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典范

2016-07-18 11:31丨朱绪明
遵义 2016年21期
关键词:渡赤水战役长征

■丨朱绪明

四渡赤水: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典范

■丨朱绪明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遵义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身为驻守在革命老区遵义的武警官兵,站在岁月的河床上,我们看得到四渡赤水这颗长征中的珍贝发出的斑斓光泽,触摸得到它饱满厚重的历史温度。四渡赤水,中国革命不朽的丰碑,留给中国军人无尽的启示。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分别于1月29日、2月18日至21日、3月16日至17日、3月21日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有效调动了敌各重兵集团,期间取得了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并在四渡赤水后兵逼贵阳,迫使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各路大军“勤王”,从而彻底打乱敌部署,使其“围剿”计划破产,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毛泽东指挥战争无数,但他更看重的还是他作为战役指挥员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他曾对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由此可见,四渡赤水在毛泽东军事生涯特别是军事指挥生涯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生死存亡的命运与党的前途紧紧相连,如果没有“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红军就不可能在长征中辗转14省、恶战600余场,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战役也不可能成为传世经典屹立于世界军事史列。

“有灵魂”—— “革命理想高于天”“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支撑四渡赤水战役决战决胜的精神骨架

有灵魂是统领,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理想抱负,掌管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命脉。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了灵魂,就能够矢志不渝坚定目标,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渡赤水当年,敌强我弱,对比悬殊,但由于红军将士灵魂里根植了“跟党走,没有错”的信念,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相信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与指挥,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战士双脚走天下,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长征组歌》中描写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传神之句。当时的情况既十分艰难,又十分危险,红军将士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率领下,声东击西,南下北上,3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没有睡上一个好觉。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红军将士却依然信心满怀、意志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靠的就是“有灵魂”,对党的理想高度认同,对党的组织忠贞不渝。邓小平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是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精准总结。

“万水千山只等闲”,万千困难踩脚下。在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立下赫赫战功的杨得志将军,在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大会上曾这样说:“长征中遇到了那么多艰难险阻,我们的装备物质条件是那样差,靠什么战胜困难、战胜敌人呢?靠我们红军紧密的团结,而这种团结又是建立在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基础上的。”长征途中,数万红军将士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出身和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他们的感情都真挚纯洁,各路红军之间、干部战士之间、上级下级之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互助友爱团结战斗,困境之中,却随时能听见同志们的歌声、笑声,大家就是凭借这样的情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笑对逆境,直面并战胜长征途中的各种困扰。

今天,红军精神依然在新一代官兵身上激荡,英雄气息始终在新一代官兵心中澎湃。在红色沃土丰厚养分滋养哺育下,遵义支队立起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根本标尺,团结引领全体官兵,始终把弘扬红军传统、发扬红军精神作为建队之本、育兵之旗,继承先辈遗志,传承英雄伟业,“自觉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信念日久弥坚。

“有本事”——“战士双脚走天下”“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确保四渡赤水战役决战决胜的核心因素

有本事是核心,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素质本领,撑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了本事,就能够胜任急难险重任务,始终保持强劲的战斗力。

四渡赤水期间,且不说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仅就险恶的自然环境而言,或阴雨连绵,或暴雨成灾,或泥泞沼泽,或峭壁悬崖,或雪山深谷,但顽强的红军战士硬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勇气,使江河湖海让路,让奇峰险山低头。这种勇于吃苦、不畏险阻、敢于战胜一切的精神,是气魄的挥洒,也是本事的彰显。

当时,敌人拥有执政资源,又有强大的军备和进攻能力,相较之下,红军只有靠两条腿与敌周旋,凭真本事跳出敌众兵包围圈。红军当时的奔波之苦累,连军团长林彪都受不了了,连连质疑和批评毛泽东的指挥是“走弓背路不走弓弦路”“战士不被打死也要被累死、拖死的”。可是,广大官兵不信林彪,坚决听从军委和毛泽东指挥,硬是靠过硬的本事和坚毅的作风,赢来了四次渡河的胜利,战胜了40万追兵。

有本事还反映在军事指挥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艺术指挥,是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核心因素。

