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露[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4]
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翻拍的成功启示
⊙王晓露[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650504]
近几年关于重塑经典动画作品的话题备受关注,一些作品赢得了票房,而一些作品却遭到非议。针对此现象,笔者以《哆啦A梦:伴我同行》为例,分析经典动画作品翻拍电影的成功的内部要素和对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实质上探讨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翻拍成功的内部启示。内部启示包括内容的创新、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影片文化内涵等角度。
文化产业动画作品翻拍
《哆啦A梦:伴我同行》是一部纪念《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的3D动画电影,由八木龙一、山崎贵导演执导,由东宝株式会社出品。该片讲述了哆啦A梦帮助大雄克服困难,从一个懦弱懒惰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坚强人,哆啦A梦让大雄感到了幸福,使命完成,启程返回22世纪,大雄最后得到了幸福的未来,并与哆啦A梦再次重逢的故事。该片于2014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 2014年8月9日—8月10日日本周末票房32亿7000万日元,位列第一位;日本总票房83.8亿日元。2015年5月28日—5月31日内地票房2.36亿元,观众685万多人次,高分领跑夏季档。
动画作品本身具有商品属性,属于文化产业,动画作品是与商业挂钩的。在当代文化产业语境中,我们要注重动画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让经典动画作品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以最大化的展现。《哆啦A梦:伴我同行》是经典动画翻拍电影的成功范例,挖掘其文化价值的同时赢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1.从TV动画到剧场版动画——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 《哆啦A梦》从漫画、TV动画到剧场电影的重塑,即IP(Intellectualproperty)转换,这种方式在近两年的确非常火爆,就拿2015年动画产业来说,从贺岁的《喜羊羊》《熊出没》,到现在的《哆啦A梦》《黑猫警长》和即将上映的《小王子》和《兔子安东尼》,电影IP转换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动画本身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迎合受众审美方式的改变。
尊重原著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观众的共鸣,勾起那段共同的尘封的童年记忆,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向原著致敬。但是这样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有把过去旧动画重新剪接一下的嫌疑,几乎没有什么原创的剧情,缺乏创新,毕竟“翻拍”不是“复拍”。基于此,今后在做经典动画作品翻拍电影的实践时,要注重把握原著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尊重原著的灵魂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限度的创新。这样才能赋予经典崭新的生命力,让经典不朽。
2.电影技术创新
(1)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在诸多新元素的集成下,如:全新的音效、音乐、特效配音以及剪辑方式上的创新,给观众奉献更逼真的虚拟效果。
(2)3D技术+CG人物影像以3D+CG形式呈现的《哆啦A梦伴我行》,带来全新的视觉震撼和新的突破,在CG人物影像技术下,哆啦A梦使用的道具如“任意门”“印随蛋”“凝云瓦斯”等特效看起来更逼真,“蓝胖子”机器猫也是着实萌到的观众心里,一切仿佛触手可及,让观众与儿时的小伙伴再次紧密接触。
(3)微缩模型搭建场景在影片的场景搭建上,有很多镜头需要微缩模型的辅助,将微缩模型拍摄和电脑特效完美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呈现出震撼逼真的直观视觉感受。例如开场的竹蜻蜓就加入了微缩模型搭建场景的技术,他们在天空飞翔的时候,将大雄家所在的街区,都练麻区须木街甚至于整个日本东京都呈现得淋漓尽致,微缩模型搭建场景技术带入感十足,仿佛我们也在日本上空自由翱翔,欣赏日本东京如此美妙的夜景,真的让观众大饱眼福。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以给受众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视听觉效果,是曾经漫画或TV版动画所不能带给我们的感受。只有在动画制作技术与设备的提升的情况下重塑经典动画作品,才能让经典动画作品更好的释放他的光彩。
票房的直接来源是受众,这一点是直接基于票房也就是电影所带来的商业利润而言的。虽然拿票房能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显得十分肤浅和草率,但是赢得了高票房的确是衡量一部商业电影成功的标准之一。
1.把握基础受众在重塑经典动画作品时,生产商最直接的出发点是经典动画作品必须有一定的观众基础。80年代播放的动画片《哆啦A梦》,是世界著名的经典动漫,从诞生开始便有忠实的粉丝和受众,一直拥有极高的人气,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几代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受众基础可以为我们的重塑经典动画作品提供票房保证。
2.受众拓展然而我们不应局限于眼前,要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那么应该考虑如何在保证原有的受众群的基础上,吸引其他年龄层的潜在观众。大众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效应在这里有所体现,即制作方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手段锁定目标受众,形成意见气候,从而来争取潜在受众和边缘受众。其次,传统的创作思想和技术条件已经满足不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观众思想。总之受众源不能过于单一。动画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具有商业和产业价值,只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才能赢得市场,从而创造预期的商业价值。
