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垚
如果要给科技产品加上整体性、大系统等限定语的话,北斗系统可能是中国在世界科技竞技中最具竞争力的代表。
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定位卫星,到2003年正式开通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再到2012年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其提供的服务如今已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使亚太地区的40亿人口受益。
由此,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国家竞赛。
观察北斗系统还有另一个维度。
2012年底,北斗系统宣布正式开展区域服务,从2013到2015年的三年间,北斗系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比以往近二十年的累计还多;北斗相关产业的产值从2012年的81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5亿元,整整翻了一番;北斗芯片的使用量连升三个数量级,从第一年100万片(套),到第二年的千万套,到第三年的万万套。
之所以有这个成绩,秘诀非常简单,那就是市场。
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在卫星导航应用中的最大优势之一。中国的大众消费市场,尤其是汽车应用和智能手机应用领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应用与服务市场。这一市场已经催生了巨大的相关产业,也将为北斗的未来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北斗的过去更多地是建立在国家资源的基础上,那么,北斗的未来,则需着眼于市场。这二者的合力,决定着北斗的真正价值。
从某种角度看,这不仅是北斗的秘诀:如何同时利用好国家之力和市场之利,对致力于创新转型的中国,也是不能忽略的当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