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好都市农业大文章
——播州区“五型”农业释放活力

2016-07-18 11:31:56
遵义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罗勇五型播州

文丨记者 汪 溪

作好都市农业大文章
——播州区“五型”农业释放活力

文丨记者 汪 溪

游客在脆红李园中体验边摘边吃的乐趣(汪溪/摄)

以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带动型、融合型“五型”农业经济为载体,播州区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以城郊型农业体现带动型,以科技型农业带来更多效益,走出了一条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作为农业大区,播州区的农业发展在遵义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撤县设区后,播州区农业的体量仍然非常大,80%的人口还在农村。要继续在遵义市中部六县区中走前列,做表率,播州区的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抓住靠近都市、交通便利的优势,播州区紧盯市民消费需求,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做文章,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

以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带动型、融合型“五型”农业经济为载体,播州区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在具体项目和地区复合体现五型农业的优势,以城郊型农业体现带动型,以科技型农业带来更多效益,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农业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边摘边吃田园乐

在播州区的田间地头,一直活跃着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田专家”、“土秀才”,播州区苟江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罗勇,就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土秀才”。

罗勇在林业站工作多年,对果木栽培一直很感兴趣,也进行了一些栽种试验,2008年起,原遵义县人民政府将罗勇聘请为科技特派员,罗勇便将他的知识应用于果木栽种中。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出适合在贵州山区生存环境的果树新品种——脆红李,并在苟江镇桥村进行了引种。

为使脆红李种植上规模,罗勇牵头成立了遵义县勇乐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果园200亩,主要栽种四川汶川青脆李、脆红李、茵红李、蜂糖李、四月李等品种。仅2015年,李子挂果上市,达到了亩产1000公斤,总产量200吨,总产值160万元的良好效益。

罗勇请记者参观了他的果园,八月正是李子成熟的时候,紫红色和翠绿色的李子沉甸甸地压低了枝头,很是好看。罗勇说,这一片是体验式果园,游客可以拎着篮子自己入园采摘,边摘边吃,最后出园称重,每斤8元。李子开始挂果后就不再施用农药,因此绝无农残。“去年夏天,这边李子刚熟就有游客找过来,200吨李子,三个星期就给我摘光了。”罗勇笑着说。

何先生是从遵义市区慕名而来买脆红李的,他一边摘李子一边对记者说:“早就听说这个李子不错,确实好吃,而且看着也饱满,中午来摘表面还有一层霜。听老板说放在冰箱里冷藏可以放一个月,那我可以多买点。”

采访过程中,罗勇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是自己开车前来体验的游客要问具体地址,就是外省想吃他的脆红李的人打来询问如何购买。2015年,罗勇回到他的母校吉林农业大学参加同学聚会,也带上了自己种的脆红李,北方多软绵而酸的奈李,甜、脆、易脱核的脆红李极受同学欢迎,他的同学也多从事农业产业,小小的脆红李就这样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客源。罗勇在微信上销售,外地客人如果想吃,只要在微信上发来地址并付款,一件李子6斤,售价50元,再加上快递费20至30元,三天之后,就能收到好吃的脆红李。别看都是散客小生意,罗勇也是认认真真地对待,接电话、下单也是亲自来。一上午就发出了50多件到广东浙江等地。

2016年,罗勇的果园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15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1.8万元,总产值360万元。同时,合作社建立了优质种苗基地,用已试种成功的优质母枝繁育优质果苗,2016年能出苗30万株,可发展7000亩基地,明年扩大育苗规模,预计可出苗60万株。

在经营合作社的同时,罗勇没有忘记自已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他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动员当地老百姓参与到脆李种植中来,他对果农亲自指导、亲自培训,采取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的方式,在全区发展200亩以上基地4个,带动周边三合、乌江、枫香等7个镇(乡)发展种植脆红李3000余亩。每年到各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40余次。

业之龙头 山之珍宝

贵州山珍宝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播州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销售以贵州特产刺梨、野木瓜为原材料的刺梨干、刺梨汁等食品。

山珍宝公司现已建成投产6条刺梨精深加工生产线,具有年加工10万吨刺梨鲜果的生产能力。2015年各类产品产量共计2181吨,销售收入1.06亿元,产品已进入贵州省90%以上的大中型超市及全国20多个地区,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该公司先后荣获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贵州省林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经营权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企业”、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十大电商等称号。

