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师/LIU Yishi
住居与家国(上):美国弗吉尼亚州国父故居之修建、重建及其思想来源
刘亦师/LIU Yishi
摘要:弗吉尼亚州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是美国建国初期举足轻重的大州。本文比较研究华盛顿的弗农山庄住宅和杰斐逊的蒙蒂切洛住宅的建造背景、过程、建筑形式及其思想来源等异同,考察二人各自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法,讨论住宅与展示社会地位和营造政治形象间的关系。独幢住宅的设计能体现主人的品味和个性,其形式的变化则常为社会审美趣味更替转移的缩影,但弗农山庄和蒙蒂切洛更反映出华盛顿和杰斐逊所抱持的政治观念,因此与美国的建国精神和国家建构产生密切关联,并深刻影响了美国后世的居住模式和住宅样式。
关键词:华盛顿,弗农山庄,杰斐逊,蒙蒂切洛,住宅,建筑思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308317)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2014z21034)
1
1 威廉斯堡总督宫,按1723年原貌复建。
弗吉尼亚州(Commonwealth of Virginia,下称弗州)以纪念英国“童贞女王”(Virgin Queen)伊丽莎白一世而得名,是英国在美洲最早建立的殖民地(1607年)。17和18世纪时,由于弗州大规模种植烟草,且得益于便利的航运条件,在独立战争前后是美国文化最悠长、经济最富庶的地区[1]。
1776-1783年,美国的13个殖民地经过历时8年的战争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弗州在独立战争中扮演了关键性的历史角色,不但决定性战役和受降地点都在弗州1),来自弗州的一批政治精英也是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的中坚力量。7名美国国父中有3名(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来自弗州的大农场主2)[2],美国前5任总统中除亚当斯外其他4位(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门罗)都是弗州人。
由于经济发达,弗州的大种植园主受-英国社会风潮的影响,从1730年代开始陆续建造了一批后来被称为“乔治王式风格”(Georgian style)的住宅(图1)。这些住宅均通常上下两层,正门居中且每层各开5个门窗洞口,左右两个烟囱突出坡屋顶分布两侧,形成了严格对称的立面形式。这些住宅成为弗州“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美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3]。
不论在哪个时代也不论处于何种文化背景,住宅都并非仅止“居住的机器”,而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现象,通过住宅的形式、技术、空间组织等反映出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约束和规训着人们的日常行为[4]。以对弗州住宅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英国乡村别墅为例,随着社会风气的转移,17世纪时英国社会逐渐从巴洛克转向偏好更为严谨的古典主义,此外由于主张君主立宪的辉格党(Whig)势力扩张,受其推重的帕拉迪奥的作品和建筑理论为上层社会所接受3),深刻影响了他们的乡村别墅的建造(图2)。帕拉弟奥本人曾颂扬乡间生活有助养成良好品德,并从理论上图文并茂地论述了乡村别墅的建造原则。更重要的是,修建尺度宏大、装饰华丽的住宅不仅显示了主人的财力和社会地位,也是实现其政治抱负即“通向获得权力并加以维持的重要途径”[5]。
英国乡村别墅建造背后的这种意识形态和思维逻辑成为大洋彼岸的弗州住宅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对弗州的几处国父故居的修建和重建产生了明显影响。由于学识游历和个性趣味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宅邸的样式、结构和用材大相径庭。但在独立战争前后美国艰难进行国家建构的大背景下,他们有意地通过重建自己的住宅体现这个新生国家的立国精神,如独立(independence)、共和(republic)、民主(democracy),并为国民树立起新的生活和居住模式,则是这几处宅邸的共同特点。
