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金鼎那座山

2016-07-18 11:50文丨雨
遵义 2016年22期
关键词:金鼎圣泉泉水

文丨雨 青

说说金鼎那座山

文丨雨 青

说起金鼎山,它并不如“贵州第一名山”梵净山来得神秘,在遵义人的心中,这座山熟悉得就跟自己亲戚一般,时不时地得去看看,时不时地得去走走,你不一定是佛祖的信徒,但只为了活动活动筋骨,那金鼎山就是遵义人最妥帖的去处。

中华自古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动一样;而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而世人们总爱爬山,不仅是冲着“仁者乐山”的说法,更向往着不断攀登坚韧不拔的气节。

贵州处处是山,当地人们对于山有着理所当然的熟悉感,甚至还有一些矛盾的心思在其中,但山给了贵州人钟灵毓秀的天地之美,这是金山银山换不回的大美,比如遵义就有这么一座——金鼎山。

说起金鼎山,它并不如“贵州第一名山”梵净山来得神秘,在遵义人的心中,这座山熟悉得就跟自己亲戚一般,时不时地得去看看,时不时地得去走走,你不一定是佛祖的信徒,但只为了活动活动筋骨,那金鼎山就是遵义人最妥帖的去处。

金鼎山山势陡峭,爬上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因此爬金鼎山成为考验善男信女是否虔诚的一次试炼,而金鼎山,似乎也注定了要和佛结永生永世的缘。

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

金鼎山山分九支,犹如九龙环拱,故历史上曾名“九龙山”,海拔1608米。《遵义府志•山川》记载,九龙山,人皆呼曰金鼎山,在郡城北四十里,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30年左右,)即有僧人在此设佛宣教……从此,日渐兴盛,明清时期,佛事大兴,清道光皇帝赐封金鼎山名曰“小峨眉”。

金鼎山历时千年,雄镇大娄山诸峰,山势磅礴,群峰峻峨,气象万千。周围山岭环凑,如海如潮;溪河四布,绿水汇流。金桶顶峰略呈圆形,常年沉浮在云雾翻腾中,三方削壁万仞,一方依山势修石梯盘曲而上,十分险峻,登峰而望,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感悟“三千信徒把佛拜,五百修罗排班列”恢宏气势。从金鼎山麓至山顶二十四峰间,依次建有玉佛寺、踏脚寺、三皇寺、报恩寺、明心寺、财神庙、万福寺、普陀寺、玉皇殿等九座寺庙,九座寺庙里供奉的主神各不相同,除佛教寺院外,还有祀奉道教、儒教、巫教之神的宫观、坛场。寺庙群以其规模宏大、寺庙各异、几教共存、多神崇拜为特色,登山十里途中,曲折迂回,上下迤逦,各座庙宇香烟缭绕,钟罄响彻,极具禅院庄严肃穆的气氛。寺庙佛象诸神塑造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令朝拜者敬畏。

与周遭的群山相比,金鼎山远离尘世,显得安静和恬淡,时光荏苒,这里不悲不喜地发生着与佛有关、与良善之人有关的故事,令人慨叹世间变幻沧桑,引发怀古追思之情。 。

关于金鼎山的来源,有“先有金鼎,后有峨眉”的说法。相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骑白象来到牛蹄,惊叹九龙山的灵气,在此修行;“普贤”原打算以金鼎山为道场,只是因为徒弟疏懒,致使“普贤”没能在金鼎山“成佛”。“普贤”最终“显圣”于峨眉,使峨眉山成为闻名中外的“普贤”菩萨道场。

这里还有当地历史上有名的报恩寺。据了解,报恩寺初建于唐代,寺小,后废,元代再建,明初三建,历经数百年,始成禅宗大寺。解放后,在“破四旧”中,和金鼎山其他寺庙一样难避劫难,一毁无遗。此为1991年在报恩寺遗址上重建。大门楹联写的是:“天雨虽多不湿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财神庙的山门的故事则更加具有戏剧性,:山下有一家六弟兄,由于同情乡居邻,常受地头蛇欺辱,灾年官府逼粮加税,他们六兄弟出面打抱不平,抗不完粮纳税。后遭官府与地方恶霸勾结迫害,逼得无立足之地。为了生存只好上山为盗,被官府追杀五人。后托梦于许多农户,求建一财神庙于金鼎山,定能保佑一方平安。受托梦者四百多户议定各处尽力募化与集资,兴建财神庙。两三年后,终于如愿建造财神庙于金鼎山上。

玉佛寺是金鼎山寺庙群中最后兴建的,玉佛寺住持米峰法师灵塔。位于山脚,是朝山观光首到之寺院。兴建于民国初期,大殿供奉盘坐莲台约五尺多高的白玉佛像,是当时主黔政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所赠。十年动乱期间,原寺残余建筑全遭毁损,玉佛亦不知去向,令人唏嘘。

金鼎山大雄宝殿

过了药王庙,途中有一城门,名金瓯门,其地形险峻,崖悬壁陡,沟深林密,城门系长方青石砌筑而成,是通往山顶唯一道路。有一个“杨应龙一夜筑三关”的传说:杨应龙力大无穷,有如天神下凡,深受当地少数民族拥戴。在明万历年间平播官军围剿时,杨应龙身先士卒,手持赶山鞭,驱赶石头,在金鼎山上一夜之间修筑了金瓯门、圣恩门、鼎镇门三关。可惜为时太晚,还只修好两道半关口,官军即攻来,杨应龙只好退入海龙屯。还有一个传说:金瓯门前有两大石,形如牛眼,称牛眼石,自古即传说有灵异。据清道光年间所编《遵义府志》记载:此石若偶遇火烧,遵义府所辖的正安县城即会发生火灾。