这个贵州刺梨加工的龙头企业虽然建在播州区,然而90%的原料来自毕节和黔南地区。为促进播州区本地的原料生产,山珍宝公司播州区枫香、新民、乌江、平正等镇乡共发展刺梨2.5万亩左右,基地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党支部+农户”、“公司+大户”等发展模式,由公司统一品种,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指导。

山珍宝公司总经理叶双全告诉记者,刺梨投入小、收益大,管理粗放,种植时只需要种烤烟一半的精力,然而收益比烤烟多一半。生长期短,三年之后即可进入盛果期。为提高农民种植刺梨的积极性,山珍宝公司与农户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若市价高,则以市价收购,若市价低,则以保护价2元/斤收购。2015年刺梨收购单价为1.8-2.8元/斤,按亩产2000斤计算,亩产值可达400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种植到挂果约2000元,丰果后每年800-1000元)后可实现纯收入3000元/亩。

乌江镇坪塘村的黄德才就是最早投入刺梨种植并获得收益的人之一,他种了150亩刺梨,是当地的大户,今年全部进入盛果期。“早上才拉了4000斤过来卖。”黄德才说,“一百多亩地平时只要4个人管理,采摘是两角钱一斤,一年下来,毛收入大概能有60万。”

除了带动农户种植,山珍宝公司还为附近农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正值生产旺季,山珍宝的加工场里机器运转不停,初加工工场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每天都有两三百个附近农民来到这里清洗、切割刚送来的新鲜刺梨,一位正在切割刺梨的女工告诉记者,她每天能切100斤左右,每斤0.7元,一个月能有2000元,“坐在这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算是不错了。”

在企业生产中以市场为导向,山珍宝公司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依托,突出贵州特产刺梨,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并优化了播州区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周边农户,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

稻+生态 绿色农旅

石板镇池坪村只是播州区一个普通的近郊村庄,然而这里出产的“仙谷山”优质生态米在遵义市十分受欢迎,“仙谷山”生态米的生产商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产业化新兴企业,主要从事稻田综合种养、水果栽种、农旅一体化等农业综合产业。

石板镇池坪村地区石板镇北面,距南白街道办仅10公里,有连片平坦开阔的稻田,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好条件。山至金公司负责人陈辉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2015年,他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从池坪村村集体流转了866亩地,其中560亩都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和稻渔(蟹、鱼、鳖、鳅)和稻鸭共生模式,并注册优质米商标“仙乡谷”。

山至金公司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746户种植生态稻米2000余亩,以订单向稻农收购生态稻米,均价为2.6元/斤至3元/斤,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毛收入接近6000元。

池坪村村民曹明建将自家的1.7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山至金公司,又到公司里来打工,1.7亩土地,租金近1600块钱,夫妻二人在公司打工,从整地到收割,几个月计算下来,工资收入将近8000元,就近务工即照顾了家庭,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仅池坪村直接受益户就有270户,农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至9000元,同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旅游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社会连锁效应。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稻渔稻鸭,我们更希望通过发展综合种养,利用池坪村的优势条件,搞观光农业。”陈辉志说,池坪村的定位是生态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因为离市区近,交通便利,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势在必行。

不远的将来,游客们来到池坪村,不仅可以买米买鱼、赏花赏稻,更可以上山摘果、下田捉鱼,农旅一体化模式下,不仅稻田里的水稻和水产可以变钱,连稻田景观本身也成了摇钱树。池坪村先做好环境和产业,为乡村旅游打好基础,下一步还将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与旅游产业有关的培训,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农旅一体化中。不久的将来,一个广、特、精的稻田综合种养的推广模式将在播州这片热土掀开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罗勇五型播州
遵义市播州区珊瑚冬青栽培技术及栽培价值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6:55
构建实效性德育团队的几点思考
煤炭企业常态下“五型”工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播州归来
遵义(2016年13期)2016-07-18 11:31:46
Relations between Mountain Settlements and Geographic Factor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庆安县 全力打造“五型”机关事业党组织
浅谈在服务工程建设中推进“五型”团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导报(2015年9期)2015-05-18 08:28:41
播州治域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高二女孩生下双胞胎,“生”容易“生活”不容易啊
杨铿夫妇合葬墓发掘记 追寻宋明播州土司的足迹
大众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