本文论述美国独立前后的华盛顿故居——弗农山庄(Mount Vernon)住宅和杰斐逊故居——蒙蒂切洛(Monticello)的修建和重建过程,缕析其建筑样式的思想来源,比较研究这两处宅邸何以出现建筑布局及样式选择的异同,考察住宅建造所反映出的社会意义和政治寓意。弗州的另一处总统故居,即美国宪法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麦迪逊的蒙特皮莱(Montpelier)与弗农山庄一样,也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加建而来,同时由于麦迪逊和杰斐逊的私交莫逆且二人的庄园相距不远,在加建过程中接受了杰斐逊的指导和意见,使其外观接近新古典主义风格。它的建造过程和思想来源与弗农山庄和蒙蒂切洛非常类似,本文未作过多阐述4)。
弗农山庄背靠宽阔的波托马克河,占地约2km2,主体建筑为华盛顿及其家人的住宅(图3)。华盛顿从其父兄手中继承了农场后对旧宅加以二次扩建,整个过程持续了45年之久,直至去世。华盛顿早年曾以农场主身份参与弗吉尼亚的政治活动,卸任总统职务(1789-1797)后返回故居渡过余生,弗农山庄是其一生功业的起点与归宿,也成为塑造其伟大政治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弗农山庄住宅的两次扩建
弗农山庄住宅由华盛顿的父亲建于1730年代,正值当时弗吉尼亚农庄主阶层逐渐意识到住宅在体现其社会地位和精英身份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陆续营建尺度宏大、装饰华美的2~3层住宅。受英国乡村别墅的影响,这些住宅的立面构图严整、对称,遵从古典主义的构图原则,形成了上文提及的乔治风格,并成为弗州住宅建筑的一般范式。其中最早也较为典型的是建于1720年代、位于威廉斯堡的弗州总督宫,其立面风格和内部装饰成为弗州农场住宅模仿的典型样本。
弗农山庄最初建成的住宅虽也属乔治王风格,但高仅一层外加半层阁楼,且立面并不完全对称,正门亦不居中,与精心设计、造价高昂的总督宫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当时的华盛顿家族在弗州农场主阶层中并未占据上层且经济力量有限,这也成为华盛顿日后因社会地位上升而扩建其住宅的原因之一。华盛顿在1753年从其兄遗孀处租借了弗农山庄,并于1758年将老宅从原来的一层半扩建为两层半,把住宅的主入口改在东侧,并在室内添加了木线脚和木板作为装饰(图4)。此后10余年间,华盛顿在这里完婚并经营农场。
1770年代英国国会向美洲殖民地强征重税,并且弗州农场主阶层由于购买英国进口的高价商品而普遍负债,因此激起殖民地普通人民和农庄主阶层的反英浪潮。华盛顿不但积极参与反对英国蛮横统治的大陆会议,并且在独立战争前夕决定再次扩建他的住宅(图5)。实际由于并无子嗣,旧宅足敷使用,这次扩建的意图一方面与华盛顿当时的社会地位相匹配,同时向美国人民传达了其未受债务的影响和珍视独立精神的重要信息[6]543-580。二次扩建后的住宅在南北侧各自添加一翼,分别成为通高两层的大客厅(图6)和华盛顿自己的书房和卧室(图7),房间数量增至21间,内部空间的公共和私人分区更为明确。同时,在外部面向波托马克河一侧添建了通长的外廊,在顶部添建了一座光塔,此外在主入口上方添加了三角形的山花,并在南北两端修建了曲线形的柱廊,使之形成庄重的入口广场(图8)。
华盛顿卸任总统前曾多次表示其返回弗农山庄重新务农的意愿。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华盛顿在弗农山庄经营农庄,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拜访者,高风亮节为史家所津津乐道。这使弗农山庄与华盛顿功成不居、尊崇共和的政治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他留给美国人民的重要政治遗产。
2.2 作为建筑师的华盛顿:实用主义与民主意识
华盛顿早年在英国军队中服役时曾参与军事地图的测量和绘制,但从未受过正规建筑师的训练,其藏书中也未发现建筑专著和图集[6]。他的建筑知识,除部分来自与他交厚的索尔顿(William Thornton)等建筑师外,主要依赖于他自身的见闻和经历,这一事实以及他的个性如自信和实用主义决定了弗农山庄住宅的各种异于常情的特征。同时,这幢凝聚了他一生心力的建筑也反映了华盛顿毕生所抱持的共和理念和民主精神。
2
3
4
5
2 伦敦奇斯威克(Chiswick)地区的伯灵顿伯爵住宅,1725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3 弗农山庄总平面图(图中8-12为本文讨论的住宅部分)
4弗农山庄早期住宅与扩建,虚 线为第2次扩建的轮廓(图片来源:作者根据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的资料重绘)
5第二次改建完成后的平面图(图片来源: Robert F. Dalzell,Jr., Lee Baldwin Dalzell. George Washington's Mount Vernon: at Home in Revolutionary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91.)
