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 小子》 : 中国妈妈另类美国陪读

2016-07-14 01:36记艳子
分忧 2016年7期
关键词:读书儿子妈妈

记艳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与教育优选联合发布的《2015年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六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占比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而低龄留学已成趋势。一些孩子很小便被父母送往国外读书,父母的陪读必不可少,于是便有了各种陪读故事。

2015年11月初,知名作家唐颖根据自身经历,撰写出版了《加油,小子——美国高中陪读笔记》一书,讲述了自己七年的陪读经历,告诉所有父母,陪读,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放手。

作家妈妈

绝不让孩子做“留守洋学生”

1992年初,唐颖的儿子O奔出生了。初为人母,唐颖对孩子没有太多期望,只要他幸福快乐就好,对孩子的教育,她也一直尊重其天性,让孩子自由成长。

2004年9月,O奔上初中了,学业负担一下子重了许多,每天早上六点半离开家,晚上七八点才回来。由于工作缘故,唐颖常被邀请去美国做驻校作家,见得多了,她有了让儿子出国读书的想法。

一次,她受邀去朋友家做客,朋友16岁的儿子要去澳大利亚留学,家人正在帮他准备行李。当得知孩子要孤身一人在国外待四年时,唐颖很担心:“孩子这么小,你们不陪着能放心吗?”朋友回答她说:“让孩子出去就是让他独立的,陪读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唐颖却不这么认为,孩子小,很多价值观还不成熟,这个时候他迫切地需要有父母在旁边提点他,帮助他克服难关。

回家后,唐颖跟丈夫聊起了这事,没想到丈夫也不赞成陪读。丈夫的话让唐颖很纠结,一时之间也下定不了决心。很快,发生的一件事,让唐颖拿定了主意要送儿子出国读书。

“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外面早已漆黑一片,好不容易等到儿子O奔回家,他却说因为今天忘了戴红领巾,老师要他现在立刻戴着红领巾回学校一趟,不准坐车只能步行,说这是惩罚。步行去学校这一来一回至少一小时,此时已快八点,他没有吃饭,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我告诉儿子:“这么晚了,路上不安全,我不放心你去学校,你先吃饭。”儿子哭了,一定要立刻去学校,他说他不想第二天被老师狂骂。“红领巾事件”让唐颖下定了决心,要给孩子换个新环境。

2007年春节刚过,唐颖开始筹备O奔去美国读高中的事宜。她特意先去了一趟美国,拜访了多个中国留学生寄宿家庭。走访中,一位来自南京的17岁留学生,向唐颖抱怨道:“我不知道有多少十几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别人家的屋檐下委屈地在被子里哭,却不敢和父母说半个字。” 男孩的话深深触动了唐颖的心,那晚,她失眠直到凌晨4点。

经过一夜的思考,她想通了,她坚定地告诉丈夫:“我要去美国当个陪读妈妈。我是妈妈,我只想我儿子快乐,成才是其次,他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得陪着他。”

坚持陪读,陪伴是为了更好地放手

2007年10月18日,唐颖带着15岁的O奔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一周后,O奔进入了美国爱城西区公立高中读书,这是当时全州最优质的公立高中。虽然有妈妈陪着,但在异国他乡,O奔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失落。

一次,唐颖去学校接O奔放学,两人并排走在宽阔笔直的大马路上,朝着西南,正是夕阳在天空灿烂的方向,此时的唐颖如释重负,感觉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哪知,O奔却说:“妈妈,我想回中国读高中。”唐颖一愣,心猛地一沉。儿子接着哭诉道:“很多课程我都听不懂,我觉得很累。”唐颖当然明白,刚刚自己在学校和老师短短一个小时的英文交流,也已经感到很累,那正是语言交流不顺畅带来的疲惫感,儿子感受的压力就更大了。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唐颖决定邀请同龄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朋友秀娟一口答应,十几分钟后,秀娟带着他的儿子维克来了,一同前来的还有四只可爱的小仓鼠,维克说:“这是送给O奔的礼物。”O奔在异国他乡得到了来自小伙伴的第一份礼物,异常兴奋,两个孩子趴在笼子边,一问一答,就像老朋友一样,煞是热闹。O奔在玩耍中很快就忘掉了白天的不快。