最早的《哆啦A梦》是在1969年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给受众的。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仍然是被奉为经典,受到几代人追捧。这部作品散发着日本文化的魅力,成为几代人的精神支撑,文化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因此无论怎样翻拍,万变不离文化,探寻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哆啦A梦伴我行》的编剧注重挖掘背后的文化意义,影片中节选的几个剧情都是能体现日本的文化内涵的。
1.日本教育文化的体现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变革。影片中开头的几个剧情,如打棒球永远接不到球、学习成绩差、上课迟到的大雄被同学和老师们歧视,对学校活动和学习失去兴趣。大雄总是被胖虎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差生歧视、校园暴力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哆啦A梦这只机器猫的到来,让一切变得轻松起来,老师家长虽然严厉,但却鼓励孩子快乐成长;总被同学欺负,却也和欺负他的小夫胖虎为朋友;做事懒惰,但仍坚持对静香的爱;资质愚钝,一番努力之后也可以得到满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日本教育来说,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同时“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点和能力来培养不同方面的人才,这部影片恰好把日本教育文化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2.日本“猫”文化的体现众所周知,日本人十分爱猫,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猫文化。日本的猫文化从文学、动漫作品、旅游、日常生活到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均有体现。地区和岛屿甚至人名也采用猫来命名。并创造了很多经典的猫的形象,如哆啦A梦、招财猫、kitty猫、龙猫、福猫、甜甜的私房猫等。在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关于猫的神话传说,如报恩的猫、双尾猫的传说。日本人认为猫是神圣的,往往带着崇敬的心理看待猫这种动物,并且在很所神社寺庙中都专门供奉猫的石像。猫的形象和性格深深地烙印在日本民族文化当中,代表了民族文化、审美意识以及民族性格。
3.日本英雄主义文化如果对日本动漫有一定了解,我们可以寻找出一个共通特点,那就是每一部动画作品几乎都有一个无所不能幻想出来的英雄角色。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狱的狭小、常年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和恶劣的环境造就了日本人敏感、脆弱、坚强和无休止的欲望,他们渴望一种精神力量去拥抱他们,给予他们能量。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造就了日本人英雄主义文化。在影片中哆啦A梦扮演了这个角色,大多数人和性格和生存环境就像大雄,人们期待身边有一个像哆啦A梦一样的英雄。让英雄走入他们的生活,使得他们在黑暗中寻求的一丝光明,在困顿中的精神支撑,让人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也体现了日本人的樱花精神。
4.人性的尊重鲁恩·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强调了日人最重要的性格——那就是能够清醒的认识自我。他们秉承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被尊重,从出生就必定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个体,《哆啦A梦》中传递的一种理念就是让孩子自由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独特技能。
《哆啦A梦伴我同行》给我们带来温暖与感动,让我们重拾童心却又泪流满面,同时也给我国经典动画作品翻拍电影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动画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之一,我国的动画发展经过近百年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经典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为我们的动画事业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艺术观、价值观,每当看到这些前辈们做的动画作品,总能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以及梦想。在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只有在研究经典动画作品翻拍电影的成功要素的基础上,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为我国的动画事业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出经典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1]曾耀农.艺术与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陈亮,周立方,李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4]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6)
作者:王晓露,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