因缺乏专业知识,弗农山庄住宅存在很多瑕疵,但也反映了其主人因地制宜的实用精神。这是华盛顿作为建筑师的最大特点。华盛顿继承弗农山庄后,由于经济拮据,他无法推倒旧宅重来,而是设法对其改进,使之显得堂皇并掩盖立面不对称的事实。第一次重建中,他将老宅的条形木板墙涂刷掺入砂砾的油漆,并在转角部订上类似转角石的木板,使建筑外墙看起来好似石砌,以达到提升建筑品质的目的。
6
8
9
10
6 加建的南端通高两层的大客厅
7 加建的北端二层的主人卧室(3,6,7图片来源: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8 改建后的主入口
9 华盛顿手绘的弗农山庄住宅立面,与杰斐逊的图纸相比可见其仅粗通建筑知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10 弗农山庄东面所加的外廊,既是弗农山庄的象征也成为后世美国住宅的经典元素。
乔治王式住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立面开窗的对称和正门居中。华盛顿为了掩盖老宅立面不对称的状况,在正门上方加建了山花装饰,在第二次改建中又在屋檐上方加建了更大的一面山花,使正门显得居中,并留下了唯一的手绘立面图(图9)。但由于高度所限,山花与屋面的衔接过于生硬。此外,在南北两侧加建的柱廊既不位于墙体中央也不与端墙上的门相连通,造成使用不便。
虽然有这些不足,但改建后的住宅远观确实与典型的乔治王式住宅相差无几,其精心设计的花园和椭圆形草坪更增添其高雅品质。这些例子都反映了华盛顿虽不谙于建筑知识和表达技巧,但在其经济和能力范围内已将弗农山庄建成了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住所。
18世纪的弗州住宅大都靠近河流,以便于物资的运送。但华盛顿在第一次改建时将主入口从原来面向波托马克河一侧改为面向庄园一侧。一方面,华盛顿为了便于管理农庄,使主入口朝向西侧,通过陆路到达农庄的客人在远处就能看到其住宅的轮廓,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华盛顿与英国关系的疏离[6]543-565。
在独立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华盛顿的第二次改建虽仍体现了来自英国的诸多影响,如添加建筑部件使住宅外观更符合新古典主义的立面构图原则,但有两处添建,即突出屋面正中的光塔和面向河流的通长外廊,则均为英国住宅所未见,体现了华盛顿作为建筑师的创造性和政治敏感。光塔是穹窿的缩形,在欧洲主要用于教堂、市政厅等公共建筑上。威廉斯堡的总督宫曾使用了光塔,但和外观及内部装饰一样,都是为了达到象征王权和慑服人心的目的。华盛顿在住宅上加入了光塔,虽非开创之举,却体现了将象征君主制的器物用于普通民宅、政权民有的政治寓意。
在新古典主义住宅中,空间序列和不同房间的用途皆被严格限定,主、客和公开、私密等关系区分明确。第二次扩建形成的书房和卧室即与外界有效隔离,形成了私密空间。但同时华盛顿沿住宅东面添建了当时美国尚不多见的通高两层的外廊,在客厅、餐厅之外创造出主、客都可使用的均质空间,既可观景也提供了主客邂逅交流的场所。外廊的柱式造型简洁类似塔司干式,但为不影响俯瞰河景,柱径则纤细得多。外廊这一形式随即成为外界了解弗农山庄形象的标志物(图10),也成为此后广大美国住宅所效仿的原型5)。这是华盛顿平等意识和实用精神的典型体现。
平等是实现民主的基础,也是形成美国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石。除外廊外,华盛顿在遗嘱中将庄园和住宅及随身物品,无论亲疏均等分给了所有侄甥,并将农庄的奴隶全部解放。代表了美国的立国精神的共和和民主在弗农山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整座山庄作为美国的伟大政治遗产和爱国主义资源,最早被加以保护的美国建筑群的原因。
杰斐逊也从父辈继承了大片土地,但他能够自由地选择他自己住宅的基址,在宽裕的经济条件下从无到有地开始建设。和华盛顿不同的是,杰斐逊没有在军队中服役,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自身勤奋,使他在法律、文学、建筑、园艺、音乐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是西方启蒙时代博学广识、多能多艺的典型人物。杰斐逊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研读帕拉弟奥的《建筑四书》和英国建筑师如吉布斯(James Gibbs)和莫里斯(Robert Morris)等人的著述,熟知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
杰斐逊的建筑师生涯开始于1769年修建他的自宅——蒙蒂切洛,当时他还是弗州的执业律师。1794年他从国务卿任上辞职回到他的家乡,立即着手改建住宅,一直持续到他于1826年逝世,全部工程绵亘半个多世纪之久(图11)。和华盛顿的弗农山庄一样,蒙蒂切洛也是杰斐逊一生功业的起讫点,同样体现了其主人的独特个性和政治理念。
3.1 蒙蒂切洛的初建与重建
蒙蒂切洛位于夏洛茨维尔镇(Charlottesville)杰斐逊庄园内一座山的顶部。杰斐逊对意大利建筑师帕拉弟奥非常尊崇,“蒙蒂切洛”来自帕拉弟奥对其圆厅别墅的台地基址的意大利文命名。
