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霄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514)
气水交替改善CO2驱开发效果与应用
熊霄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514)
[摘要]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难以实现有效驱动,采用CO2能够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见到驱油效果。但CO2本身存在流度低、易窜等特征。在非混相驱区块,气相的存在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双重作用,导致CO2突破后气油比大幅度上升,出现出气不出油的局面。通过室内岩心驱油试验对比分析,进行水气交替注入,其采收率均高于一直气驱注入,且注入压力越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在该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周期注入0.015 HCPV,日注水量8m3/d,日注气量7876.8m3/d,水气注入强度比1∶3,水气地下段塞体积比1∶1。实施后,气窜得到明显抑制,单井产量上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特低渗透CO2驱的研究,对非混相驱改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低渗透;CO2非混相驱;水气交替;现场试验
某井区为特低渗储层,沉积类型为侧积河道砂,层内发育多期河道,非均质性较强。砂体为粉砂岩,胶结类型以泥质和钙质混合胶结为主,储层裂缝不发育,平均空气渗透率1.2mD。为补充地层能量,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对该区块驱油方式进行了优选并确定其最佳驱油方式为CO2驱。毛细管试验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为41.2MPa,比平均地层压力高20.8MPa,只能进行非混相驱。但同时也易带来突破早、波及体积小等问题[1,2]。
区块经过7年的注气,表明了CO2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建立驱动体系,采出程度达到10.4%,采出油气比也达到1000m3/t,但部分井出气不出油。为此,笔者通过开展室内物模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气水交替驱油方式,并优化了注入参数。
1物模试验研究
室内岩心驱油试验所用的岩样为天然岩心,其物性参数见表1。试验用油为现场取样地面油和天然气配制,模拟地层油,试验温度为85.9℃。进行了2组岩心的CO2驱与气水交替驱对比试验,所选岩心渗透率为1.364mD和5.384mD。注入压力设定为高于地层压力(32MPa)、等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压力(16MPa)。其中气水交替驱的试验中水气比为1∶1,段塞为0.4PV。试验时首先注入0.2PV CO2,然后注入0.2PV水,交替注入CO2和水,直至没有油为止[3,4]。
表1 岩样物性参数
从图1和图2可见,CO2/水交替驱采收率随注入压力增加而增加。在同样压力下,岩心1 CO2/水交替驱最终采收率比CO2驱高1.2%~3.11%,平均最终采收率比CO2驱高2.34%。岩心2 CO2/水交替驱最终采收率比CO2驱高0.81%~6.07%,平均最终采收率比CO2驱高2.97%。可见,只要进行水气交替注入,采收率均高于一直气驱注入。
图1 岩心1 CO2/水交替驱与CO2驱采收率 图2 岩心2 CO2/水交替驱与CO2驱采收率
2数值模拟方案优化
首先建立区块地质模型,区块注入2个小层,模型网格个数5135个,孔隙体积211810m3,原油地下体积119898.8m3,地质储量98317t。
应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 PVTi模块对原油高压PVT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主要包括地层流体重馏分的特征化、组分归并、饱和压力拟合、单次闪蒸试验拟合、差异分离试验、等组成膨胀试验拟合和注CO2气膨胀试验拟合等,得到能反映地层流体实际的性质变化的流体PVT参数场。通过对地层条件CO2性质、混相能力和油气相渗进行条件拟合建立数值模拟模型[5,6]。
在对井区注气阶段进行历史拟合后,设计5年的气水交替注入。主要考虑了水气比、段塞大小、注入速度和交替周期等4个参数(见表2)对气水交替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25种方案(见表3),同时与一直气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表2 模拟4个参数的5个水平值
通过模拟,一直注气方案最终采收率13.0%,25套水气交替方案最终采收率为13.7%~18.7%,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合现场实际注入需要,最终选取最佳方案为方案11,周期注入0.015个HCPV,日注水量8m3/d,日注气量7876.8m3/d,水气注入强度比1∶3,水气地下段塞体积比1∶1,较一直注气提高5.5%。
3气水交替现场实施效果分析
进入现场之前,参考物模试验和数模研究成果,考虑现场注入实际,设计了现场实施方案。设计周期注入0.015个HCPV,日注水量10m3/d,水气注入强度比1∶3,水气地下段塞体积比1∶1。现场从2009年底进行注入,完成2个阶段注入,累积注水1640m3,注气912t。
1)气水交替注入能力较强。气水交替前,注气井累积注气25270t(0.49HCPV),水气交替过程中,井底流压保持在31~32MPa,比破裂压力低10MPa左右,尚有较大的提压空间。注水时与压裂投注的相同油层注水井基本接近,表明在气水交替条件下油层注气、水能力较强。
2)注入水起到了调剖作用。气水交替过程中,注水、注气压力均有所上升,且上升幅度差别不大。注水压力由13.0MPa上升到15.0MPa;注气压力由13.5MPa上升到16.0MPa。表明注入水进入了原气窜通道,在气水交替过程中扩大了波及体积。
表3 数值模拟气水交替结果
3)油井见到了气水交替效果。井组平均套压下降1MPa以上、气油比下降350m3/t,表明气窜得到有效控制;气水交替过程中原受效较差的井产量有所上升,气窜严重的井实现了连续开井,区块平均单井日产油由0.3t上升到1.2t,见到了较好效果。
4结论
1)岩心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气水交替注入,采收率均高于一直气驱注入,且注入压力越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2)通过数值模拟,周期注入0.015个HCPV,日注水量8m3/d,日注气量7876.88m3/d,水气注入强度比1∶3,水气地下段塞体积比1∶1,较一直注气提高5.5%。
3)针对非混相采收率低的问题,气水交替注入能够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士伦,张正卿,冉新权,等.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曹学良,郭平,杨学峰,等.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6(3):100~102.
[3] 李士伦,郭平,王仲林,等.中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理论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4] 李莉,庞彦明,雷友忠,等.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27(3):1~63.
[5] 李士伦,郭平,孙雷. 改变单一的注水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A].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油气田开发工作会议论文集(上册)[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
[6] 小斯托卡 F I. 混相驱开发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61.
[编辑]辛长静
[收稿日期]2016-01-19
[基金项目]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重大科技专项(2011CZB-007)。
[作者简介]熊霄(1981-),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藏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xiongxiao@petrochina.com.cn。
[中图分类号]TE3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6-0035-03
[引著格式]熊霄.气水交替改善CO2驱开发效果与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