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剧创作中的多媒体

2016-07-14 18:36山东省话剧院2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多媒体

李 帅 (山东省话剧院 250000)

谈戏剧创作中的多媒体

李 帅 (山东省话剧院 250000)

剧本诞生之后,舞台剧的排演就成为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而二度创作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独创性。当下的演出,更多的是商业性质的。面对市场环境和票房压力,让更多的戏剧创作者不得不寻求更新颖,更能吸引观众的视觉突破。

戏剧;多媒体;戏剧创作;舞台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创造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解读剧本的能力;二是善于将剧本文字形象转化为舞台演出形象的能力。解读能力很好理解,就是要求戏剧创作者在创作中要有“自己的观念”,包括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认知,对剧本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只有抓住剧本中打动你、促使你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东西,才能在作品中有所强调。难就难在第二种能力,它涵盖了戏剧创作者在把剧本文字内容转化为舞台演出形象过程中的所有创造,包含运用综合艺术诸元素所创造的演出形式和演出形象。

谈到独立性和独创性,我想先从多媒体谈起。在原创作品中,遇到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剧本,要搬上舞台并非易事。我观看的国家话剧院小剧场戏剧《孔子》,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左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介绍一位圣人,讲述他的事迹,回顾他所经历的事情,并且让观众从半古文的台词中,投入到故事中,去品味戏剧创作者创造出来的氛围,仅是依靠演员的激情是不会满足于观众的,戏剧创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投影仪,创造了具体生动的环境,帮助演员寻找人物的感觉,同时又营造出了剧中特有的诗意。说是巧妙,却不能称之为最新的手段,实际上它与另外一出戏《燃烧的梵高》如出一辙。《燃烧的梵高》中,多媒体不仅给演员的活动空间创造环境,营造氛围,烘托情绪,同时还配合着演员的表演,特别是最后当梵高举枪自尽的那一瞬间,随着那声巨响,屏幕上四处喷发着鲜血的特效,狠狠的击碎了每一位观众那颗疼惜梵高的心,满屏浓浓鲜血,一股失去了忘年知己的悲痛沉沉的凝在观众心头。《孔子》也有那一幅幅水墨画太美了,甚至可以与春晚的颜值媲美。借助现代技术体现思想,完成演出,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勇气可嘉,这表明了戏剧创作者与时俱进的追求心,但既然是探索就得承担它的得与失。

作为当下戏剧创作者的一种兵器,多媒体的应用将势不可档,在现代舞台上亦随处可见。如解放军歌舞剧院的《也许明天属于我》、孟京辉的《女仆》、人艺《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等。它的出现与应用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创造环境、体现主体形象、舞台形象,甚至是可以迅速转换场景、给传统的舞台演出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伴随它所带来的连带弊端是,无法给演员提供具体的舞台支点,尤其是在整个舞台都用多媒体投影作为全剧背景使用时,演员的表演不得不采用无实物的肢体表演。

在这些多媒体的运用中,有部戏我认为是比较有想法,先说《女仆》,从呈现上看,舞台的左前方有个桌子,上面摆放着小人偶,一个杯子,一座独幢的楼房模型。戏开始时,两个仆人(两男演员扮演)正想尽一切办法置女主人于死地,以泄他们长期积郁心头的压抑与愤恨。演员在说着台词的同时,将代表女主人的人偶塞进杯子里,挤压让“她”窒息。。。这都是现场拍摄投放到屏幕上,把这两个卑微小人物想要把女主人毒死的那种强烈欲望放大,并从一开始就印在观众脑海中。投影的下一次运用,是为交待环境和折射人物复杂的思想及心里活动出现的。剧中,两人正很投入的扮演主仆游戏,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打断。这时候,镜头从房子(模型)里头,以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晃晃悠悠”穿过长长的、幽暗、寂静、清冷的走廊、过道、客厅;从“卑卑怯怯,小心谨慎的”推打开房门,到打开后我们看到的是乌漆码黑一片 恐怖诡异。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战战兢兢的两人在琢磨到底有人没人,再打开,没人……反反复复两三次。每一次嘎吱的开门声,都伴着一股邪气,令人胆战心惊,心有余悸。

戏剧创作者机智的借助投影,通过家具的线条,把屋内的环境全盘托出,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栋阴暗、死气沉沉、让人透不过气的老宅,加之演员嘴里念念叨叨、拼命克制急促喘息的声音,映射出两人鬼鬼祟祟,并将那种害怕被主人发现的内心恐惧与幻想破灭、未能如愿、不甘心的复杂思想和心态展露无疑。这对于投影的探索可谓是又开辟了一条蹊径。

关于多媒体,我想怎么也还是绕不过这部有许多突破的新作品——克里斯蒂安-陆帕的《伐木》。一部佳作,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这出戏与以往的演出不同的是观剧时间长达5个小时!对于早已被各种主流或商业戏剧所宠坏的中国观众,舞台演出已然成了一种文化的快消品,像这样一部慢火煨制的作品,恐怕是很难迎合大众胃口的。但是看完这部戏,我不禁要感叹陆帕真不愧是有名的玩转时间的高手。这部作品存在三个时空维度:一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二是对现实情境的演绎;三是叙述者的心理空间;它的多媒体使用多半是视频,视频影像主要承载着描述过去事件的部分,也穿插着正在进行的。几段视频都有它的存在价值,它是整个演出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整场话剧从乔安娜的访谈开始,这是一段非常朴素的黑白采访录像。片中的乔安娜看上去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她拥有独立见解,比如“只专注台词的演员没有腿”。然而,她的工作坊在教国家剧院的演员“行走”时,遇到了挫败。她精神疲惫。这段影像可以认为是她自杀前的最后一段采访。在播放这段影像时,剧场没有完全熄灯。它很像一段序幕。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演员从四面缓步登场,开始讲述一个因葬礼而起的晚宴,类似守灵。而葬礼的主角,就是开场视频里,上吊自杀了的乔安娜。

影像的使用还让观众看到舞台场景之外的别的场景,包括自杀女演员乔安娜的葬礼。其中还有两段视频,是两个年轻作家的谈话,这一次陆帕把段对话放在厕所,厕所本身就是一个排泄地方,在厕所的对话有可能是不合适在吃饭的宴会上谈论的,陆帕选择了这样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让两个演员去释放,并且通过他们可笑的对话,与舞台上观众面前的这场宴会形成某种隐喻的对比,使观众通过视频中的内容就能感受到剧中想要讽刺的那种禀性:虚伪、圆滑、趋炎附势。不得不说,剧中使用的每一段影像都具备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好的艺术短片。这样的设计,从形式上摒弃了所有感官刺激的东西,所有华丽的炫技,突破话剧的局限性。不仅拓展了整个舞台的空间感,使这个不易被改编的原著,一场普通的饭局,变得更如电影一般可以有“闪回”。并且在视觉上的完美转换,也重新塑造了舞台节奏,不至于使人烦闷困倦。正所谓陆帕改变了影像原有的独立性,使之具有了戏剧的性能,主要指它参与了戏剧演出的叙事,具有了舞台的行动性。

这位欧洲巨匠的高超之处还在于对整个作品的把控,无论是对舞台空间的物理切割、视频应用、时空拼贴、剧场场灯的几处设计、大到形式,小到每个细节的处理都经过缜密思考与精心设计。这种把控能力也是我们国内戏剧创作者所汗颜的。

回到二度创造的独立性和独创性, 国内的演出, 好像都有一点似曾相识。我还是想说《伐木》这部戏,一是它所涵盖的课题比较广;二是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以往的戏剧传统,有很多项突破。在多媒体的运用中,数它为佳。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多媒体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