杰斐逊于1768年开始平整山顶场地,在此后数年间绘制了大量草图,对数个方案进行仔细计算和比较,最终决定以十字相交形为平面(图12),并在立面上采用典型的帕拉弟奥式三开间双层门廊(图13)。杰斐逊在这一时期绘制了大量绘制精美的建筑图纸,已有学者证明他设计时的主要参考对象是吉布斯著作中的图样,且这一影响贯穿了他的前后两次设计[7](图14)。
1772年杰斐逊完婚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加之独立战争的影响,蒙蒂切洛的修建进展缓慢,直至1780年代中期才大体完工。此时杰斐逊已接受国会任命,以美国大使的身份到法国渡过5年半时间(1784-1789)。其间他亲身考察了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建筑传统与蓬勃发展的美学思潮和建筑技术。这一经历不但对杰斐逊扩充其知识和提高审美趣味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他萌发了改建蒙蒂切洛的想法。
杰斐逊曾巡游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并长时间观摩古罗马和帕拉弟奥的建筑,使他体会到不同部件比例的细微差别;在巴黎他曾反复参观正在建设中的荣勋宫(Hôtel de Salm,图15),深为这些建筑的简洁和庄重所震撼,认定“真正伟大的建筑都是一层”[8],这幢建筑的沿河立面对蒙蒂切洛改为圆形开窗形式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伦敦他访问了按照帕拉弟奥主义风格建成的伯灵顿伯爵住宅(图2),其八边形穹顶的造型也使杰斐逊决心将其用于蒙蒂切洛[9-10]。
当时由于需要大跨度空间,欧洲的公共建筑设计进行了结构和材料创新。巴黎新建成的谷仓市场(Halles aux Blés)在其结构中创造性地改进了以拼合木材为结构框架的穹顶建造法(Delorme's Manner),即将一系列较短的木料拼接成为较长的、和穹顶弧度相符的肋条,形成高举的穹顶。由于木材可以事先制备,穹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造完成。杰斐逊叹服于这种技术,对之认真加以研究,并在蒙特切洛增建的八边形穹顶和后来弗吉尼亚大学圆厅图书馆(Rotunda)的穹顶建造上都使用了这种方式6)[11](图16)。
1794年因政见不合,杰斐逊从国务卿任上辞职回到家乡,开始将此前就已拟定的蒙蒂切洛改建方案付诸实施7)。由于家庭人数的增加,同时杰斐逊自己地位上升使得络绎来访的客人不绝于道,使他需要马上扩建旧宅。但杰斐逊与时更新的建筑品味也是改建的重要原因。1781年访游过蒙蒂切洛的欧洲友人曾评价“它是新大陆唯一有品位的建筑”[12],但多年在欧洲的游历使得杰斐逊不满足于他的住宅仅在美国处于领先,而是通过对之改建向全世界展示其“行高于世”的建筑才华和政治理念。
新蒙蒂切洛彻底改变了主体部分的基本格局和比例关系,在主入口一侧的东立面上采取措施,使实际上总共35个房间的三层建筑看起来仅一层,与著名古典主义建筑的先例相合(图17)。旧宅标志性的二层门廊由于比例不当被拆毁,从而使整幢建筑显得水平舒展,但廊柱仍被用于新建筑中。东立面入口门廊降为一层,仍为帕拉迪奥主义风格(图18),但面向大草坪的西立面则明显与杰斐逊所钟爱的法国荣勋宫相似(图19)。西面二层平台上耸立一座八角形的穹顶,创造出前所未见的空间体验,成为蒙蒂切洛的标志,也是美国最早的穹顶建筑[13]。
杰斐逊扩展了旧宅的进厅面积,添置其在欧洲游历收藏的珍奇物品,使之类似一个小博物馆。大客厅和餐厅因面向草坪开窗,所以光线充足(图20)。整个底层都是杰斐逊自己使用的空间,如会客、进餐和卧室等,他的家人住在二、三层,仆人和奴隶则住在半地下层。蒙蒂切洛的选址逻辑、穹顶形制、建筑风格、花园布置等,无不是后世美国住宅和公共建筑所效法的重要原型,影响力持续不衰。今天美国五分镍币的背面即为蒙蒂切洛西立面的图像。
11
12
13
14
15
16
11 蒙蒂切洛总平面图
12 初建的蒙蒂切洛平面最终方案,1772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13 初建的蒙蒂切洛入口(东)立面最终方案,1772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
14 吉布斯著作中的建筑示例,其八边形穹顶成为蒙蒂切洛改建时的参考。(图片来源:James Gibbs. A Book of Architecture: Containing Designs of Buildings and Ornaments. London: W. Innys, 1739: 67)
15 巴黎荣勋宫近河立面外观,1772年。(图片来源:Allan Braham. Te Architecture of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 London: Tames and Hudson, 1980: 230.)
16 谷仓市场的穹顶结构形式(Delorme's Manner),1725(图片来源:Dora Wiebenson. Te Two Domes of the Halle au Bléé in Paris. Te Art Bulletin, 55(2), 1973: 268.)。
