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露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430056)
浅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纪 露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430056)
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暑期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点评,并就教学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阐明个人观点,以供相关人员分享,并期待教师们能牢记习近平主席在教育工作中讲话的内容,努力实现民族发展和壮大的希望,国家强盛的希望。
音乐教学;继续教育;能力提高;势在必行
近几年,我都非常荣幸的应邀参与了我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不容忽视,它既让大学教师们有了近距离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为大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推进提供原始依据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小学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解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渠道。
培训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小学在职教师求知欲有多么的强烈!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远远胜过那些在校的大学生,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学教育与继续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大学生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生所报考的专业来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们只要达到学分即可毕业。我们知道继续教育的定义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是根据音乐学科教师任职后的工作需求来进行的,其教育的目的性更强,专业的需求性更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参与这次培训工作的体会。
1.涉及面广——参与培训的人员,几乎全都是战斗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
2.实用性强——知识结构立足于音乐学科教材主体,适当拓宽知识面;
3.灵活多样——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大课、小课、综合课等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进行;
4.直观生动——授课方式为讲授、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运用相结合;
5.专业性强——集合江汉大学的教授及武汉职业院校的高级教师等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面授教学;
培训的整体过程就是在这样的一种非固定的模式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员们受益匪浅。
在时间安排上短而集中,培训过程历时5天(2016年7月10日-14日上、下午全天)。后期跟踪听课、评课5天(10月24日-28日每天跟踪10位教师听课、评课)。学员反映不累赘,不拖拉,精致受用。
培训课程细分为小学班:音乐学科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深析;校园合唱团的组织与训练;合唱的指挥训练;“感受”课程教学的深析;“歌唱”课程教学的深析;音乐教学与其它艺术;校园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音乐校本研究等十门课程。中学班:音乐学科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深析;校园合唱团的组织与训练;合唱的指挥训练; “感受”课程教学的深析;“歌唱”课程教学的深析;音乐教学的文化意蕴;校园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音乐校本研究等十门课程。以上培训的课程几乎涵盖了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所有内容,其专业性、实用性显而易见。学员们可通过短短的培训过程实现知识的更新与解惑,充电后的知识介入足以让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容淡定的面对新形势下的常规教学。
1.对教材研究的不够透彻——教师们在教学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备课,所谓备课就是让教师们首先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就声乐作品而言,就是要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大意等,在为学生范唱时,既要唱准音高也要准确的表达情感。比如,在本次的授课中出现了一个尤为突出的共性问题。中学教师在演唱《送别》这首“学堂乐歌”时,集体将“一觚浊酒”的“觚”(音读gu,意为古时候盛酒的容器)读成“瓢”,更可笑的是好多个印刷的版本也干脆把“觚”印成了“瓢”。
2.对教材的认知缺乏严谨性——在培训中发现很多教师嗓音好、乐感也棒,可演唱作品时却总觉得不够满意,究其原因就会发现他们的演唱过于强调自我的陶醉,从而忽略了作为专业音乐教师应有的规范。如在演唱《康定情歌》时,每个乐句都加上了不应出现的装饰音。在培训中我稍加提醒他们就能够基本把握准确了,这充分说明这些老师具备了演唱该作品的能力,但忽略了教学中的严谨。
3.部分教师不具备音乐教学能力——教学中发现,在各高等音乐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择业困难,分配都成问题的当今,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却仍然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有些学校因教师队伍超编无法引进专业师资力量入校,只能启用非音乐专业的教师来承担音乐教学任务。他们可能是数学、语文、政治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却被牵强的安排到音乐教学队伍里承担音乐教学工作。这类非专业的音乐教师充斥着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专业能力都极为欠缺,根本无法正常的为学生传递中小学教本中所规定的音乐专业知识,致使我们的中小学学生无法正常的接受相关音乐知识,许多有着音乐天赋的学生都无法被发现,给予正确的引到和培养,遗憾的失去了最佳的培养阶段。
4.部分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来源大多是具有从小具有音乐天赋、爱好音乐,长大后定向培养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学生,但也有一些并无音乐天赋、为求得一纸文凭被动转入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毕业成绩基本达标,也能顺利毕业,但毕竟学习起点低,不具备应有的音乐天赋,音准和节奏等相关的基本音乐知识也把握得不很牢靠,教学中唱走音、节奏乱等专业性的问题成为一种常态,极大地制约了音乐教学朝着正常轨道运行的常规。
严格说来,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大学的学习成绩,也不在于婴幼儿时期的智商,而与其成长过程的性格形成有更大的关系。完全凭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体会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已拥有了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教育机构来全面的、系统的、规范的对适龄者进行义务或非义务的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但这种知识常常是理论性的,并且其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之所以主张全面系统的教育,在于这种教育能使人变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于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应付自如。将大学教育仅仅当成获得工作的一种途径,这是一种低级、浅薄的职业观和教育观,它没有考虑到教育对人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学习经历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投资,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种人生力量,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两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
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高校录取学生的方式包括院系专业方向的选定多半都不是依据上述主张来完成的,这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且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由此引发的诸多弊病只能有待于学生进入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后逐步的适应和完善。其适应和完善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而继续教育则可确定为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继续教育是我国当今社会帮助从业者更快适应和完善任职需求搭建的一个知识平台,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均可根据各自的需求进入到不同的继续教育知识平台,进行从业后的再教育,这种教育对从业者来说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更加直观和适用。
就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都是称职的,符合国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标准的,针对少部分尚不具备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我以为首先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坚决抵制和杜绝非音乐专业人员渗入音乐教师队伍。纯净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真正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人才是大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育局以及中、小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任用首先从源头抓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可行的,杜绝走后门、讲情面的歪风邪气,领导们在任用和聘请教师时要有一切以专业需求为重的主导思想,选准人才、用对人才,尽可能避免跨专业使用人才。
已被任用的专业教师一定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巩固、完善及更新,尤其是那些曾无意学习音乐却由于一些特殊的机缘巧合误入音乐殿堂学习并有幸涉足音乐教学行业的教师就更要加倍巩固和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了。教师们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本,熟练掌握教本以及教本外宽泛的音乐理论知识。熟悉教本中的音乐欣赏部分的作品以及歌曲中的相关音准、节奏等知识点。尤其不要忽略了有些中、小学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度的音乐素质的特点,他们往往从小练习钢琴或其它乐种,其音乐知识含量不可小觑。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望也会比其他同龄学生来的具体而旺盛。教学中也许你认为出现的是一个极小的知识缺陷或错误,一旦为学生所知,教师的颜面就会随之丧失,魅力也会削减,在学生中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在学生心理上留下阴影,他们会对教师今后的教学也会持怀疑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教师后期教学严谨性的误判,失去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就国家大环境而言,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提。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现在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整个国际、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中国历来重视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教育方面的讲话中曾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好老师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群好老师能提升一所学校的质量,一批批的好老师则是我们民族发展和壮大的希望,是国家强盛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用习近平主席的好老师标准对照自己,用专业的知识武器武装自己。我们一定要积极倡导习近平主席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美好愿望,立足专业的规范,让孩子们的天赋都能朝着自然、健康的方向发展运行。
[1]任顺元.师德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蒋成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文军.中小幼音乐教师嗓音保健不容忽视——由继续教育培训班引发的思考[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2).
[4]江亮.谈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4).
纪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硕士生导师,声乐副教授,学士学位,曾在《黄钟》《武汉大学学报》《加拿大社会科学》等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现任职于武汉——江汉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