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记者 汪 溪
一轮甲子的华彩乐章
——记遵义市中医院建院六十周年
文丨 记者 汪 溪
中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大会现场(梁军/摄)
寒暑磨砺,风雨洗礼,六十年一轮甲子,匆匆而过,一代代中医院人不辍耕耘,克服万难,在发扬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精神的历程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一步一步铺就了璀璨的基石。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 6月21日下午,在朗朗的《大医精诚》诵读声中,遵义市中医院迎来了她的六十华诞。遵义市中医院邀请了王运聪、姜玲、罗泽伦等遵义市知名老中医,市中医院历届老领导以及主管部门遵义市卫计委相关领导莅临现场,与全院非当班工作人员一起,共同见证遵义市中医院60华诞的盛况。
新华桥头,凤凰山麓,湘江河畔,乃是遵义市山水灵气汇聚之地。1956年6月21日,遵义市中医院在这里成立,成立之初仅有职工65人,利用原市公费医疗门诊部三层砖木结构的部分房屋作为医院用房,从此开启了岐黄济世、守护生命的神圣事业。作为遵义第一所中医院,也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中医院之一,遵义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承担着遵义市中医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执业考核、基层转诊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1990年,中医院职工增至257人,病床310张。在突出中医特点办院的同时,逐步充实了部分现代化医疗设备。1994年,中医院通过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院。1995年5月,被批准为贵州省唯一的百家示范中医院。2014年,中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成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就医环境和设施设备已完全能满足遵义市民就医需求。
寒暑磨砺,风雨洗礼,六十年一轮甲子,匆匆而过,一代代中医院人不辍耕耘,克服万难,在发扬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精神的历程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一步一步铺就了璀璨的基石。这所贵州省第一所中医医院,从最初的65人、几十张床位的小医院,发展为现在拥有688名职工、800多张床位的三级乙等中医院。回顾历史,在建院六十周年庆典上,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勇欣慰地说:“遵义市中医院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医事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创新史,更是一部教科书。”
庆祝典礼上,市中医院历届老领导代表、新入职医生代表、新入职护士代表等分别做了发言。三名实习研究生还代表中医院全院职工向三位老中医敬上了用红枣和荔枝泡的茶,寓意“早点立志”。
六十年来,中医院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如今,中医院拥有副高以上职称51人,硕士以上研究生25人(今年还将增加35人),医学留美博士后1人,管理学博士1人,拥有省、市名老中医7名。医院设有43个科室,一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四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
脚步不停,责任在肩,作为遵义市级公立中医院,遵义市中医院除了自身发展,更关心遵义市各县级医院的发展与建设。2016年5月20日,遵义市中医院举办了遵义市中医医院发展论坛。来自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市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多位专家及贵州省多位著名老中医参加了论坛。围绕“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特色中医药、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完善和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这一主线,参会嘉宾分别做了题为《贵州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体系》、《大数据医疗与中医发展》等主题演讲,遵义市中医院及遵义市各县(区、市)中医院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论坛上做了交流发言。
遵义市卫计委副主任李进一直以来关注着中医院的发展,他说,遵义市中医院作为遵义市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更是成为了贵阳中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又加入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希望市中医院抓住这一有利机会,加强协作配合与沟通,拓宽了人员进修、科研交流、临床带教、医院管理等方面的渠道,使遵义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使医疗水平向发达地区看齐,为遵义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为中医院建立优秀青年医师培养通道(称优青计划),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为中医院培训12名优秀人才。还为医院争取到10万元社会捐赠,专项用于医院到上海进修、学术活动的差旅、住宿费用。
2015年3月,上海一院和医院合作的科研成果已经形成论著发表在最新一期JOCO(SCI期刊)上,实现了医院科研工作的重大突破。4月,通过帮扶渠道,上海一院组织上海管理专家赴遵,开展面向全院的“品管圈”讲座及工作指导。10月,中医院脾胃病科“同心圈”获得了全国品管圈活动优胜奖。
2015年5月,上海一医集团对外协作办下发通知,中医院先后派出30余人科室骨干参加了上海市一医举办的神经病学公济论坛、第三届性腺激素相关肿瘤高峰论坛、首届公济糖尿病论坛和交流学习、呼吸科公济论坛等各专业论坛学习10余次。中医院各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对自身领域目前国内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
通过内联外引,借船出海,中医院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六十年积淀,六十年历练,从普通医院到“二甲”,从“二甲”到“三乙”,中医院的目标一步一步的提升。2014年4月,中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评审,成为遵义市首家三级乙等中医院,标志着该院的硬件建设、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几乎就是从通过评审的那一天起,中医院就将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新目标。
遵义市现有三级甲等医院2所,分别是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的目标就是成为遵义市全医疗领域第三所三甲医院,中医领域第一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站在新起点的遵义市中医院定位更高、目标更远、功能更强。
“中医院通过“三乙”评审,说明我们的职工敢于拼搏、具有“啃硬骨头”精神,医院近两年工作的全面开展,职工面貌、医院建设、群众满意度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为我们创建“三甲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勇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中医药的春天已经来到,特别是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医院也将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按照贵州省《全力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跨越发展》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精神,十三五期间,各地级市必须具备“三甲”标准的市级中医院。记者从遵义市中医院了解到,遵义市委、市政府对中医院新院高度重视,在新蒲新区规划180亩土地 ,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1200张床位规模的三级甲等标准的市级中医院,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最大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中医院新院将进一步引进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优美的园林式现代化医院,致力于打造“西南知名、全国有影响”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在人才、学科建设上,中医院将按照“增名医、建名科、办名院”的方针,通过大量引进高端人才,以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其他学科,从而提升医院内涵,加速医院整体发展。
“在医疗服务上,我们将坚持‘弘扬中医特色,打造服务精品’的理念,这正是我们的立院之本、强院之基、兴院之源,全面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全力践行‘只要病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只要我们去做的就是病人满意的’,做到‘走在前面,做到最好’,使遵义人民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刘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