3.2 作为建筑师的杰斐逊:独立精神与共和立场
与华盛顿在建造中的即兴创造不同,杰斐逊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人文学者,曾长年研究建筑著作和古典主义建筑,不但熟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且对当时在英国风行的新古典主义(亦即新帕拉迪奥主义)的进展也非常了解。因此,他经常批评他的家乡弗州流行的乔治王式风格住宅“格调甚低且已落后时代”,决心在自己的住宅中采用新古典主义式,以之“教谕弗州民众形成良好的艺术品位”[14]。因此,蒙蒂切洛的建造从一开始就是在这种明确的目标和古典主义设计思想下进行的。
但在蒙蒂切洛的两次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杰斐逊并未亦步亦趋地照搬帕拉迪奥的著作和其他建筑图样手册中的例子,而是别生枝叶,充分体现了其独立个性和创造能力。例如,早期的蒙蒂切洛门廊上下两层高度相等,而帕拉迪奥曾明确说明这种门廊的下层须比上层高出1/6。改建的蒙蒂切洛立面看似模仿吉布斯或莫里斯的图例(图21),但平台的栏杆样式和门廊柱式则有所不同,尤其穹顶的位置并不位于整座建筑的正中(图22),其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更迥异其趣。改建后的蒙蒂切洛,不仅延用了英国式的帕拉迪奥语汇,也更多地融入了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的最新建筑技术进展,同时因为使用弗州当地生产的砖和涂漆木板,也兼具了典型的弗吉尼亚住宅特征。
杰斐逊在年轻时代就表现出特立独行的精神。他没有像其他农场主那样将住宅靠近河流,而是选择在山顶处建造住宅,以获得“令人百看不厌、四时变化”的壮美景观。这虽然增加了货运的麻烦,却有效将住宅与喧嚣嘈杂的城市隔离开来,实现了杰斐逊一生向往的郊外宁静生活。杰斐逊将自己的诸多爱好融入他自己设计的住宅中,小处如在家具摆放和生活工具中加入各种奇思妙想(图23),大者如八边形的构图,不但反复出现在蒙蒂切洛的穹顶和平面中,还以八边形为平面修建了另一处白杨林度假别墅(Poplar Forest)。这都使以他为中心的日常生活更加高效、便利和愉悦。
杰斐逊一生坚持共和立场,认为新成立的美国必须由一个民选的、操守坚正的精英阶层在确定的任期内来治理。因此,杰斐逊和华盛顿一样反对威廉斯堡总督宫式的王权示威。当时弗州的住宅曾普遍效仿总督宫,室内的视觉焦点是一座装饰华丽、位于进厅中央的大楼梯,统率着室内的布局和活动。而杰斐逊则将大楼梯一分为二,分别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过道边上(图17),使客人能顺畅通过进厅进入客厅与之会面,且整个一层均为杰斐逊所用,全部空间和室内活动都围绕他展开,展现了他的基于精英主义政治观念的共和立场[15]。
17
18
19
20
17 改建后的蒙蒂切洛底层平面
18 主入口(东立面)外景,通过立面处理使建筑貌似仅一层。
19 西立面与大草坪外景(1,8,10,18,19图片来源:刘亦师摄)
20 改建后的蒙蒂切洛餐厅(图片来源:Kathryn Masson. Historic Houses of Virginia. New York: Rizzoli, 2006: 135.)
21 莫里斯著作中的建筑示例,1750年。蒙蒂切洛的穹顶较之多了鼓座,相比图2与图14可见蒙蒂切洛穹顶位置及立面装饰预期参考的样式又不相同(图片来源:Robert Morris. Selected Architecture. London: Orbert Sayer, 1750: 43.)。
22 蒙蒂切洛鸟瞰图
23 从杰斐逊卧室及办公室一角。床被设计安放在卧室和办公室的墙体中间,便于空间利用。远处办公室书桌上放有他自己设计的复写仪(11,17,22,23图片来源:Thomas Jefferson Foundation)。
华盛顿和杰斐逊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们参与创建的政治体制至今仍被遵循罔替,他们坚持的政治理念如共和、民主、平等、独立等则成为美国的立国精神,其人格魅力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传颂。他们各自在建造住宅时,也都对这幢住宅将传达给世人的意义以及其与美国国家建构进程的关系,表现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最后成功地通过建筑的营建和使用,达到了示美国民众以轨则的目的,成为塑造美国民精神的重要组成。他们在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两方面树立的模范,足为时人和后人所追慕效仿。
华盛顿和杰斐逊二人来自同一社会阶层,因此这两处住宅的建造有颇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经过数次毁改更替,并且都致力消除君主专制在建筑上的影响,但也较多地保留了来自其政敌英国的建筑语汇。但两处住宅的不同之处更加显著。杰斐逊和华盛顿虽都是各自住宅的建筑师,但华盛顿对建筑设计所知有限,且一生未出美国,因此在住宅中加入的是他所见、所喜的元素,其中一些显得怪诞不经。杰斐逊则是当时美国最负盛名的建筑师之一,对他的自宅更是殚精竭力使之成为弗州和美国效法的典范,重建蒙蒂切洛更建立起美国人民的理想居住模式,其思想来源更为复杂、深刻,结构技术和建筑细部也非弗农山庄所能相比,对美国后来的建筑发展影响更大。此外两处住宅修建的背景、基址和资金状况也大不一样。
