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万锋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浅谈航道法对航标管理的影响
◎ 赵万锋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摘 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多日研究结合各方面相关专家的建议,最终表决通过了航道法。如此一来,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长达十三万公里的航道没有立法支持的局面,打开了我国航标管理发展的新局面。航道法的颁布对我国航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重点探讨航道法对航标管理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航道法 航标管理 影响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多日研究结合各方面相关专家的建议,最终表决通过了航道法。如此一来,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长达十三万公里的航道没有立法支持的局面,而航标作为航道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打开了我国航标管理发展的新局面。
航道对于我国水运和其他方面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航道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很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还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建设,不但支撑和维护着我国各个地区江河流域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航标在航道法中作为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指引航道,保障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作用,是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口不可或缺的导助航手段。
我国航标一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进行管理,在立法层面始终缺少支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交通运输部就着手准备并起草航道法的相关工作,始终把该工作放在我国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最近几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制定航道法的议案,希望把航道、航标管理发展提到立法的层面,以便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2011年,关于航道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业的立法项目论证,并且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两次审议和表决,航道法在万众瞩目下出台,成为业内首部龙头大法。
新出台的航道法是针对旧有的全国航道管、航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弊端等现状和更现实的一些管理需求而制定的相关政策,在立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航道的规范管理,航标作为航道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航标的管理和发展上也带来了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航标布设、迁移、拆除、现场监督和维护保养等方面,并且针对现有的航标管理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做出了准确的定位,做到了明确权利和责任,制度更加完善,目标更加明确,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提供了法律保障。
航道法的实施运行对我国航标管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航标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此,我们说几点比较重要的规定和对我国航标管理发展意义较大的方面。
(1)明确航道划分技术等级规定,为航标管理带来新思路。在如今交通十分发达的中国社会,水运对于海岸线狭长的我国是十分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几近十三万公里,沿海航道的通航里程也达到了八千多公里。较长的通航里程决定了水路运输对我国水运的重要性,现有的如此之多的航道,承载了我国社会十分之一的货运量和占将近百分之五十的货物周转总量的货运量,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我国现有的航道管理技术等级低是十分明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出台的航道法规定,航道管理应该划分技术等级,这个技术等级包括两方面,一是现状技术等级,再一个就是发展规划技术等级。那么,技术等级又是如何评定的呢?航道法也做出了相关规定,技术等级的划分要根据有关的自然条件,此外还要根据防洪、供水、环保等相关的要求和因素评定。在航道规划的过程中,航道航标的规划、配布、管理、维护等方面也可以结合航道等级划分进行统筹。结合航道法技术等级划分条件,建立各项指标数据库,建立一套分级合理,划分科学的技术评价体系。
(2)航道法注重保护环境,为航标管理提出新要求。为了在稳定中求发展,我国制定了很多基本国策,而环境保护就是其中之一。航道法明确规定,发展航道,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中体现出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实践中去,把保护环境落实到航道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不可收之桑榆却失之东隅的决心。
航道法在总则中有明文规定,航标布设、迁移、拆除、现场监督和维护保养等日常活动,不得以牺牲水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计划,并要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此外,在航道发展评定技术等级的时候,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评定指标,更要在此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保护进行影响性评价。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AIS、航标遥测遥控、太阳能、LED灯器等技术在航标上的的应用已经较大程度实现航标在环保方面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主张。在传统钢结构航标养护工程中除了更加重视油漆的选用及除锈工程中对粉尘的处理以外,浮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不断推进航标绿色环保的步伐,如玻璃钢、聚脲弹性体在航标上的各项应用,都起到了很好的耐腐蚀和环保效果。
航道法中对违反环保的行为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相应处罚,也是加强航标管理,注重环境保护的的一大重要举措。
(3)航道法明确了航标管理质量安全责任。航标管理中的质量安全是保护航道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为此,航道法对于航标管理的质量安全方面做出了专门性的有关规定。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管理工作,都应该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加强质量管理,紧抓安全管理,强调环境保护,航标管理也不例外。当然,此外还有遵循航道规划的原则和规定,明确建设过程中参与到工作中来的各方的质量安全责任等问题。
目前,南海海区各航标处均配备有GPS定位系统、遥测遥控系统等现代化工具,在海区 的航标抛设定位、航标复位、航标监控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航标设置及维护质量安全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同时航标设置及航标设置完成后的动态发布有着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这些都为航标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而在在航道建设及保护上,航道法对都做出了明文规定,让航标管理工作有章可靠。
善始善终是对每一项工作负责的坚决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准则。对于航标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在做完了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养护之后,各个部门在养护工作结束后都要再次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并要在第一时间清除妨碍航道顺利通航的障碍物,保证正常且顺利通航。
(4)强化航道通航保护相关制度,为航标管理保驾护航。根据网上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四千一百八十六座航道拦河建筑物,但是只有六百二十一座可以保证过往船只正常通过;全国将近四万一千座桥梁中,可以满足通航条件的不足百分之三十,占百分之七十的大多数的是不满足通航条件的。由此可见,我国航道建设及通航方面面临的巨大的考验。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之下,航标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桥区通航水域的航标布设、迁移、拆除、现场监督和维护保养等日常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航道法还对跨越或者穿越航道的特殊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做出了明确规定。净高度、净宽度以及埋置深度都必须作为技术等级划分的必然要求,要写进技术等级报告。建设一些永久性建筑物时,必须按照航道发展的规划,把“三同步”扩展到“五同步”,保证航道发展的技术规范以及要求。上述的一系列要求都为航标管理工作减轻了负担,对航标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禁止性的规定,更有利于航标管理的规范化。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做到这一点才能把航标管理工作做到位。航道法也不例外,航道法在明确规定了应该怎么做和具体的要求之外,还明确提出一些决不能存在的行为,并严令禁止,以防后患。航道是在水域上划分出来的,在利益的驱使下,现在很多人会在航道内设置捕鱼工具,还有更甚者在航道内进行水产养殖,利用航道的地理优势和设施便利,谋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是坚决不允许的;严令禁止在航道保护范围内倾倒垃圾或者其他一切有可能阻碍正常通航的物品倾倒在航道保护范围内;严令禁止在通航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相关的工作区内进行货物的装卸等一切可能影响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行为发生,以保证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区域以及处理紧急突发状况的活动空间,为航道内的安全保驾护航;禁止一切可能危害航道内建筑物的活动,严肃整治航道,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绝不姑息,保证航道的正常通航和通航时人员以及货物的安全。这一系列规定不仅充实了航道法的具体内容,更为航道的正常通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为航标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航道法的颁布与实施,为航标管理这个树立了新航向,解决了旧有的立法不健全的问题,为航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新台阶,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航标管理方面的新思维、新转变,在航道法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的航标建设将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