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文辉 (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650214)
论国画创作中的线条美
饶文辉 (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650214)
国画中的线条变化多端,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多姿多彩的画面,真可谓神奇。线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缺了线条的中国画就如同失去灵魂一般而没有生命力。线条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最主要特征。文章论述了国画中线条的美学价值,以及在国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画;线条;艺术;美学
谈及中国画,如果绕过线条的话题,那是不负责任也是没道理的,因为它是国画艺术最基本组成之一,正如盖房子的架构和轮廓一样。国画创作中,用线条来表现艺术形态,无论是从流派上分类的文人画、学院画,还是从内容上讲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再或者是以表现形式来区别的写意画、工笔画等,无不以线条来勾勒、塑造。古人就有“勾线十八描”的理论经验总结,可以说,线条上的长短粗细或是线条之间的拆离组合是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画的线条就如同西画中的色彩,是灵魂一般的存在。比如我们常说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中,曹和吴的高超之处就是将线条运用得炉火纯青,整幅人物画作,除了线条还是线条,但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和风格却截然不同,这也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水墨的简约之美,而这种简约美就是依靠线条来实现的,国画创作是利用线条在剪法中寻求突变,追求线条独立的审美价值。线条貌似简单,实质上最具有耐人寻味的变化和灵性,为意念力的表现、人格化的创造,是中国画最具难度的基础技法。在国画“六法”中,“骨法用笔”被排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就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了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就传达出了中国画的传统与精神。
在国画创作中,那一波三折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线条,被赋予了画家丰富的精神内涵,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人情趣,流露着作者的所思所想,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中国画崇尚笔墨至上,强调笔笔分明,笔中有物,以突出线条笔触。在色彩方面,中国画的渲染与设色不能平涂,也需见笔,因此渲染与设色相当于也是在使用线条,只是墨色、色彩浅淡,用笔更粗犷、体积更大的线条而已,墨法之妙全从笔法中产生,这是中国画基本技法的实质。以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形态各异的笔法线条与笔法点染,交错纵横,相互交融,产生了中国画的意象美、节奏美和韵律美,充分显示了中国画线条的无穷魅力。
从古至今的国画名家都高度重视中国画的线条美,唐代张彦远认为线条是“生死刚正之骨” ,真乃线条用笔的至理名言。如杨佴旻之于线条,情有独钟而别具创意。在他的绘画创作中,那种浓重的、干涩的线条是基本回避的,而是通过淡而柔的线条变现,营造淡雅、宁静、悠远或者空旷苍茫的境界,给人以置身室内的闲适愉悦、进入集市的风情感染、面对湖泊的惆怅遐思、远眺群山的放飞无限。把他的线条表现定义为“没骨法”是准确的,因为那是一种柔弱无骨的意念游走,围绕主题千回百绕,钩织出工艺美术一样的精美图案,光看线条就是一种享受,更别说基于线条进行的艳丽设色了。在杨佴旻的人物代表作品《周末》中,他以曼妙的、富有梦幻色彩的迂回线条,描摹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睡美人画面,整体氛围之宁静、人物气质之静雅表现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在这里,作者为了更好表现线条的柔美,他用赭石加白色描摹女人皮肤的娇嫩,用睡姿的妩媚表现出人物的如兰气韵,然后用左上方一大片幽暗的黑色反衬肤色的白皙,并以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飘渺幽远的梦境世界。
线条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组成与特色,在中国画中,用毛笔能把线条运用得好,会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地方,艺术上的上升空间也会很大。敦煌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都是用线条来表达人物造型,颜色只是辅助表现,最本质、最内在的精神均用线条表达。关于用线条表现山水,难度在于面对山川,如何在画面上提炼出表达山形结构的线条。同时又要保持线条质量,生动鲜活。传统绘画中,很多技法都是由线条组成的,例如画树,需要线条勾勒,但是要和表达山石的线条有所区分,中国画里面很多不着色的水墨山水,其实还是用线条来表达,只是把线条扩张转化为干湿浓淡、轻重缓急的不同形态而已。
国画的线条美不光被我们国人视作艺术精华,在西方绘画界,国画的线条艺术也被很多大家借鉴学习,成为了很多名作的“领路人”。如莫奈画的世界名画《睡莲》长卷,也是在临摹了两张中国画以后开始采用线条和散点透视法的;被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的绘画,也受中国写意画的影响成功的;马蒂斯的成功,是通过日本浮世绘影响,吸收中国画线条与写意特点和中国剪纸的;梵高也是通过浮世绘受中国画用线影响而改变西画块面为线,进而成功了。我们到西方大博物馆看展览可以发现,现当代西方一些著名画家都在改面为线,在弱化块面,强调用线造型,用色也不再像过去那么严谨,而是趋于中国画的写意,可以看出西方用色用线都在“中国化”。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当今不少人在学习中国画时并分不清中国画的白描与西方素描中的线描的区别,只是以为中国画更强调线条。其实,在西方也有法国的安格尔、德国的丢勒、佛罗伦萨画派的波提切利、奥地利的克里姆特等,他们的素描作品很大部分都是用线条,跟中国画的线条十分相似。但他们却是不同观念、不同理念的线条。因为中国画线条跟西方绘画的线条区别还是在于,中国画白描以线条造型,与西方线条强调的面块观念不同。中国画“写意”,注重神韵,西洋画注重客观,求形似。中国画线条是平面造型,而非“立体”造型。很多人忽略的是,中国画的白描并非写实,而是意象造型,不是具象造型。中国画的白描更是高古造型,而非照相镜头式的现实造型,这一点被很多人忽视。很多中国画家,尤其是青年画家的白描作品似像国画,又真不像,是因为缺乏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所以青年一代在创作国画时,面对西画,对于一些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要适度,还是要在根本上保留国画的精髓,不能搞得四不像。中国画线条的文化精神是强调线条造型、平面造型、意象造型、高古造型。
[1]孙书文.线的艺术——论中国画线条之美[J].美术向导,2006(02).
[2]乌兰托娅. 从中国画的线条说起——关于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
[3]刘珂.浅析中国画线条艺术的审美价值[J].美术大观,2016(07).
[4]刘萍.分析线条艺术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与作用[J].俪人:教师,2015(11).
[5]万娟.心性之像——初探中国画语言之线条的个性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0.
[6]唐真.对中国画中线条运用以及精神意蕴的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3(11).
[7]李瑞.不断创新的传统——中国画线条美学中的创新精神[J].美与时代月刊,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