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跟风是件危险的事

2016-07-14 08:24郭一琦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影视剧价值观创作

郭一琦

杨群认为,现在IP的商业味道太浓了,绝对化了,我们不应该只站在当下,而应该放得更远,应该跳出局限,创作既满足观众需求又给观众带来新认识的作品,不能随波逐流。不要把精神和灵魂想得太高,既然面对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实在在的,需要的作品也是有温度的。

穿着宽大简洁的大T恤,抱一白瓷茶盅,杨群乐呵呵地招呼我们坐下,开始侃侃而谈,不知道的人只会觉得面前是一个标准的热情豪爽的北京大叔,但其实他还是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国内著名制片人及高级录音师。

6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坎坷艰苦的日子,在时代浪潮的击打中他们似乎更懂得坚韧奋斗,更懂得珍惜和把握来之不易的机会,杨群也是如此。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杨群曾在福州军区通信总站和北京军区通信总站任技术员,1982年后又在北京展览馆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技术部任职,丰富多样的经历沉淀出了杨群扎实的专业技术、开阔的视野和的突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影视圈家喻户晓的明星演员们不同,在背后一心埋头做影视剧“推手”的杨群或许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提起他担任制片人的那些电视剧,就会让人惊呼“原来这些作品都离不开他呀!”,无论是《共和国往事》、《欲望》、还是《孝庄秘史》、《康熙秘史》,都是曾掀起过追剧热潮和观众讨论热情的“热剧”。从事影视剧创作的这些年,杨群曾参与策划担任制片主任、录音合成师的剧目已达30多部计千余集,其中多部剧揽获国家级“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十个一工程奖”、“春燕奖”等各级奖项。采访中,对于这些成就,杨群竟一个字都没提,或许在他看来这是他热爱的事业,也是他的本职工作,无需多言,更无需标榜,他只分享了对当下影视行业中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提出了新颖又实在的建议。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杨群

“IP热”难以持续,应客观看待

可以说在当今的影视圈谁不谈IP谁OUT,但真正研究过IP的本质、“IP热”的产生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却不多,全民疯狂追逐的IP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语焉不详、言不及义的吸金热词值得我们静下来认真思考,而这把一夜之间熊熊燃起的IP之火究竟是帮助打通了影视行业的任督二脉,为影视创作注入新的活力,还是一种跟风炒作的投机生意,形式大于内容?杨群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

Q:怎么评价“IP热”?你觉得全民追逐IP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IP需要实实在在创作的东西。现在我觉得IP的商业味道太浓,本来是个正常的东西,现在把它推向歧途,绝对化了,商业背后的推力过大。我们应该用平常心看,现在心态有点扭曲。IP起源于互联网,但现在过分局限于互联网上的内容,局限于网络小说,有点把它框架化了,以前没有互联网难道就没有IP吗?没准《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大IP,曹雪芹可能就是当年的南派三叔,不要认为IP就是互联网的,就是点击率高的,人气旺的。

Q: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IP热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电影产业缺乏原创能力。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A:有原创差的原因,但不是说人差,水平差,素质差,而是环境不好。假设我很有能力,很能原创,但没人用我,那我不还是有能力发挥不出来吗?现在这个社会像曹雪芹那样一辈子写个《红楼梦》的人也确实是少,因为毕竟还是个商业社会,我们不纯粹,我们现在讲的故事大多数都是49年后发生的故事,讲不了两千年前的故事,但我们的标准不只应该站在当下,而应该放得更远,站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感受,应该跳出局限,既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还要能够包容别人。

Q:想要把一个IP成功改编成影视作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A:价值观要符合当下。即使现在有些人不遵守公共道德,但当你呈现给他有正确价值观的东西,他也还是会被打动的。其他的就是技术问题了,看你究竟是想做《间谍之桥》这类有深刻故事的作品,还是《X战警》这类更突出视觉效果的作品,究竟这个戏是想靠可视性来吸引观众,还是靠故事内涵吸引观众,当然这也要考虑选择的IP的题材适合什么表现方式,适合什么包装,看所画的圆的包容性有多大。

Q:你有看中过某个IP想把它改编成影视作品吗?

