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2016-07-18 10:39金姬
新民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欧洲英国经济

金姬

金融市场的震荡可能只是“黑天鹅”扇动翅膀弄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脱欧”的英国还将承受更多阵痛。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将遭遇“脱欧”冲击波。

作为英国历史上最多人签名的一个请愿(截至6月26日已超过300万人),希望对“脱欧”进行二次公投的原因,最直接的也许是3天前的公投结果让英国民众发现自己的财富迅速缩水——英镑在“脱欧”消息公布当天贬值10%,触及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样为英国的“任性”付出代价的还有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一天内总市值蒸发逾2万亿美元,其中欧股表现最差,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

虽然在此次英国公投前,各专业部门和业内人士早已给出“脱欧”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但此前的多数民调显示英国“留欧”概率大,因此这样的结果甚至让“脱欧”派都有些猝不及防。

金融市场的震荡可能只是“黑天鹅”扇动翅膀弄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脱欧”的英国还将承受更多阵痛。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将遭遇“脱欧”冲击波。

巨额“分手费”,

后悔也要付

在公投前4个月,英国《经济学人》就指出:“英伦三岛真有可能在四个月后漂离欧洲大陆。脱欧最先伤害的是经济。金融市场反应最为迅速。”没想到一语成谶。对于很多英国选民而言,6月23日的公投本以为会以“留欧”结尾,谁知竟然“脱欧”成功,直接造成英镑跌至 1985 年以来新低,英国股市也跌去7%,英国大银行市值甚至因此蒸发了1000亿美元。

如果英国选民在公投前好好听一下专家的话,也许就应该明白这样的“自由”有多贵。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脱欧”将使英国经济成长减缓。

英国财政部预计,“脱欧”两年后,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3.6%,失业人数增长52万,英镑贬值12%。“脱欧”还会给每个英国家庭造成每年2600-5200英镑的损失。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在乐观情形下,英国到2018年GDP会下降1.3%;而在悲观情况下,这一数字将达到2.5%。

而许多“脱欧”派人士,只看到英国对欧盟的付出,却低估了欧盟对英国经济的重大意义。

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盟前,为“欧洲病夫”之一,但加入后的43年间,经济成长年增率从原本是全球七大工业国的末尾,一路蹿升至首位。英国首席经济史学家、华威大学教授克拉夫茨(Nick Crafts)预估,欧盟直接拉抬英国繁荣度约10%,主要归功于竞争增加和更容易进入欧洲单一市场。

“脱欧”后,英国将无法继续享受欧盟内部优厚的市场待遇,需要花费数年时间重新与欧盟谈判,并将严重影响英对欧商品出口,大量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英国工商业协会2016年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外国投资者认为,欧盟成员国身份是英国整体吸引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脱欧”将影响英国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

英国楼市近几年的“春天”也将终结。英国富时100指数(FTSE 100)在6月24日重挫,其中房地产类股更是重灾区,普遍跌了20%。虽然英国正式“脱欧”要在2年以后,但买家普遍会选择观望“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因此短期内成交量下滑在所难免。

此次公投中,伦敦地区的结果是留欧以 59.9%的优势胜出,可能是因为这座城市深深知道欧盟算是半个“衣食父母”。

例如,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外国股票远远超出英国本土的股票。伦敦管理着几乎一半的欧洲机构持股。英国基金经理们还为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投资基金管理着7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英国“脱欧”后,客户流失、股票交易下滑、投资管理锐减将使伦敦全球资本首要门户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

又比如,金融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对英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40%。伦敦金融城有30多万金融从业者。英国银行所持总资产相当于英国经济的近400%。“脱欧”的英国银行业可能失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从事经营的执业牌照,从而流失欧洲客户,欧洲市场份额萎缩。

不容忽视的是,英国有一半贸易额来自欧盟,“脱欧”意味着英国必须重新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与欧盟各成员国重开贸易谈判,进而影响到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及资金避风港的地位。

此外,外媒普遍认为,对创业者来说,鉴于伦敦的特殊地位,“脱欧”后的金融科技创业(Fintech)领域将会受到最大影响。2015年伦敦金融科技业吸引外资近7亿英镑,营业收入达66亿英镑,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金融中心。伦敦金融科技从业人员数超过了新加坡、中国香港、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总和。