四渡赤水战役是一场3万人对40万人的悬殊较量。毛泽东根据敌情的变化果断决策、灵活用兵,促使敌我力量强弱的迅速转化,这与红军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不顾实情一味死打硬拼形成了鲜明对照。面对各路国民党军奔集而来的情势,为了争取主动,寻机歼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避实击虚,突然回师东进,二渡赤水,抓住黔北敌人兵力不足的有利战机,对敌形成优势兵力,取得了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这样,就使在全局上处于优势和主动的国民党军变成了在局部上处于劣势和被动,从而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接着,在三渡、四渡赤水和南渡乌江中,毛泽东又巧妙地采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大踏步进退”的战术,指挥中央红军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军的重兵之间,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围剿”,一次一次地落空,国民党军处处受限,疲于奔命,而中央红军则机动灵活,处处主动,越战越勇,深深挫败了敌人的士气,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慑,使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对红军像长征初期那样紧追不舍,而是心怀戒虑,畏缩不前。所以,说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生涯中的得意之笔、神来之笔,一点也不为过。

毛泽东于实践中论证的军事辩证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正确地评价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长征:“由于红军确立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于是把可能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有血性”——“坚持遵义无穷力”“不向霸王让寸分”,是推动四渡赤水战役决战决胜的力量源泉

有血性是关键,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精神元素,彰显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职业特质。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了血性,就能够策马扬鞭所向披靡,始终保持充沛的意志力。

遵义会议以批判李德、博古“左”倾军事路线,确立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为显著标志,全会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上,火药味很浓,矛头直指以李德、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指挥,血脉偾张的毛泽东敢于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叫板,严厉批评了其瞎指挥,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同志也坚持原则,绝不妥协,尖锐地抨击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这位“靠铅笔指挥”的“太上皇”的错误,提出了正确的军事指挥原则,即敌强我弱情况下的运动战、游击战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同志的血性与胆识,赢得了后来的四渡赤水战役的军事决策指挥权和战争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在标志伟大历史转折的遵义会议之后进行的一场军事实践,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在其中淋漓展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红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也就是血性。

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面对腹背受敌、背水作战的严峻形势,干部团临危受命,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亲率全团战士,冒着密集的炮火,端上刺刀,挥舞马刀,奋不顾身,从土城方向的漏风垭硬往上冲向敌群,穿过枣子林,强攻石膏嘴。每进一步,都要经过一场短兵相接。一、二营的战士们组织强大火力阻滞一个营的增援敌人,稳住了战局,占领了灯草地以下尖山子中令山梁。毛泽东大赞陈赓所率干部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排难争先的楷模。在青杠坡的山梁及两翼峡谷展开的总攻中,为调整战术,给敌人以我正面失利、被迫转向两侧进攻的错觉,诱使敌人将火力压向两侧,前卫红五团长李振山率突击队一跃而起,直扑敌阵地前沿,吸引敌火力转下,红军趁机在两翼同时发起进攻。七连连长宋大关冲入敌阵夺过机枪扫射,打得敌军血肉横飞,抱头逃窜。由此,红军将士的铮铮铁骨和浓烈血性可见一斑。

赤水河(胡志刚/摄)

“有品德”——“一切行动听指挥”“军民鱼水一家亲”,是促成四渡赤水战役决战决胜的必要条件

有品德是基础,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道德情操,匡正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行为准则。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情趣高尚、品行端正。有了品德,就能够本色不易初衷不改,始终保持质朴的原动力。

1986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讲话,他说:“这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这样的信念、气概、品德和思想,是红军坚强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惊人的奇迹。”这是第一次对长征精神作出的规范性表述,也是对红军部队优良品德的概述。

军人崇高品德的核心,一是严格遵守纪律,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红军能在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困境中转危为安、转败为胜,除了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明指挥和将士们的英勇顽强,严格遵章守纪、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支持和帮助,也是革命军队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即使在千钧一发的险恶形势下,中央红军也没把群众路线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着。

红军制定了严格的纪律,有些规定甚至细微到吃喝拉撒等小事情,如到遵义后的“八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红军指战员按照党和毛泽东提出的遵纪爱民要求,一面打仗,一面做群众工作,红军队伍日益壮大。

在四渡赤水红军渡口,80多年过去了,还传颂着红军维护群众利益的佳话:一渡赤水时红军在土城开仓济贫;二渡赤水时,红军搭浮桥租用老百姓的船全都加倍付了钱,红军利用这些浮桥既方便了群众过河,又再次作为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的要道,两次从这里杀回空虚的黔北;三渡赤水在茅台,红军照样打土豪分浮财,开盐仓发给群众,深受老百姓欢迎。

培塑新一代革命军人,体现了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新“四有”是对深厚历史积淀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炼表达与朴素展示,既延续了人民军队8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提出了对照新要求树好军队军人新形象的时代口号,为阔步推进政治建军、依法治军、改革强军作了有力铺陈,也是我们行进在强军兴军大道上的明确坐标。

猜你喜欢
渡赤水战役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战役中的你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扶郿战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