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道

2016-07-18 12:04:32
遵义 2016年8期
关键词:赤水赤水河公路

文丨记者 孙 莉

通 道

文丨记者 孙 莉

阳春时节,沿着赤水河谷景观公路行进,漫江碧透、竹影婆娑、百舸争流。静与动、过与往之间……赤水河上的喧嚣,也仿佛穿越千年,再次把人们的视线带到往昔岁月中。

盐道崎岖:道不尽沧桑

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沿赤水河两岸的一些古盐道至今依稀可见。

贵州不产盐,从一千年前的唐代开始,食盐就从盛产井盐的巴蜀地区出发,经水路抵达贵州,赤水河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夜郎”的封闭空间因为盐的运入,敞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这不但影响着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串接着数千年的文化交流、经济血脉和民族风情,这条长500公里,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的河流,对于贵州乃至整个中国西南边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曾有人把赤水河称为中国井盐的“大运河”。

井盐从合江沿赤水河逆流而上,习水土城便是因航运而兴的水运码头。土城是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这里聚集了来自滇、黔、渝、湘、鄂、苏等省大量的商人和游客,经济随之繁荣。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古镇浓郁的商埠文化底蕴。作为川黔盐运的枢纽,这里曾经奔走着许多挑夫、盐工还有盐商,他们在这里或高声吆喝,或默走思乡,只有肩上的盐晶,在岁月的摇晃中,重复着生命的期待,也正是这些咸咸的滋味,让这条古道溢满岁月的味道,它沉在山水之间,无意中生出许多淡然而充满欢愉的猜想。

川黔盐道一路艰辛,沿赤水河逆上到达丙安。丙安原名叫丙滩,是一个重要的盐运驿站,盐运并非一定要在这里停留,但是一个乱石凸立河中,盐船没法直接下行,只能将盐包卸在码头上,再由人工搬到下码头,重新上船外运。河流的天然局限,再加上河水受季节涨落的影响,挑夫、盐商、船家常滞留于此,形成了一个人流聚集的中转场所,成为赤水河流域风情独特的驿站和码头。

丙安古镇上的老宅依旧,很多年轻人已不知道码头的历史,老街茶馆里的老人们偶尔会唠叨起那些斗米斤盐,盐价居高不下的旧事或是记忆深处那些船工的往事,昔日繁荣的景象只能在老街的青瓦和石板中去找寻。今日的丙安,多数居民已迁往新区,以老人为主的古街,与那刻满皱纹的老屋一起,更显出盐道沧桑,曾经的喧嚣和熙攘,化作岁月的烟云,若有似无。

溯流而上,就闻到了茅台酒的芳香。茅台镇曾经是十分偏僻的小镇,因为盐运而兴盛。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四川巡抚黄延桂于黔边设四大口岸,茅台村为“仁岸”。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水运终点,同时又是陆运起点,转运贵州各地销售。仁岸的开设,促进了茅台镇商业的发达,因此茅台镇一度改名为益商镇,简称益镇。每年由赤水河运往茅台的盐大约有650万吨。在盐运的推动下,“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茅台镇生产的美酒,通过盐商,远销各地,声名远扬。赤水河也被认为是中国版图上最为香醇的一条河流,在无数人心目中,美酒的芳香,便是赤水河区别于普天之下其他所有河流的独特之魂。因此,这条神秘的河流,也被誉为“美酒河”。

岁月在行走,赤水河静静流淌。当山峰与云雾之间那一座座大桥架起的时候,盐工、商号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目光,他们成为赤水河逐渐褪去的记忆。

文化交融:言不尽风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而绵延不绝的赤水河,在滔滔奔流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用一种开放、包容和奋进的姿态,孕育了赤水河两岸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位于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隔河与四川合江县的九支镇相望。桥连接了两岸,也互通了来往。赤水的出租车司机会去九支加油,而赤水的春笋会在九支卖个好价。这里的居民没有行政区域的划分,只有市场来指导。

在赤水河流域,过去经济流通主要通过“赶场”来实现。凡逢三六九的场期或是逢五赶场,客商们便船拖水载、人运马驮,将物资运往集镇,周围农民、船工等从四面八方涌进“场中”购买所需。天南地北的吆喝声,奏出了赤水河上另一番和谐。而受四川特色文化的影响,茶馆也在各场镇热闹起来,天南地北的客商聚集茶馆,谈天说地。