在“脱欧”前,英国的金融创业公司可以将产品销往欧盟的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很多公司将办事处设在英国的最大考虑因素就是其高效的欧盟授权体系。一旦英国离开欧盟,科技企业就不得不向欧盟的每个国家提交操作申请,就连航空及航运成本都会显著增加,这势必会造成公司运营成本上升。

“脱欧”产生的焦虑也适用于英国的科技行业。伦敦创业公司的筹资及招聘难度将大大增加。因为伦敦在欧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对欧洲年轻人的吸引力以及方便周转于欧洲各国的 “特权”将在英国“脱欧”后消失殆尽。

英国研究协会将“脱欧”看作对融资及科技创新的严重威胁。民意调查显示,83%的英国科学家反对“脱欧”。因为欧盟为成员国提供了丰厚的科技创新资金。调查表示,2014-2020年,科技研究的预算就高达 748 亿欧元。一旦“脱欧”,英国的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就会失去来自欧盟的资金支持。

欧盟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科创方面。2016年5月,包括卷福在内的英国282位艺术文化界名人发表了一封联名信,呼吁民众在6月23日举行的公投中支持英国留在欧盟。信中写道:“对于英国数百万名创意产业的工作者们和数百万名国内外受益于英国文化产业活力与增长的工作者们来说,离开欧洲意味着走向陌生与未知。”事实上,如果当初没有欧盟的支持,英剧《神探歇洛克》可能就不会诞生。这几年英国向全世界成功输出了很多文化作品,欧盟功不可没。

“留欧”派此前表示,虽然英国每年向欧盟支付130亿英镑的会费,获得的回报却远远高于此金额。更为重要的是英国作为欧盟第二大成员国,可以分享欧盟统一大市场带来的货物、服务、人员和资金的四大自由流动,同时独享边境管控和英镑发行等权利。“脱欧”后的英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心散了,

欧盟经济还会好吗

在“脱欧”结果一出来,欧洲股市值就蒸发了约1万亿美元,主要受银行股指暴泻15%带动——爱尔兰及希腊股市表现最差,曾跌17%及15.5%;德国股市暴跌近10%;法国股市暴跌11%;西班牙股市盘中跌幅更高达17%。

欧元最高下跌了4.1%,创2008年来最大跌幅。尽管英国一直没有加入欧元区,但英国“脱欧”使人们对欧元乃至欧元区经济前景丧失信心,导致资金转向较为安全的美元或日元资产。欧元汇率的明显下跌会给欧洲央行当前的扩张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欧盟经济目前复苏缓慢且前景难料,英国“脱欧”更会弱化欧盟经济复苏的动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英国“脱欧”将削弱欧盟经济增长。

根据摩根士丹利欧洲经济团队测算,“脱欧”后,在“温和”和“高压”两种情形下,欧盟2017年GDP增速将可能下降0.7%和2%,并且区域内金融环境将出现显著紧缩状况。“投资者尤其担心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受到的影响”,《华尔街日报》称,爱尔兰是英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经济则较为脆弱。

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在德国《焦点》周刊撰文说,英国不仅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13%,而且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欧盟预算可信的纯出资者。以2014年为例,英国对欧盟预算总贡献113.4亿欧元,占比9.7%。英国的退出,对于一直未走出债务危机阴影的欧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脱欧”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将式微。欧洲智库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欧盟GDP占全球比重将从17%降至14.6%;在全球贸易中,按现行价格和汇率测算,欧盟出口份额将从33.9%降至30.3%。

英国决定“脱欧”后,法国、荷兰、意大利和捷克等多个国家的部分政党、民众也开始呼吁效仿英国举行公投。已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欧盟内部分歧的显性化,对全球服务、货物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欧洲对资本和投资的吸引力。

“脱欧”引发了欧洲的分崩离析,少则引起经济金融大动荡,重则欧盟逐步解体。如今,深陷难民危机和欧债危机泥潭的欧盟,被“傲娇”的英国搞得焦头烂额,更别提成员国纷纷效仿举行“脱欧”公投了。

李嘉诚们哭晕在厕所?

