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镇化与规划体系转型
——基于乡村视角的认识

2016-07-13 07:58罗斯龙陈丽丽
大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城镇化城乡

罗斯龙 陈丽丽

(1.江西省煤矿设计院 2.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解析城镇化与规划体系转型
——基于乡村视角的认识

罗斯龙1陈丽丽2

(1.江西省煤矿设计院 2.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阶段,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城乡矛盾是中国城镇化转型战略中的重点内容。从乡村视角来看,当前需要不断的提升和保护乡村的作用,同时要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以便于推动城镇一体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城镇化与规划体系转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城镇;规划体系;乡村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影响逐渐深入,城乡社会转型的矛盾也逐渐加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三农问题格外的受到社会重视,成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背景。我国在《城乡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城乡发展的规划和转变。当前阶段只有从乡村的角度出发来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促使我国的科学呈现规划实现更加科学化的发展。下面将对城镇化与规划体系的转型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 乡村地区对于城镇化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体制下,我国的城乡关系一直以来都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存在。不同阶段的乡村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变化也比较大,曾经的乡村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基石和原始累计,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城乡差距逐渐突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城镇化的不完全化发展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新型的国家城镇化发展中,乡村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被重新定位和认识。

(1)我国近年来在城乡变化上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1950~1970年,这个阶段是以经济推进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阶段,主要是以城市工业和农村农业发展的城乡格局;第二阶段是1980年以后,这个阶段中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了重视,并且发挥出了较好的作用,城镇化发展逐渐崛起;第三阶段为1990年以后。在这以后我国的城乡化开始逐渐的拉开距离。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深。

(2)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天然形成的。乡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核心进行生产,而城市中则以工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发展为主。因此,形成这种差异也是必然现象。也正是因为城乡差距的存在,才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构成现代化城镇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1]。

此外,保护乡村地区的活力是促使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城镇化的发展和早期的起步阶段中,促进经济活动和人口转移,使发展更加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在社会的城镇化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的过程中,快速发展中势必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一定要进行解决才能促使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这个过程中乡村的一些发展问题就逐渐的暴露出来。可以说乡村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根源,千百年以来乡村地区承载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智慧,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关系促使每一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质。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资源,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和保护。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地位。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取向,通过保护乡村地区的活力,发挥乡村地区在城镇化中的稳定器作用。只有更好的保护好乡村地区的经济弱势地位,避免乡村地区逐渐的衰落,才能促使城镇化的进程更加顺利。

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也是现代化城镇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经济是现代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农业发展中一定要积极的建立起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业化能够形成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连接,从而促使乡村发展能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城乡发展中的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天然的,当前阶段需要辩证的看待这样的问题,从平等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促使城镇化建设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城乡规划的地位

2.1 当前运行体系框架

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是在城镇规划基础上建立的,其发展较为晚,基础也较为薄弱。虽然在2008年我国对《城乡规划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但事实上当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实际工作中会发生一定的矛盾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正[3]。例如在城、镇、乡、村之间是否存在着对应关系,村庄的规划总是否包含着城市范围的规划或者乡村居民点的规划等。从实践的角度上来将,各个地区也在城乡规划中积极的进行统筹发展道路的研究,但当中也难以脱离乡村实际问题的发生。例如对乡村居民方面关注的较多,但对农业生产之间的实际联系较少,或者存在着管理方式上的脱节问题等。导致实际的运行框架中难以真正的实现城镇化构件。

2.2 乡村规划与城市城镇规划之间的差异

乡村地区与城镇地区之间的空间形态上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空间形态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乡村地区空间小,密度低,但城镇中空间大,密度高,是一个完整的生活综合体。与城镇之间不同,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更加的稳定,有着较强的社会归属感。此外,在生长机制上也有所不同。城镇属于外源性的生长机制,乡村则是内生型的。有着一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其组织特点十分的明显。乡村规划与城镇化之间一样,都是围绕着空间资源进行设计和规划,但因为对象不同,因此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4]。从人口上来讲,城镇化的人口流动性较强,乡村地区则是人口的外流型地区,人口大量的转移促使乡村地区的经济开始逐渐的走向萎缩。从工作内容上来看,乡村地区不是以增长为前提的,因此核心问题也不是增长问题。乡村规划中更加应当重视起其区域性的规划,促使其特点能得到凸显。

3 乡村视角下的城镇化与规划体系转型方向

3.1 从单向视角到双向视角的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是一种过程和现象,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的向现代化城市社会发展方向转型的过程。因此,传统的城镇化理论也是建立在城乡对立基础上的。乡村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扮演的是依附者的角色。例如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推拉模式”,无论是推还是拉动力方向都是城市,而不是乡村,乡村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5]。西方的城镇化发展中,走的就是这样的道路,然后再用两百年的时间来对此进行逐渐的调整,从而化解城乡矛盾,最终建立起相对和谐的关系。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只有建立起一条双向性的道路,才能促使城镇化真正的得到协同发展。

3.2 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化的城镇化发展中,城市的规划对象不仅仅是城市,同时当中也包含了农村地区[6]。当前的城镇化整体规划中一定要重新认识城镇化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自上而下的结合发展方向。当围绕城市建立起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体系之后,才能促使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更加顺利,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4 结语

我国当前所实施的城镇规划体系对于城乡的发展所产生的指导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当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正和调整。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要想促使城镇化发展得到真正的进步,就需要建立起统一的规划指导方向,形成互补的关系,从而促使规划体系的作用和地位能得到真正的凸显,从而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1]张 宏,胡英英,林 楠.乡村规划协同下的传统村落社会治理体系重构——以广东省碧江村为例[J].规划师,2016(10):71~75.

[2]何 芩,张志杰.美丽乡村[J].北京规划建设,2016(05):88~90.

[3]“2012江苏乡村调查”首开国内省域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调查先河——记“2012 江苏乡村调查”丛书首发仪式[J].乡村规划建设,2016(01):65~66.

[4]美丽乡村营建研讨会专家发言观点[J].乡村规划建设,2016(01):78~81.

[5]张尚武.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规划展望[J].乡村规划建设,2016(01):102~105.

[6]罗震东,周洋岑.精明收缩:乡村规划建设转型的一种认知[J].乡村规划建设,2016(01):66~69.

TU982.29

A

1004-7344(2016)36-0290-02

2016-12-12

罗斯龙(1989-),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陈丽丽(1990-),女,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城镇化城乡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家乡的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