-07-20 05:32罗红胜廖毅勇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郑板桥艺术风格

罗红胜 廖毅勇

【摘要】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他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书法意向鲜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做到标新立异。本文从郑板桥书法的艺术风格入手,就郑板桥书法中的美学书法思想对其书法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郑板桥 艺术风格 书法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6-02

郑板桥为清代中期著名的书画家,他有着独特的书写风格,在楷书草书和隶书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本文通过对郑板桥书法的艺术风格为切入点,对其的书法思想进行探究。

一、郑板桥书法的艺术风格

1.楷书

郑板桥因自幼学习书法,楷书的功底较为深厚,主要以小楷为主,效法王羲之、苏东坡、钟繇、欧阳询等人,最终其楷书形成了工整秀丽的风格。郑板桥早期和晚期的作品所呈现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在郑板桥30岁之前,他的作品深受钟繇和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前人的小楷精华,将其特点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小楷风格。既有钟繇的古朴,又不缺乏王羲之的妍美风格。郑板桥的小楷字形做到了长短结合,整体略扁,笔法矫健,精致细腻,错落有致,使人感受到一种平和之美,沉稳之感。

而郑板桥后期的小楷作品则深受欧阳询的笔锋影响,笔画略显瘦硬,字体紧密,字形端正,工整秀丽。

自中年以后,郑板桥开始突破小楷的束缚,转而向中楷大楷进行探索。为了突破小楷的拘束,中楷主要效法的是黄山谷,自此之后,笔法瘦劲有力,结构中宫收紧,字形又瘦又长,展现出一种纵横开阖的恢宏气势。[1]

相比之下郑板桥的大楷作品比较少,多为匾额中的作品,其大楷作品笔画浑厚,粗细均匀,结构端庄,呈现出一种古雅浑厚,厚重拙朴的艺术风貌。

2.草书

郑板桥深厚的楷书功底,也为其草书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楷书和草书都是相互影响的。《书谱》中对草书和楷书的关系有所阐述,其中写道“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草书若没有楷书作为基础,草书就将缺乏严谨,楷书如果没有草书的用笔意识,写出的楷书将缺乏灵动之感。郑板桥的草书有其楷书作为根基,也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从而形成内敛古朴的风格特征。

郑板桥的草书作品主要效法怀素,行笔浓淡交替,轻重多变,线条流畅,节奏鲜明,沉着飘逸。用笔做到上下牵引,连绵不断,劲健的笔力书写出圆润、灵动的线条,使其草书在变化中,更富有韵味。

3.隶书

相对来说,郑板桥的隶书作品极少,他的隶书主要取法于汉隶,其特征是字形扁方,笔势舒展,笔画瘦硬,章法有序,呈现出端庄俊美的风貌。[2]长笔画中间的提按非常明显,例如在《揭古八分碑》中的长横画,其笔画中间的提顿异常顿挫,起伏明显。撇捺伸展明显,捺角收笔上扬,给人一种飞动飘逸之感。

二、郑板桥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1.熔铸古今

“熔铸古今,标新立异”是对郑板桥创作的审美取向的概括。 郑板桥曾说过:“字学汉魏,崔蔡钟蒜。古碑断竭,刻意搜求。”其中体现了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创作视野和豁达的胸襟。他主要的效法对象有黄庭坚、苏东坡、怀素、颜真卿、虞世南等。作品中《痊鹤铭》对郑板桥的风格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字体大小不一,格调高雅,自由舒展,是历代文人所推崇的。后期郑板桥书法的审美转变,也正是受到了《痊鹤铭》的影响。

独创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书法家只有做到独创才能取得书法史中的一席之地。创造力越高的书法家,他所获得的造诣就越高。历代名垂青史的书法家,都是极具创造力的,是创新让他们从同一时代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3]郑板桥就做到了不随波逐流,凭借他独特的创造力与艺术形式,最终形成其独具个性化的风格。古人的书法作品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留给后人学习的范本大多数为翻刻本或摹本。即便为原刻碑石,同样受到工匠的刻技局限,碑石的风化破损,拓碑技能高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使其原作风貌的真实意境有所失真。因此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不要过于拘泥,过于刻意模仿,而是应当效法古人。郑板桥正是以钟繇的笔法作为基础,来书写王羲之的书法,并从中体现了自己的意境。郑板桥所主张的是挖掘自身创作潜力,重视自身探索和创新,他做到了在书法道路上的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表现其个性,最终在艺术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独抒性灵

自古至今,独抒性灵的艺术文人都真挚热情,他们对大自然极度敏感,触景生情,追求率真自然地创作境界,郑板桥亦是如此。郑板桥的诗、书、画无一不流露出其真实性情,体现其真挚感情。

在“独抒性灵、师心自用”的意识影响下,他极力赞扬天马行空,酣畅淋漓自由奔放的创作心态。其笔下的字如跳跃的游鱼,如翻腾的江海般无拘无束。

3.书品人品

书品与人品是统一的,书品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也能反映历代书法家对其作品的独特看法与审美价值。书法就如同一个书法家的自身展示。因此若要提高书品,书法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品。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在《题画兰》诗中赞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用兰竹的高雅来品评郑板桥书法,同时也映射郑板桥一生清正廉洁、不落平庸俗套的高尚品格。可见郑板桥将书法作品的价值与书法家的品格与品德融为一体。正如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郑板桥非常重视人品和书品的关系,他强调了书法要出自性灵,表现出人的真实情趣。虞世南的书法和德行是他所极力推崇的,《孔子庙》中的风雅有度,温和稳重,就如同见其人,观其德。

三、结束语

通过对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分析之后,对于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郑板桥他不随波逐流,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最终成为了一代艺术名家。郑板桥教会人们在学术上面不要效仿古人,要勇于创新,勇于改革,要寻找自我,发觉自我,自己去拓宽创作的途径,从而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于景禄.板桥体书法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15(05):3-5.

[2]高秀明.郑板桥的仕途生涯对其绘画艺术的影响[J].扬州大学,2014(06):3-6.

[3]邢岳.郑板桥书法艺术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0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郑板桥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郑板桥好联不打折
郑板桥劝学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及时雨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