由于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令人始料未及,全球金融市场也因此大幅波动。6月24日,日本股市盘中大跌超8%,日经指数期货更是触发熔断机制,导致股票期货交易暂停10分钟;港股和美股期货都跌了约 3%;人民币也下跌5.2%,可能是英国“脱欧”加大了中国央行承受的压力。同时,避险资产受到追捧——美元上涨3%,日元升值6%、黄金价格一度攀升至近两年新高的1358 美元/盎司的水平。

美联社认为,面对市场动荡,各国央行可能设法给银行额外贷款以稳定局面,或者采取其他手段让信贷更加充足。市场动荡可能促使美联储推迟加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美联储年内加息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其他一些大型经济体央行可能会考虑降息等措施以应对风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指出,“脱欧”还会使全球投资格局受到影响。最新的全球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发达国家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量,特别是欧盟的FDI流入增长显著。英国“脱欧”,可能使投资者对欧盟的投资信心受到影响,从而使这一进程受阻,投资可能更多流向美国或者其他新兴市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问题专家魏亮认为,英国“脱欧”的举动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性。

在英国“脱欧”结果出来后,相对独立的中国A股也在6月24日下午开盘后的前5分钟内下跌1.65%。

虽然A股大跌被视作更像是一种悲观情绪的传染,但英国“脱欧”让很多中国企业家损失惨重。网上甚至流传“李嘉诚哭晕在厕所”的段子。事实上,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已达到520亿美元,占比37%。长和集团2015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近四成利润来自英国。李嘉诚三个月前表示,万一英国公投结果真的是脱离欧盟,他会减少在英国的投资。在公投前一周,长和的股价已经跌至4年来最低。野村控股指出,英镑只要有1%的变动,长和集团的经常性盈余就会有同方向0.5%的波动。

万达也投了英国不少项目,截至2014年底,王健林在英国的投资已超过40亿英镑,其中包括斥资7亿英镑在伦敦核心区建设超五星级万达酒店。王健林也在公投前明确表示:“若英国脱离欧盟,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将大减。”他还表示中国公司可能会考虑将其欧洲总部迁往别处。

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根据Dealogic的数据,截至6月21日,中企对英并购交易额在2016年达到36亿美元,已经超出2015年全年28亿美元的水平。

除了李嘉诚和王健林这样的首富级大鳄,其他中国大佬也在英国频频出手——联想的柳传志2014年7月通过联想旗下的股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以9亿英镑收购了英国的餐饮连锁品牌Pizza Express。三胞的袁亚非2014年以4亿英镑收购了英国百年老店House of Fraser(福来莎)百货。复星的郭广昌收购了英国旅游公司Thomas Cook 5%的股份以及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办公楼。吉利的李书福 2013年以1100万英镑将其全资收购。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伦敦设立了他的欧洲总部。而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在英国也有数亿美元的地产项目。

一旦英国“脱欧”,中国投资者和很多外国投资者一样,可能要丧失对英国作为欧洲市场门户作用的预期。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脱欧”结果一公布,很多人就飞奔银行换点英镑或欧元,有些甚至去旅行社预订英国游,还有人开始网上海淘英国商品,毕竟英镑31年来第一次那么便宜,欧元也在贬值期间。

对于留学在外的人来说,“脱欧”后的英国物价可能会整体上涨,留学生生活费也就“水涨船高”,抵消了英镑贬值而降低学费的这部分。

出境游的游客应该笑了。签证方面,由于英国不是申根国家,前往英国需要申请签证,因此不受此次“脱欧”影响。夏季,正是英国旅行最棒的季节。英镑贬值可以部分冲抵旺季机票和酒店相对较贵的支出,加上英国的夏季甩卖季已经开始,在英国当地购物将能享受到更多的价格优势。业内人士分析,英镑汇率的下跌短期内将直接造成中国游客赴欧购物消费成本下降,长期还将造成英国团队、自由行等打包产品的价格下跌,对旅游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利好。

在英国物价尚未全面上涨之前,海淘也是得益的,因为个人通过转运公司在当地购物网站购买商品的价格会更加实惠。而电商平台因为渠道和定价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影响几何尚难预测。

鉴于英国人又在请愿搞“二次公投”,英镑近期还将有所波动,毕竟“不确定因素”是最大的“杀伤性武器”。

猜你喜欢
欧洲英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英国的环保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