但虽然二者风格迥异,它们都是其主人高度自信、从其所好加以实施、整改的结果,并且都具有远超出居住功能的社会涵义,除了宣示主人的社会地位,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政治立场。华盛顿主动卸任总统职位退居弗农山庄,是共和精神的重要表现,也使弗农山庄与美国立国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邃的政治、社会意义。而且越往后期华盛顿越体现出平等、民主等关怀,如在外立面添建通长的外廊,而这正是美国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石。另一方面,蒙蒂切洛则是杰斐逊特立独行的精英主义和坚守共和立场的集中体现。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处国父故居才得以在19世纪末以后被精心保存和修复,作为凝聚了美国的民族特征和政治遗产的象征,其名字和形象出现在不同场合,融入到美国国家政治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21
22
23
注释/Notes:
1)围攻弗州东部沿海的约克城(Yorktown)是美国独立战争最后一次陆地大规模战役,以英军向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投降结束,促使英王最终承认美国独立,该战役也成为独立战争胜利的象征。
2)历史学家公认美国国父是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麦迪逊(James Madison)、亚当斯(John Adams)、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和杰伊(John Jay)等7人,他们都是《独立宣言》的签署者或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
3)当时在野的辉格党反对君主专制,利用宁静克制的乡间与喧闹糟朽的城市进行对比突出其政治主张,因此帕拉弟奥式的乡村别墅以物质形态体现了其政治寓意。
4)麦迪逊的故居及其保护参见本文下篇“住居与家国(下):美国弗吉尼亚州国父故居之保护历史比较研究”(预计出版于《世界建筑》201607期)。5)19世纪中叶以降随欧洲殖民主义扩张而传播的外廊式(一度被称为“买办式”)建筑曾遍布全球。美国东部的外廊与之不同,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在住宅外部附加木质外廊和门廊,弗农山庄主宅为目前所见较早的实例。
6)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圆厅图书馆穹顶后失火被毁,改用关斯塔维诺体系重建。
7)杰斐逊一生钟爱建筑设计,视之为业余爱好,用功不辍,如在国会任职期间曾提交过模仿圆厅别墅的白宫竞标方案(未获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Edward Lay. Te Architecture of Jefferson Country: Charlottesville and Albemarle County,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0: 3-5.
[2] Richard D. Brown. "Te Founding Fathers of 1776 and 1787: A Collective View"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Vol. 33, No. 3 (Jul. 1976): 465-480.
[3] Kathryn Masson. Historic Houses of Virginia. New York: Rizzoli, 2006: 12-14.
[4] Amos Rapoport. Culture and Built Form: A Reconsideration In Keith Diaz Moore (ed.). Culture,Meaning, Architecture: Culture-Meaning-Architectur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Work of Amos Rapoport. London: Ashgate Pub Ltd, 2000: 177-179.
[5] Mark Girouard. Life in the English Country Hous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3.
[6] Robert Dalzell. Constructing Independence: Monticello, Mount Vernon, and the Men Who Built Tem.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26(4), 1993: 543-580.
