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
(汉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723000)
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
王园
(汉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723000)
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均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产品质量的检验方法、结果的准确度控制方面,总体上是比较健全的,很多工作都告别了错误的方法和路径。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随着市场需求,产品类型较多,功能增加、性能增强、需要我们的检验方法必须随之改变;结果的准确度也要求提升,所以在未来的检验工作中,应从多个角度来出发,以此来实现客观效益的稳步提升。
产品;质量;检验;结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质检事业的发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产品质量检验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结果准确度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化进行,相关的工作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市场对产品的淘汰是比较强烈的,但考虑到消费者目前的观望态度,日后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检验水平,同时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面,要全面的予以控制,以达到检验的精度及准确性,净化市场中的不合格产品,提供数据保障。在此,本文主要对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以及结果的准确度,展开讨论。
对于产品而言,不同的产品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法,同时在指标、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定中,需尊重客观实际,不能总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要确保得到的结果是高度可信的,如果出现较大偏差,则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1.1 掌握正确的抽样方法
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进行深入的检验,多数情况会选择抽样的方法来完成,所以必须保证抽样的正确性,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①抽样人员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工作的标准。例如,抽样工作人员,不能少于2人;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工作水平,能够熟练的使用抽样工具,执行抽样标准中的方法;抽样人员必须和检验人员有效的分开,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混淆的情况。②在抽样单的设计、填写过程中,需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③应坚持随机的抽样方法来完成。例如,现阶段的部分产品在抽样过程中,选择GB/T10111-2008的标准来完成,随机数骰子抽样的方法,是比较可行的。④在抽样数量方面,不可过多或过少,否则将直接导致结果与现实会出现较大的偏离,或带给抽样不必要的麻烦。
1.2 选择符合的检验依据
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检验依据的选择和掌握对最终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同类型产品较多,但同类型的产品,在性能、组成部分、具体应用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产品,应选择相对应的检验依据,高度相同或者是模糊不清的检验依据,只会对产品的最终检验,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认为,在检验依据的选择和掌握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检验依据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依据是行业内部制定的,必须与当下的市场相符合。②检验依据的选择,应经过内部讨论决定,并接受消费群体的肯定和市场的肯定。③在选择检验依据的过程中,依据本身应具有长久性、权威性,绝对不能出现临时依据的情况,要确保依据是长期有效的,且能够长久的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1.3 应用正确的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的检验方法中,除了前两项工作外,具体的检验方法选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在选择检验方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具体的检验效率、检验水平等因素。例如,在建材的检验当中,考虑到其使用量较大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突出,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结合两项内容来完成: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②施工场地应用的检测结果。在实验室的检测方面,应按照标准的方法来完成,搜集到标准的数据和信息;在施工场地应用的检测方面,选择见证取样的方法,在外界条件下进行检测和分析,针对误差开展分析,数据对比则要结合二者取最贴近实际的数值。由此可见,今后的检验方法选择,需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来完成:①检验方法的选择,需与具体的目的相互结合,确保检验方法是可行的,且能够取得较符合的效果。②必须考虑到时间和环境的问题,现阶段的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具有很强的群体规划性,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同,那么检测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在检测之前,对时间、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便于检验方法可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除了检验方法外,产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也是当下比较重要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达不到实际需要,势必导致在检测检验工作中,判断出现失误,检验报告失去客观性和公信力。因此,控制产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认为,在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控制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①偶然误差是由一些随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检测时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检验员对试样处理时的微小差别等,这些不可避免的偶然原因都将使检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微动,引起偶然误差,偶然误差一般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来消除,在检测中,对于同一试样,通常要求平行测定3次以上,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②在检测过程中,除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外,还有一类“过失误差”。过失误差是指工作中的差错,是由于工作粗枝大叶,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测等造成的,例如读错刻度、记录和计算失误等,也可能有的检验员干脆不加检验,填假数据应付所造成的。这些都是不应该有的过失,在检验中,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试验,对检验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的质量水平。
本文对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展开讨论,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的产品检验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很多工作都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现阶段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是比较合理的,在检验的准确度方面,也比较可信,但随着假冒伪劣产品数量的增多,促使检验方法、准确度,必然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效提升。今后,我们必须加强对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的选择判定、强化检验结果准确度的有效的控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
[1]郑晓东.浅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才智,2010,01:241.
[2]王维维.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门窗,2013,05:294.
[3]王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品牌与标准化,2011,16:13.
[4]韩英波.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及分析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1,14:46~48.
[5]李志斌.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度的相关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161.
F273.2
A
1004-7344(2016)02-0295-01
2015-12-22