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南京亮》的编创手法

2016-07-14 18:36王自彤江南大学214100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叙事性手法南京

王自彤 (江南大学 214100)

浅谈舞蹈《南京亮》的编创手法

王自彤 (江南大学 214100)

舞蹈作品《南京亮》是一部抗日题材的现代舞,直接而强烈的情感表现结合宏大的群舞场面,使得这部叙事性舞蹈富有表现力和舞蹈艺术的别样美感,在舞蹈编创上独具风格,本文正是基于对此舞蹈《南京亮》的动作编创手法进行论述的。首先对舞蹈的编创手法概述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对舞蹈《南京亮》的编创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舞蹈《南京亮》的编创意义发表己见。

舞蹈;《南京亮》;编创手法

一、舞蹈的编创手法概述

舞蹈编创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再创造。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型像、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一次创造实践都是基于编创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创新意识的伴随和艺术才情造诣的不断积累表达。编导是创造和编排舞蹈动态美的使者,将舞蹈的意境、品质和鲜活真实的美传递给观众。

二、舞蹈《南京亮》的编创手法

1.创作动机的呈现

舞蹈《南京亮》的编创者深刻领悟到抗日战争期间这段悲惨的历史,领悟到了民族内含的深层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化作舞蹈展现在舞台上。通过被侵略人民对一名日本人忏悔的反抗到原谅的过程,展现了民族大义和国人的民族性格。一,我们是有骨气的民族,面对侵略者不卑不亢,二,我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民族,虽然面对敌人有着深沉的恨意,最终还是选择原谅忏悔者。编舞者始终传递出来的舞蹈内涵就是,希望我们铭记历史的伤痛,在伤痛中前进,在耻辱中奋发向上。

2.舞蹈动作的设计

舞蹈《南京亮》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讲究流畅感和连贯性,比如在《南京亮》的旋转动作中,半脚尖的“立”是旋转中最主要的一点。只有把脚尖立到最大限度,这样脚与地面的接触才会减小,这样一来摩擦力才会变小。摩擦力变小了,才能够用很小的劲,转得更快、转得“圈”更多。而在旋转的同时膝盖、腰和背部、胸部都要保持挺立的状态,使得力量得以集中。和转圈相配合的是蹲的动作,前文说道蹲和跳的配合,其实蹲和转也是一体的,只有蹲好了才能更好地立。此外转圈也要求舞者做好开合的动作,无论是起法儿还是旋转过程中,都要求从下而上的脚踝、膝关节、胯关节的开度。如果都是“关”的,舞姿自然不会好看。而这些连贯性的动作目的都是为了情节的流畅性服务的,不光是情感表达的准确,叙事性情节的连贯和流畅都要靠这一组组斜街性的动作才能表现出来。

3.时空调度的运用

现代舞《南京亮》是一部叙事性舞蹈,在时空的调度编排上采用了相对复杂的双线复式结构。开篇通过以“日本人”为主线人物视角,一方面通过日本人的忏悔表现对战争的谴责,另一方面又通过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表现国人愤怒、悲痛的情感;舞蹈中部叙述视角转换到“婴儿母亲”身上,表现母亲悲惨的遭遇和战争的无情,这一双线复试结构构架了整个“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始末,编创者巧妙地运用这一结构真实还原了事件经过,同时完整表达了不同民族人群对于战争的情感演变过程。

舞蹈一开场,我们就看到一个落魄的人影推着“尸体”悲伤地行进,中途遭遇众人反抗,众多舞者缓慢而坚定有力地向前者逼近,强烈地释放着对这个人的仇视与敌意。看到这里,我们明白舞台上的角色定位,落魄的是日本人,推着中国人的尸体前行表现的是自身的惭愧和忏悔;反抗的是中国人,愤怒与仇视表现地是对战争的抗议、对敌人的仇恨。这种群体包围个体的场面调度,似乎在向犯罪者反复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如此残忍”,情感表现的真实有力,令人动容。接下来故事追溯到战争发生的过程,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将“逃亡”“残杀”“强暴”等事实一幕幕直接地呈现出来,不加修饰的舞台表现更加露骨地解释出日本人当初犯下的最罪行,直接得叩响了全民族人民内心的共同情感,伤痛与仇恨交织。而日本人则在全力试图阻止悲剧的发生,但可以看到这种尝试是无用的,最终伴随着一声枪响,“婴儿母亲”出现,抱着惨死于战争中的婴儿失声痛哭。众人看着无辜生命的逝去,却无能为力,只能再次将敌意抛向日本人。忏悔的日本人通过下跪乞求原谅,最终获得了谅解。全剧在八分钟的时长中,完整讲述了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格,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催人泪下同时叩问灵魂的佳作。

三、舞蹈《南京亮》的编创意义

1.承载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舞蹈的诞生与生俱来地被赋予了时代感。这种肩负历史使命感的性质是艺术的本质之一。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者被要求补充自身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思想和精神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将这种内涵体现在舞蹈表演中去。舞蹈《南京亮》所蕴含的沉重的历史话题和文化底蕴,需要学生不仅通过加强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以呈现,必要的历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历史使命感的赋予和舞蹈动作邮寄结合,才能使得舞蹈肢体语言富有表现力,传递深刻的思想内涵。

2.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叙事性作品作为一种将故事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创新性和表现力。人们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了解一件历史事件,类似的艺术表现形式有舞台剧和歌舞剧;不同的是叙事性舞蹈仍然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伴随着音乐共同表现主题,旁白和对话的形式相对较少。而在舞蹈《南京亮》中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对话和旁白,最后只有响起的带有歌词的音乐旋律与反抗战争、追求自由的主题相契合,所以整支舞蹈基本都是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来完成的。

一位忏悔的日本人,一群反抗的中国民众;队形上的鲜明反差制造了舞台的异样美感;日本人的悲伤与落魄,中国人的挣扎、反抗;一动一静、一强一弱的反差同样富有舞台表现力。舞台上阴沉、冷色调为主的灯光,与最后鲜红的灯光背景形成反差,表现出沉重而恐怖的历史真实;阴沉、缓慢的出场音乐、高亢、奋进的反抗音乐,也形成两股对抗的力量,来反映历史事件中既压抑又惨重的战争氛围。《南京亮》的舞台艺术价值是丰富而深远的,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挖掘,希望舞者能认真领悟,从而体会舞蹈深层的艺术魅力。

3.深厚的人文关怀

每一位站在舞台上的人,都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是信念的坚持者,是反抗的中国人,舞蹈作品《南京亮》通过对一位忏悔的日本人内心情感过程的叙述,激发民族意识的同时,使中华民族与日本划清界限,打开了中国人包容的心、怜悯的心、爱国的心。

舞蹈的复线人物“婴儿母亲”是编创者用心塑造的一个人物。一位母亲极力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的骨肉,而无辜的生命在血腥而无理的残杀中死去,母亲的情感通过亲生骨肉的逝去迸发出来,也激发出观众的母爱意识。从“大我”过度到“小我”,从“小我”中隐喻“大我”,国难当头,即使是骨肉也要舍弃,而伟大的母爱,隐喻着国难所带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无助。而“日本人”这条线则体现的是善与恶、因与果的真理,从日本人推着布满中国人尸体的车出现在舞台上,就象征着日本这个民族将永远背负着中国人对他们的仇恨,将无法摆脱历史的事实,这里的日本人象征着他们所造下的恶果,是心灵、真理、正义对人性的讨伐。而最终中国人对忏悔的日本人的原谅,也象征着“善”,是怜悯、是包容、是骄傲。

猜你喜欢
叙事性手法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层递手法
南京大闯关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