A:我看中的一定是我自己内心想做的,至于它是不是IP并不重要。说实话,我也不愿意跟这风,如果我看IP火也跟风,那就是一个纯商业的行为,纯商业的行为还得看我愿不愿意。我不会去为了做IP而做IP。我从原来对IP没有认识,到后来对IP有了认识,分析了IP,到现在冷静下来思考怎么面对IP,我现在已经是冷静期了。

Q:这次IP热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A:不会。IP热现在已经开始走向冷却了,传统编剧界已经开始大举对IP产生质疑。其实大家争的不是IP,而是在市场上谁有发言权,谁有名分,其实这一点都没必要。现在各方面的炒作者把这件事推到了一个不合适位置。

要了解观众,更要超越观众

多年奋斗在影视剧创作第一线不仅让杨群积累了大量经验,还让他具备了独具一格的眼光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激情是灵感的源泉,冷静是进步的阶梯。他深感当前影视圈的浮躁喧嚣,担忧抢钱跟风、金钱至上的陷阱,始终坚信只有打动人心的作品才是留得下来的好作品。他认为影视剧需要树立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来引导观众,在符合观众审美需求之外,更要超越观众的目光。他也承认曾经对电视剧的发展的判断有过误区,以为只要赶上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才是成功之道,后来才发现只有踏踏实实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Q:影视剧创作需要适应观众喜好、迎合观众口味吗?

A:说适应观众,适应哪个观众啊?观众是广泛的,欣赏的偏好也不一样。不管是古代作品、年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任何作品都能做成观众喜欢的,重点是要符合观众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当然观众也要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对我们从业者的要求是你要了解观众,但你更要超越观众,你既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要给他们带来新的认识,就像世界上所有服装大牌不是顾客喜欢什么才做出什么,而是先做出新款才引领了时尚和潮流。其实观众的口味是他们的需求决定的。白天工作很累,晚上打开电视可能就想看一些高兴的和他有关系的,每一个普通人的需要加在一起就组成了精神和灵魂,不要把精神和灵魂想得太高,他们所面临的生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们需要的作品一定是有温度的、有感觉的。

Q:网剧的发展对传统影视剧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A :网剧对传统电视剧所谓的冲击只在广告上,蛋糕就这么大,网剧吸走了很多广告,把传统媒体的蛋糕分了,那传统媒体的蛋糕没有了,还怎么去给吃蛋糕的人呢?循环就弱了。但总体而言这个发展是好的,发展到高峰就平衡了,电视台是不可能消失的。现在19-24岁年龄段的人看网剧是比较多的,但再往上的那一批人中还有一定量是传统媒体的观众,而且19-24岁的人过几年心态也会产生变化。

Q:有考虑过做网剧吗?传统影视剧创作方面是否会做一些转型?

A:有想法,但还没有具体实施。肯定会做一些转型,比如现实题材方面可能会做一些离互联网近一点的戏,起码更靠近年轻观众的。例如我们想做一个电竞题材的电视剧,既面向特定层面上的观众,符合他们的需求,也能让广大不了解这个领域的观众通过这个戏增加了解。

Q:你在电视剧《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的发布会上说“生活题材类的电视剧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为什么?

A:现实题材离我们最近,是当下的观众最能切身体会的。现代剧和古代剧不同,古代剧主要传播思想性,把那段历史展现出来并把现代人对历史的看法附加进去,而现代剧是基于现实题材描述现在的生活,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向观众表现这样的生活,只要这个生活是有价值的,能打动人的,就应该去做。而且现在生活的面广啊,古装戏基本只局限在大事件,古代小的生活好像没有表现的意义,要表现古代生活的话可能纪录片的方式更适合。

猜你喜欢
影视剧价值观创作
我的价值观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一墙之隔》创作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创作随笔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