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这三年中国的国际环境并不理想,东海、南海爆发的摩擦考验领导人的智慧。国际社会批评中国咄咄逼人的观点也并不鲜见。
我认为,评价政府的外交,必须把行为放进国际权力格局的大背景之下。很多人还在讨论中国是应该继续“韬光养晦”还是要“有所作为”,其实看清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后自然得出结论。
邓小平时代决定中国必须韬光养晦,1980年代中国对外策略是请进来,打开国门并开放市场给西方,决定了不会和国际社会有冲突。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末,中国为了加入WTO等国际组织而改变自己的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然而,中国现在长大了,需要走出去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强大到其他国家会向中国制度调整的地步,因此必然会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今后十多年的中国外交最难做,包括英美在内的大国崛起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领导人具有侵略性,其实不公平。其实任何领导人都会有如此举动,毕竟是大势所趋。今后中国的外交不容易,第一是中国的利益要走出去,第二要保护自己的利益,第三承担国际责任,不然谁也不喜欢。只要能撑过这段痛苦期,10年到15年后,中国的国际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中国要明白大国都是打拼出来的,没有人会送给你。以前的大国都是如此,崛起很艰难,只是现在不应该发生战争。
这两年的外交可圈可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笫一是强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毕竟中美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双边关系,完全是国际关系的架构,这个架构无论谁垮下来,国际关系就垮下来了。
第二是“一带一路”提得很好。中国以前过分倾向于西方,西方这条腿很强劲,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外一条与发展中国家的腿就很软弱。现在丝绸之路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两条腿走路非常重要,虽然要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也并非易事。 如果只是比较今天和10年前的外交,当然会觉得中国咄咄逼人,假设未来50年后再看现在的历史,那么评价就不一样了。中国作为大国,要有自己利益又要承担责任,包括救济处于困难中的欧美国家。
中国一些盲目的民族主义者认为美国衰落就是中国崛起,其实会更差。国际秩序的变化对中国并不利,中国如果搭不了便车,自己又没有能力和意愿参与构建秩序,比如,如果美国从中东撤退,中国陷进去的话,中国的衰落就开始了。
今后中国外交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年对世界的影响不是经济要素,而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的变迁马上影响一国的发展,比如乌克兰和中东国家,地缘政治越来越重要。习近平说过,中国只要不发生颠覆性变化就没有问题。但是颠覆性变化有可能发生,比如钓鱼岛或者南海等地缘政治变化就可能引发。
(摘自《未来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