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金融贷款偏低的成因及对策

2016-07-14 08:27牟维琼重庆忠县审计局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忠县三峡库区经济区

牟维琼重庆忠县审计局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金融贷款偏低的成因及对策

牟维琼
重庆忠县审计局

2015年重庆市银行业金融贷款余额超2.3万亿,银行贷款和GDP比例1.8:1,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是2010年的2.6倍。按功能区划分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银行业贷款余额1381亿元,存贷占比47.5%,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50%,银行贷款和GDP比例只有0.6:1,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3。从数据指标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无论是GDP总量、银行存、贷款余额与重庆市总体指标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出现,既有自然地理区位差异,也有产业布局分工形成的现实客观差异。笔者利用区域内经济金融相关指标,分析金融贷款偏低的成因及对策供参考。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金融贷款;成因;对策

一、形成金融贷款偏低的原因

1、经济总量规模偏小。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GDP总量2209.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4.8%,除万州区外,其余8个县GDP总量大致相当于一个渝北区,GDP总量连续排位全市后3位的城口、巫溪、巫山都在本区域内。忠县GDP规模222亿元,位居全市38个区县的第24位,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1.8亿元,贷款余额111亿元,存贷占比33.6%,金融增加值3.96亿元,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1%。存贷比指标落后全市50个百分点,略高于梁平县的32%占比。忠县地处重庆市粮食生产主产区,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40万吨以上,但农业产值只有34亿元,全县柑橘产业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产业链,成为重庆柑橘产业的核心区和全国柑橘技术示范区,但农业增加值只有24.2亿元。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了若干年,形成了以机械制造、能源化医、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类别,但工业增加值不到80亿元,规规模以上工业占全县工业的比重35.1%,工业企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度30%,十二五期间的进出口总额年均逞5%的负增长,尽管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 和14.9%,但总量只有75.7亿元和66亿元,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决定其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

2、工商及规上企业银行融资占比过低。2015年底,区域内规模以上的工商企业632户,占重庆市规上企业总数的9.6%。笔者以忠县为例,在工商登记注册的2000户公司类企业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67户,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并有贷款余额的企业不到100户,仅占公司类企业的5%。数据表明,投资性贷款占比不足,消费性贷款比重偏大是金融支撑经济增长中需要作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反映多数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体系不健全,企业生产经营人才缺乏,产品及服务市场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高。这些存在的问题,成为银企之间不能开展长期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主要障碍,也是形成区域内金融存贷比偏低的根本原因。

3、金融需求不足致金融资源长期外流。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受自然、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落后,创业基础薄弱,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占比超过30%。外出务工劳务所获得的劳动价值通过银行、邮政等方式汇兑到各类金融机构存蓄,形成区域内银行存款增量的主要来源之一(2013~2015年农商行、农行、邮储行新增存款占区域内的63.8~70.6%),在银行存款年均呈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区域内产业不能吸纳源源不断增加的金融资源,加上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加重了经营者创业投资的风险顾虑,致其大量金融资源在银行沉甸,银行为寻求金融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将不能在当地形成贷款的沉甸资金缴存上级行,流向金融需求较大的区域以获取其自身收益,导致经济欠发达区域真金白银地支持发达地区,形成较为严峻的区域经济生态链。

4、金融生态环境要进一步改善。一是信用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推动的农村信用工程发展示范县建设有始无终,地方政府打造的企业诚信经营系统与银行征信系统缺少互动互联,运用不够充分,少数经营者往往由于若干年前一个不经意的记录在案,信贷审核中被银行拒之门外。二是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增长,导致银行对区域投放持审慎态度。2015年区域内不良贷款占比1.13%,比重庆市公布的0.97%高出0.16个百分点,城口、巫溪、忠县超过2%,“十二五”期间一直处于重庆市信贷不良率较高的生态区域。

二、加大金融信贷投放的相关对策

1、加快生态产业的培育,催生金融需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完全能够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有资源依拓,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抓住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利契机,重点发展特色资源加工、机械制造、轻纺食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商贸物流等,建立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区域吸纳的金融资源,优先用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完善抵押登记制度,健全产权交易平台。投放贷款是借贷双方共同看好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对抵押资产质量的过度要求,说明贷款银行对投放贷款项目存在更多的风险质疑。银行不宜过低缩减抵押品的评估价值,取消贷款人对抵押品的投保条件。加快建立以农村“三权”为基础的权属交易平台,让债权抵押资产尽快实现流转交易,解决抵押贷款中的资产处置难题。

3、建立多元化风险防范机制。一是支持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设立的融资担保机构,不断创新担保品种,扩大担保范围,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扩大担保和银行机构合作。二是整合现有的民营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和区域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设立市、县两级支持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信贷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4、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建立人行、工商互通互联的信用网络系统,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和信用监督约束机制,加大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力度。二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管理素质和健全财务运行机制,加快企业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工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银行与企业信息勾通交流的平台。三是支持银行对不良贷款清收采取的司法诉讼;四是鼓励企业走直接融资的道路,加速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到重庆OTC、全国场外股权转让中心登记挂牌,加快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

猜你喜欢
忠县三峡库区经济区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