[7] Gene Waddell. The First Monticello. Journal of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46(1), 1987: 16.
[8] Letter to John Brown, 5 April 1797. Fiske Kimball. Jefferson's Designs for Two Kentucky Houses. Journal of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9(3), 1950: 14.
[9] James Ackerman. Origins, Imitation, Conventions: Representations in Visual Arts.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1: 273-279.
[10] Clay Lancaster. Jefferson's Architectural Indebtedness to Robert Morris.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10(1), 1951: 3-10.
[11] 刘亦师. 清华大学大礼堂穹顶结构形式及建造技术考析. 建筑学报. 2013(11): 32-37.
[12] De Chastellux. Travels in North-America in the Years 1780, 1781, and 1782 (II). London: G. G. J. and J. Robinson, 1787: 42.
[13] Edward Lay. The Architecture of Jefferson Country: Charlottesville and Albemarle County,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00: 13.
[14] 转引自James Ackerman. Origins, Imitation,Conventions: Representations in Visual Arts. Cambridge: Te MIT Press, 2001: 266.
[15] Jessica Kross. Mansions, Men, Women, and the Creation of Multiple Publics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ish North America.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1999,33(2): 385-408.
House and Nation (I): Intellectual Origins of the Building and Rebuilding of Mount Vernon and Monticello
Abstract:Te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occupied a central place in the ma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erms of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tributions. With a comparative le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ckgrounds,processes, architectural stylistic selection and intellectual sources of Mt Vernon and Monticello, the grandiose houses of two prominent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S. It also examines their distinctive design methods and investigates instrumentality of houses in presenting social status and political image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such as republican ideology, democracy, equality, independence, etc. are embedded in both houses, casting far-fetching infuence on American housing design.
Keywords:George Washington, Mount Vernon, Thomas Jefferson, Monticello, house, architectural idea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