解放前,贵州人走出大山,到达中原,四川人上遵义达贵阳,大都要经过赤水河。赤水河作为重要的通道,承载起川流不息的客商,带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这里形成了风俗的多样合一。从太平、丙安、大同、土城等古镇一路走来,不难发现四川人修建的禹王宫、江西人修建的万寿宫、山西人修建的关帝庙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在这里融合。赤水河的胸怀,吸纳了许多外籍商人不断迁入。不同籍贯、不同姓氏的人们相聚在这里,带来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并将它融入当地的文化之中。

正是独特的区域位置和文化景观,形成了赤水河流域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赋予了赤水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文化景观。

行走在古城里,浸泡历史与文化,品味岁月流淌中的那份古韵与醇香。赤水河带给人陶醉。

如今,风情万种的赤水河,正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在这里驻足。古镇丙安镇旅游发展办公室主任黄长兵说:自从这高速路通了,他的电话就没停过!四川、广东等地的各家旅行社纷纷希望与他们签约,合作的电话让他应接不暇。没想到啊没想到,单门票收入就从2014年的140万一下子涨到了280万。当黄长兵表达工作忙碌的时候,脸上呈现的是满满的期待。

赤水河旅游的大门打开了,越来越多的旅客来到这里。畅游在大自然的馈赠中,品味古镇风韵,探求盐道沧桑,在非物质文化的风貌与个性中,在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中,领悟自然山水的宁静与情趣,才能真正体会赤水河那份包容和通达。

高速发展:说不完梦想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沿赤水河而行,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眼前,山间笼罩着厚厚的云雾,山脚赤水河轻轻流淌;耳边,竹叶沙沙作响,鲜花四处飘香……不过,对于赤水河畔中国最美旅游公路的建设者来说,实在是无暇享受身边这美不胜收的景色。

“我们得加紧干,越好越快,这条美丽的旅游公路就能越早呈现在游客面前。”一位正在忙碌的施工人员这样说,这是他们这些施工人员共同的想法。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起于仁怀市茅台镇,止于赤水市市中区,沿赤水河岸布设旅游公路和自行车道,及人行步道,旅游公路全长154公里,与公路并行建设山地自行车道及国家健身登山步道约160公里,项目建设定位为“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最美旅游精品线,实现因地制宜、标准适度、休闲体验漫游的目的。

其实在赤水的交通发展史上,还有两个重要的时刻值得铭记。

一个是2013年11月28日24时,遵(义)赤(水)高速公路(仁怀——赤水段)正式建成通车,这标志着赤水终于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赤水到遵义的距离缩短为240公里,时间由6小时缩短到2.5小时,到贵阳由8小时缩短到3.5小时。从此,赤水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另一个是2014年6月29日18时,成(都)自(贡)泸(州)赤(水)高速公路(泸州——赤水段)正式建成通车,使赤水到成都的时间由原来的4.5小时缩短至3小时,到泸州由2.5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到重庆由4小时缩短至2小时。该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在打通了川黔渝又一条出海大通道的同时,为赤水经济社会发展再添一翼,使赤水成为黔北融入成渝经济区的“桥头堡”和贵州实施“北上”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赤水几代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难忘心酸的乘车故事。向南:到遵义遥遥300公里,10多年前要走10多个小时,不顺利的话,要走上一天一夜,后来公路条件有所改善,但在高速公路通车以前,也得走上6至8个小时。向北:到泸州,也要在60多公里弯弯曲曲的公路上,摇摇晃晃2个多小时才能达到。

赤水的美景只能听说,不敢亲临。

随着仁赤高速、泸赤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赤水旅游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了许多倍。

家在丙安的小袁师傅深有感触,四年前他从浙江打工回来,做起了苕丝糖的小本生意,因为交通不便,游客不多,生意一直不好,几度与妻子商量准备再外出打工,考虑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生意一直这么拖着。高速路通了,生意一下子火起来,节假日忙不过来时还得老人们来帮忙。他说,如今感觉店铺小了,想租一间更大的,再聘请一个师傅,否则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公路的贯通,让赤水河流入更多人的梦里。

而这条即将贯通的旅游公路把赤水河沿岸的红色文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酒文化、历史民族文化串成了一线;把千年的古镇土城、丙安、大同等连在了一起,这对遵义市“十三五”期间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业战略以及将赤水河流域打造成千亿级旅游产业带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赤水河缓缓向前流淌,让人生出许多期待,光影下闪耀的土地给人生出了许多盼望。赤水河,曾经演绎的富饶与精彩,又将带来怎样的未来与希望!

猜你喜欢
赤水赤水河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中国记者(2022年8期)2022-09-15 12:59:38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0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南风(2021年14期)2021-06-13 08:51:30
公路断想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4:10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44
赤水大瀑布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22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0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中国公路(2017年12期)2017-02-06 03:07:33
赤水河
遵义(2016年8期)2016-07-18 12: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