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谷田“白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摘要:谷田 “白发病”在建平县普遍发生,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80%以上。发病主要原因是种植感病品种,未用药剂处理种子,重茬、迎茬种植,轮作倒茬年限不够,未适时播种等多个方面;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以种子处理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并结合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品种;药剂;抗病;轮作
今年谷子“白发病”(枪杆)在建平县老河川、蹦河川等谷田普遍发生,一般地块病株率3%左右,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达80%以上。
1.1种植感病品种。因谷子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如山西红谷和青苗谷子对白发病抗性较强,而黄苗谷子抗病性较差。
1.2未用药剂处理种子。播种前未用防治谷子“白发病”的药剂有针对性地进行种子处理;有的虽然进行药剂包衣但药量未达到防治剂量或所选择的药剂不对路。经县植保站在我镇试验:播种前用“精甲霜灵”包衣的大金苗谷子,发病株率1%~3%,空白对照及相邻未经药剂处理的谷田,病株率分别为12%~40%。
1.3重茬、迎茬种植,轮作倒茬年限不够。因白发病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轮作时间应在3年以上。
1.4未适时播种。因今年春季气温回升较早,有的农户抢早播种,覆土较厚,随后又遭遇较长时段的低温天气,出苗延迟,给病菌侵染创造了有利机会。
1.5气候原因。今年春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土壤温湿条件有利于白发病病菌孢子萌发侵染。
因谷子白发病是以土壤传染为主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在谷种发芽出土前就已染病。对田间已发病植株,目前还没有有效防治药剂,要有效地减轻以后白发病对谷子的危害,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以种子处理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并结合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2.1秋翻秋耙。秋收后要及时组织秋翻土地,特别是要深耕土壤,为谷子生产创造一个好的土壤环境。
2.2合理轮作。谷子最忌重茬,要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制度,尽量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
2.3增施农家肥料,培肥地力。一些地块多年来只施化肥,不施农家肥,造成地力下降,致使作物抗病及抗逆能力减弱。每亩谷子施农家肥的数量不应少于3 000 kg,高产地块要力争达到4 000 kg以上。
2.4选择抗病优良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严格淘汰秕子、瘦粒。
2.5药剂处理种子。播种前用含有“甲霜灵”的种衣剂进行包衣,但必须按药剂使用说明足量用药。也可选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处理。35%甲霜灵用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58%甲霜灵锰锌用种子重量的0.4%~0.5%拌种,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3%~0.4%拌种。
2.6适期播种。谷子白发病发生重的地块,要适期晚播。
2.7及时拔出田间病株。作物拔节至抽穗期,要逐行逐垄地拔除谷子白发病病株,并统一带出田外集中烧毁,不能将病株饲养牲口。距离第一次拔除病株7~10 d后,还应再拔除1~2次,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带菌率,减轻以后种植谷子的发病率。
122499辽宁省建平县富山街道农业服务站
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