继续前行就到了金鼎山最高的寺庙:金桶寺。后名玉皇殿,今称金鼎山大庙,初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贞观年间,北宋曾两次扩建。南宋播州土司官杨选等崇奉佛教,出资修缮和扩建,并另建杨氏行宫于山上。明崇祯年间,高僧普济主持时,第五次扩建。清光绪初年蜀僧大云主持时,又增建。光绪十七年,遵义黎庶昌先生捐资万金,第七次增建,增修正皇殿,移沙滩禹门寺玉皇塑像供奉于金鼎山大庙新建的玉皇大殿。玉皇殿之名由此而来。

金桶寺右侧旁边20米处,有泉井一口,泉水从金桶脚下的岩隙中涌出,似一串晶莹珍珠涌腾井面,此乃金鼎圣泉。泉水清冽甘甜,不论酷暑干旱,泉水始终盈满。金鼎圣泉传说有二。一种传说:最早山上无水,僧徒二人来到金鼎山山峰金桶诵经修道,天处六月久座诵经,弟子深感干渴,远见大龙塘(今后庄村聚仙洞前)泉水清澈,于是私自下山饮水,饮完深感干渴得解,深觉痛快,怜惜师父干渴,顿生一法,卷起衣兜,兜水返回金桶,行到今天圣泉处,林中突窜出豺狼,一时慌乱失手,衣兜水洒坡地,弟子跪哭于此,痛惜无能敬师父干渴之苦,此举感动天神,故点化洒水出圣泉,洒水落地如珍珠,故名珍珠圣泉。

不过还有第二种传说:相传金鼎山曾有保护寺院武僧13人,武僧中有内家拳、通臂拳、六合拳三家高手,有一年冬天,冰雪封山,三家高手相约到玉皇殿练拳切磋武功,三家高手较量内功,议定面对山门,向左侧悬岩选一点,同时击一掌。三僧各自用玄功各击一掌,立见泥土四溃,石块飞溅,大崖隙中涌出一股清泉,此泉水冬暖夏凉,冒出泉水似珍珠一般,故名珍珠泉水,这珍珠泉水是千人吃不净,万人吃不干。

观日出,赶庙会,这里有不一样的风景

穿过金桶寺就是金鼎山最高峰:金桶。“金桶”之名,据《遵义府志·山川》载:“……有僧苦行至此……自制金桶,日坐其中,及寂,以桶自覆。命其徒之九年乃开,其徒倦于守,三年即启,致不成佛。人因呼金桶和尚,所建的寺为金桶寺,山为金桶山,语讹,又为金鼎山。”

这顶峰海拔1608米,耸入天际,陡峭挺拔,削立千仞,《遵义府志》称:“可望大定城(今大方县)。”山顶平面略呈圆形,约三四十平方米,可容数十人站立。三方削壁万仞,一方依山势修石梯盘曲可上。是观“日出”奇景的最佳处。

站立顶峰,极目四望,千奇万姿,尽入眼底,令人沉醉于大自然无穷神韵之中。金黄色阳光下,金鼎山连绵起伏,整座山峰被瑰丽的金色光芒披上盛装,巍峨的群山,变得格外秀美。此时一片洁白无瑕的云海,也被光芒照射得变得层次非凡,云团如絮、层层叠叠,亮得耀眼,风起云涌,云海翻滚,煞是好看。

于是在金桶之顶观日出成为爬金鼎山最值得为之早起的好风景。

除了观日出云海,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的“金鼎庙会”让平日里清净得只听得见鸟乐蝉鸣的地方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起来。

每年的农历6月19,是观音菩萨出道日,俗称菩萨的生日,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会在农历6月19日前一天,连夜上山为菩萨庆生,这就是赶庙会了。来自周边县市及本地的上万善男信女,或呼朋唤友、或牵儿带女齐聚金鼎山,只为赶在观音菩萨出道日这天,能够抢占先机,为观音菩萨献上第一炷香,祈求日子能够风调雨顺、家人出入平安。

各庙钟响鼓鸣,香烟缭绕,人声鼎沸,万头攒动,热闹非凡,是金鼎山最热闹的日子。由于四方信徒虔诚拜佛的广泛性和延续性,每年佛教香客达10万余人。

人是山水之子,因此渴望回归山水怀抱。而山水之色一直以来都与中国的文化不谋而合,娄山山脉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蔚为壮观,不同凡响,就像是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金鼎山山顶的仙气缭绕,植被的四时佳景,古树的苍秀挺拔……山中不知岁月长,壶洒棋半已黄昏,金鼎之于遵义人,就是一座心中的高山,它遗世而独立,你需要在它的怀抱当中,站在俗世之外,俯瞰天地,对话内心。

猜你喜欢
金鼎圣泉泉水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Improvement of the spreading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microplasma jet treatment through shielding-gas-controlled focusing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过武陵山区
金鼎之约
圣泉英赛德欧洲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
泉水与盐水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