第二天早晨,O奔起床后,没再提回国的事,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后来,每到星期天或是节假日,唐颖都要请一些朋友带着孩子到家里聚会,让儿子参与其中,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渐渐地,O奔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人也一天天活泼起来。

一天,O奔放学回家,像往常一样躲进房间上网。唐颖拦住他,说:“我认为你用功用错了地方,你现在不是应该多学学英语吗?”没想到儿子推开她的手,烦躁地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说完“砰”的一声关上房门。郁闷的唐颖无法劝说儿子,只好找到O奔的英文老师,抱怨道:“O奔太懒了,总是在逃避英文,不愿读英文原著。”这位有着澄澈蓝眼睛的年轻老师当即呵呵笑说:“我也懒,哪个男孩不懒呢?”他甚至同意让O奔读中文版小说,只不过要用英语写读书报告。

这是唐颖第一次亲身体会到美国教育的不同,老师把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在了第一位,唐颖觉得自己太武断了,如果自己一味逼迫O奔去学英语,未必是好事,反而会给O奔带来挫折感。

在唐颖的“放任”下,O奔疯狂地爱上了写作,凡是需要写文章的作业,他都乐意完成。有一次,音乐老师在他的百人音乐班上,表扬O奔的期末开卷考文章写得最出色。当老师用赞许的眼光看O奔时,他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转眼两个学期过去了,O奔能流利地用英语辩论、演讲,看得懂英文原版电影,能用英文写信;他也一改曾经的腼腆内向,变得活泼健谈,独立性很强,越来越注重自我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悄然成熟了。

加油,小子!陪读妈妈完美放手

一次,唐颖去考驾照,因为驾驶规则问题与考官产生争执,气呼呼地掉头就走:“我就不信过不了你这一关。”这时,O奔追了上来:“妈妈,别这么较真,要放平心态。”儿子的安慰,让唐颖心头一热,最终拿到了驾照。不久之后,唐颖左脚侧面一根骨头骨折了,一连几个星期都无法出门。O奔独自一人去超市买菜、做饭,料理所有的家务,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唐颖觉得儿子长大了。

2010年,O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唐颖笑着告诉儿子:“我的使命结束了,我要回国了。接下来就看你自己了。”回国后不久,O奔打电话回来,抱怨说:“妈妈,我后悔高中没有学习烹饪课。”原来,高中最后一年选修课,儿子放弃了烹饪课程,所以读了大学的O奔仍不太会煮东西。可唐颖只说了一句话:“可是,O奔,这是你自己的选择。”O奔自此不再打来电话抱怨。

2014年年底,唐颖无意中在电脑上看到了O奔的一篇英语小说,这也是O奔在大学一年级修的一门小说写作课的作业,唐颖在这篇小说里触摸到儿子从未说出的伤痛,原来,在出国留学的这几年,孩子心里也有着许多难以诉说的苦楚,他的委屈和孤单,有时候并没有让母亲知道。唐颖想,许多出国留学的孩子或那些准备出国读书的孩子,都将会遇到和O奔一样的难题,而自己和儿子亲身经历的这一切,将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

2015年11月初,唐颖将自己的陪读经验和亲身感悟整理编纂成《加油,小子!美国高中陪读笔记》,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唐颖说:“我希望我的陪读笔记不仅对想要送孩子出去留学的家庭有用,对孩子在国内读中学的家庭也有一定的启发,这样才能使这本书发挥最大的作用,虽然我不知道这几年的陪读生涯能给孩子带去什么,但作为母亲我不后悔,还是那句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快乐,即使没有多大的成就,懂得快乐学会快乐就好。” (文中主人公为真名。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读书儿子妈妈
打儿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不会看钟的妈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